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陛下何故水仙?(47)

作者: 昔谷今山 阅读记录

以新继任者的能力,又将撑过几年?

他的自尽,等同于毁了秦国几代良君的基业。

他本以为死亡是他的解脱,没想到他的死,是为自己本就无意义的人生添上了头等重罪。

若是自己能多一份疑心就好了。

不,扶苏苦笑一声。

他从前根本不敢笃信自己会是继任者,在那种境况下,又何来的疑心。

那时天下人都认为他会是太子,可嬴政却没有下令将他封做太子。

后来便有了各种声音,暗地议论他是楚国贵族之女所生,如今民心不稳,尤其楚地抗秦之力一直不灭,日后掌权,万一联合外戚,将帝国大业交由楚人那该如何是好。

他们都说,嬴政是顾虑这些,才迟迟不立他为太子。

他肯定是不信的。

秦国朝堂的楚系势力早被嬴政荡平,楚国都灭了,嬴政又怎么会担心那残余的势力。

但他很想听一听嬴政到底如何想,他很想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可直到他被外派去监军,远离了官场,这个答案都没有来。

嬴政从来不与他说他的所思所想。

从来不说。

他就如同临空的日月,高悬九天,可望不可及。

太阳终归灼热,终归刺目,纵有人逐日,却终归不得靠近,扶苏早就明白。

可他又是温润的月光,少时嬴政牵他的手,那份温暖扶苏记了很久很久,后来无数次的对谈,无数次因长子身份而得来的特殊,扶苏对他的崇敬,以及对这份特殊的珍视都悄悄藏在心底。

他自知永远追不上太阳,只想凭借着这点血缘,追着他洒下的光辉,企图与不那么耀眼的明月并肩。

可嬴政的目光实在太过高远。

他的各种决定,迟迟不定的太子身份,扶苏觉得自己太过渺小,从不在他视线范围之内。

久而久之,他对自己没有了自信,各种风言不知何时入了心,成了经年不散的心结。

收到诏书那日,扶苏像是得到了解脱。

在信与疑之间,他选择了信。

他以为嬴政终于找到了比他更好的继承者,于是可以安心不要他了。

他在民间的声望太高,是时候杀了他为新选定的继承人铺路了。

父要子死,君要臣死,他又有何异议可言。

冰冷的兵刃贴去喉管的那一刻,他其实很想当面问嬴政,问他为什么。

他从小拼命将一切做到最好,为了追上他的脚步而处处努力,在一众皇子中没有人能比过他,民间给予他最好的美称,朝臣给予他最好的赞誉,可这所有的所有,为什么换不来他一分一毫的垂目。

这些疑问直到他死都未能问出口,到了此世,嬴政却说,遗诏是让他回去继位。

原来嬴政早就承认,早就认可他了吗?

可这个问题,也和先前种种那般,扶苏问不出口。

他选择了认错:“是臣的错。”

脖颈好像又传来阵阵疼痛,那日喷涌而出的鲜血、渐失的体温好似重现,扶苏浑身发凉:“臣不该信的。”

“不信又如何?”嬴政打断了他的忏悔。

这份诏书既然发出,既然能从遥远的沙丘传到扶苏手上,说明是几经认证,是通过朝廷所设法关。

扶苏能如何?

难道在以法为上的大秦,作为皇室公子,却依旧公然抗了这道法吗?

难道还携着蒙恬率军回咸阳一探究竟吗?

三十万大军不是蒙恬的私兵,边境匈奴虎视眈眈,他若是执意命令蒙恬率军回去,前有朝廷之变,后有匈奴趁虚而入,定是生灵涂炭。

他知道扶苏仁德,万万不会做出这种伤民之事。

自那份假诏发出,一切就已经定下,由不得扶苏不自刎。

死局而已。

嬴政看他深埋着头,一旁垂落的手紧捏着衣裳,用力之重,几乎要将衣裳抓破,要将他自己抓出几道血痕。

他已然带着绝望自刎了一回,那份诏书是假,难道在此世,真要将他逼到以死谢罪吗。

事到如今,嬴政却也对扶苏说不出什么重话。

他抚上扶苏的发顶,几经斟酌,唯余一句:“不是你的错。”

扶苏一震,良久,缓缓抬头看他。

嬴政看他眼眶通红,道:“不许哭。”

“嗯。”扶苏点头,听他的话尽力憋回去了眼泪。

“后事为重,”嬴政与他道:“至少此世还有一个大秦。”

“好。”扶苏还是点头。

他点头如捣蒜,嬴政的手被他带得上下晃,默默将手收了回来,问:“可知是谁矫诏?”

扶苏这次却摇头。

他自刎得太干脆,倒也没有机会去问诏书经了谁手。

嬴政怕他又会因此自责,道:“嗯,事已至此,已经不重要了。”

“回去吧。”他最后道。

扶苏心乱得厉害,对于他的话自是言听计从,闻言,朝他行了一礼,而后转身离去。

待他彻底走远,见不到身影,嬴政才从靠着的墙上起来。

正午的暖阳之下,目之所及是那样的欣欣向荣,他却觉一切是那样的残忍。

从靠墙起身之时,他忽而一阵晕眩,几乎是不受控地,跌向前去。

第27章 归属【小修,含入v公告】

踉跄一阵,嬴政撑着墙复而起身。

缓了好一会,他才慢慢往回去。

面对扶苏,他不想表现出什么来,他让扶苏以后事为重,难道他就真的不在意了吗?

又怎么可能呢。

那可是他一手建立的天下。

矫诏者定是他身边人,他巡游时,身边皇子只带了胡亥,稳妥起见,此人概是会选胡亥为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