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陛下何故水仙?(83)
待有人在手,将此人推上朝堂,便也就成了他的势力。
这种人,需得聪明,还得知恩。
且当此时,还得遇点困境,方便他去施恩。
嬴政心目中暂且有两位人选,其一便是大夫隗状。
当下虽是大夫,但以后,位高至丞相。
据他所知,隗状是楚人,且初始归属于楚系势力。
近来秦政与阻碍他亲政的势力斗得越来越狠,隗状看出来这场斗争最后必是秦政得胜。
预料到此,隗状主动与楚系撇清了关系,但相应的,官降几等。
想着,嬴政叩开了隗状的府门。
隗状对于他的到来很是意外,但还是以礼相待,将他迎去了书房。
他府上不大,且看得出来,是方才搬来不久,许多东西都堆得杂乱。
待落座,隗状问他:“客卿来寻下官,可是有要事?”
“并无要事,只是有一问。”嬴政道。
隗状更加一头雾水,问道:“何问?”
嬴政也不绕弯子,直言道:“隗君可想得大王赏识?”
隗状自然是想的,于是点头。
“得大王赏识,至少要与大王一见,”嬴政道:“隗君觉得,如今有这个机会吗?”
隗状方才降职,自然是没有这个机会,听他言语,徒然苦笑,道:“客卿这是来讥讽下官?”
“并非如此,”嬴政神色诚恳,转而道:“如若本官有这个机会,隗君可愿跟随?”
嬴政知道仅凭隗状之力,也能做出一番功绩,可如今的他正是迷茫之际,空有才学,却不知前路朝向,正是施知遇之恩的好时候。
而站在隗状的角度,他并不知他以后能做出多大的功绩,嬴政的出现,能为他在官场上晋升省去不少时间,对于他来说,应当是一笔很好的交易。
隗状一听此句,便知道了他此行目的,这是在拉拢。
听闻这位客卿是靠检举吕相而封官,如今在朝堂上与吕相对立。
吕相虽失了大势,但多年根基,总归比他一个方上位的客卿要强,他此时急着立足,拉拢朝官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他隗状一没高等官职,二没背后势力,他放着那样多的名门不管,独独来拉拢自己是为何?
他还没想明白,就听那边嬴政道:“本官知道,隗君不愿屈于楚系势力之下,而想独佐明君。”
说着看向周边杂乱,状若可惜,道:“当下虽不得志,但以隗君之学识与远见,日后定是大才。”
又表明己身立场,道:“本官与隗君一样,为的是大业,都想有一番作为,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在官场立足。”
“即是如此。”
嬴政向他伸手,做邀请状,道:“何不同行?”
隗状听他第一句,其实已然动心了。
他与楚系划清关系下了很大的决心,周边人大多都不解他的行为,在他降职后,也少有人在意。
搬到此处后,第一个登门的,还是这位素未谋面的客卿。
即使素未谋面,但他还是注意到了自己的行为,并且给予了肯定。
无论这是不是拉拢人心的手段,隗状都感激他能注意到自己。
在握上那只手之前,隗状问了最后一问:“为何选下官?”
“隗君本为楚人,先前又依楚系之势,”嬴政看他神情,就知道他已经被说动,只差临门一脚,于是道:“本是能扶摇直上,却毅然离了宗室势力。”
“这是因为隗君也看出来,秦王将要亲政,届时楚系势力很可能倒台,就算不倒,秦王亦不会重用。在此门下无前程可言,隗君知道这一点,这才及时抽身,对吗?”
隗状没想到他连这一层都看了出来,难掩激动神色,道:“先生高见!”
嬴政毫不吝啬对他的夸赞,又道:“能有这份远见,日后定有大作为。若隗君能与本官一同前行,实乃本官幸事。”
“先生抬爱,”隗状赶忙握了他的手,道:“先生虽年纪不长,可所谈之远,所见之深,是下官所不能及,能与先生同行,才是下官的幸事。”
嬴政只笑,没有答话。
要说年纪长不长,算上前一世的年纪,再外加个秦政的年纪,他都能做隗状的祖父了。
这一番话下来,总算是将隗状说了个死心塌地。
解下来,只需帮他找机会与秦政一见,或是让他参与到自己的计划之中,直接升官,这些对于他来说只是顺带,可对于隗状,便是知遇之恩。
他这人知恩图报,行事又极为正派,日后就算他们分道扬镳,隗状也会念及情分帮他一把。
这是一场对他有利无害的交易。
继而与隗状谈论一番,嬴政便辞别出府。
从他府上出去,嬴政还是没有回府。
虽出门前还对扶苏有些不放心,但城中安静如初,同在官署区,若是他出了事,不可能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
再者,好歹跟着蒙恬在上郡历练两年,不可能连这点应对的本事都没有。
他绕过几座府邸,往官署区的角落去。
甘茂那个孙子,如今已有十四岁了。
自甘茂因权斗惶恐获罪而离秦赴齐,甘氏一脉由丞相高位一落千丈。本是官署区数一数二的大宅院,如今却也只能在角落立宅。
在这个世界,由于吕不韦的权势不及前世,近来又遭逢秦政打压。
这孩子作为吕不韦府上的中庶子,未能出使赵国,也就未能十二拜相。
如今吕不韦失势,遣散了府上的大半中庶子,他便是其中之一。
他一个孩子,失了庇佑,如今也是空有才情,却也不知前路何为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