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354)+番外

作者: 夭白 阅读记录

许刘氏一看这么多饭菜,吓一跳:“这咱们可吃不完!”

“没事儿,吃不完,晚上就把这馒头再熥一下,咱们拌个凉菜吃就行。”

许刘氏觉得可以,到时候煮些稀饭也不错。

“我跟你柱子哥和胜利那边都说了,他们说商量一下看看谁先来谁后来,正好碰上小山了,他说也得给排上。我寻思着反正咱们家晚上也有人,就由着他们自行安排了。”

“成,都听奶奶的。”

许如意这么顺着她,还时常捧着她,让老太太格外高兴。

许刘氏原本就比普通的乡下老太太有见识,识字,还懂一些药理,又在外头见过世面,所以如今自家上了大学的孩子也时不时地捧她几句,老太太只觉得自己还真地就挺英明的!

第319章 头疼

许刘氏来了之后,白天要是没什么事,就故意把大门敞着,她自己则是在坐在树下的躺椅上打着扇子,就是为了让邻居们知道,这院子里头可不是只住了一个小姑娘。

别说,有昨天几个小孩子们的学舌,再加上许刘氏白天这么故意露了几回脸儿,晚上还真就没有动静了。

许刘氏到县城的第三天下午,韩胜利就带着媳妇孩子都过来了。

韩胜利娶的媳妇叫孙小麦,娶的是西关村的姑娘,虽然是住在城里,但实际上是农村户口,但是这姑娘自己争气,十六岁就进了纺织厂当临时工,后来转正,也就成了吃商品粮的。

今年春天,孙小麦给韩胜利生了个儿子,这回也一起抱过来了。

韩胜利今年也是二十一,在县城或者是农村,这个岁数当爹的比比皆是。

许如意抱着小侄子稀罕了一会儿,想到这年头也不兴送金、银锁了,便干脆从屋里头拿出来一块棉布,让嫂子给孩子做小衣服穿。

孙小麦虽然是在纺织厂上班,但她是在织布车间,而且她们虽然每个月也能有一些疵布,但都是要靠自己的工资买来的。

说白了,就是自己的工位上如果出了疵布,如果问题严重,那就得自己掏钱买下来。

当然,不会要求她们按正价去买,要不然估计工人们就都得闹翻天了。

孙小麦他们现在的车间织的都是棉麻混纺的,她上手一摸这块布,就知道是纯棉的,而且瞧着这纱线也细,织的还是密密实实的,但是摸起来又软,可见是好东西。

这是孙小麦第一次见到许如意,以前可没少听韩家人提她,总说她是韩家的贵人、福星,今天这一见,只觉得这个表妹长的是真好看,而且那言谈举止,怎么看都不像是他们这种人能够得上的大人物。

许如意让他们进屋陪奶奶说话,自己则是进了厨房。

不一会儿又出来:“姑姑一会儿来不?”

“我妈说下班后会过来,她还说厂子里今天晚上有土豆炒肉,她直接打两份带过来。”

“行,我知道了,那我先去做饭,你们就都在这里坐着,嫂子也多陪奶奶说说话,她可是惦记着你和小侄子呢。”

这意思就是不让孙小麦去厨房帮忙,韩胜利陪着坐了一会儿之后,就自己去厨房了。

孩子还是有些黏妈妈的,现在孙小麦还没上班呢,现在也是在为了这个事儿发愁。

她现在是在休产假,但其实已经没有假期了,但是孩子没人看,总不能扔家里不管吧?

许小娟倒是有心帮一把,但她顶多也就是等晚上回去帮着带一带,她自己还有工作呢。

许小娟在外头上了几年班,现在也看明白了,无论是姑娘家还是嫁人了,手里头有钱,这才能有话语权。

以前她在家里头虽然说了也算,但是到底不一样。

自打她有工作之后,在家里头的地位那是谁都撼不动的!

就算是韩二贵也在家俱厂当工人了,挣钱也不少,但许小娟一咳嗽,韩二贵立马就老实了。

韩二贵的工资,每个月那是一分不少地都交到许小娟手上了。

韩家现在虽然没住在一起,但是也没分家。

许小娟在县里头租了房子,她跟二儿子一块儿住,至于家里头就是老大两口子和韩二贵在。

家俱厂是公社的集体产业,平时一般都是正常上班的,可要是到了农忙的时候,所有人还是要先紧着田里的活的。

家里头现在基本上就只有韩红军媳妇王盼娣一人下地挣工分,但是家里头不缺粮食,而且每个星期都能吃上一回肉,所以就算是王盼娣干的活最辛苦,她也是毫无怨言。

因为王盼娣家的孩子已经上学了,而且还是被婆婆给接到了县里头去上的小学,那肯定是比在公社里教的还要好了。

韩家现在最头疼的事,就是孙小麦到底是赶紧上班,还是继续在家带孩子。

快七点的时候,许小娟急匆匆地赶过来了。

许如意在堂屋门檐下安了盏灯,就是为了晚上在院子里行走方便。

这会儿因为家里人多,进进出出的,干脆就把那盏院灯开着,再加上时不时传出去的笑闹声,更是让早先动了歪心思的那些人,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吃过饭,孙小麦怀里的孩子已经快睡着了。

他们这里的习俗,孩子不能在路上睡觉,容易丢魂儿。

所以许小娟就让韩胜利带着媳妇孩子快回去,还嘱咐孙小麦,一路上都要喊着点儿孩子的名字,还要提醒他要回家了。

许小娟没跟他们一起走,许如意就察觉到有事情。

果然,他们前脚走,许小娟脸上的笑立马就没了。

“这是怎么了?工作不顺心,还是有谁欺负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