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休了盟主前夫后(278)

作者: 晓山塘 阅读记录

凌无非脑中灵光闪过,忽然生出一念。

雪越下越大,翌日晨起隔窗而望,门前石阶已如玉砌。二人收拾一番,涉雪入山,循着昨夜从那商人口中问来的路,踏入那片曾经布满瘴气的森林。

沈星遥上回在此林中受困,记忆并不深刻,看着冬日里也未见萧条的野树枝叶交缠环抱出的野径,心下更添几分谨慎。

凌无非觉出她的顾虑,牵着她的手又扣紧了几分,然而前后一番找寻,终于找到了通往山谷秘境的瘴林,却未见瘴气弥散,记忆里的通路,也被重重茂叶掩盖,难以寻觅。

“昨日那人提过,说下雨之后,幻象便会消散。”沈星遥左右展望一番,若有所思,“莫非上回灵沨来此一无所获,也是因为不见瘴气,才未能找到入口?”

凌无非听罢陷入沉思,忽觉手边一松,抬眼望见沈星遥已放开了他,踏过及踝的深雪,往前走去:“我再去前边看看——”

“你去哪儿?”凌无非说完,想起她上回迷失瘴林内的情景,心下忧惧陡增,即刻跟了上去。

沈星遥却无察觉,径自拨开一从灌木,瞥得前方藏在绿叶间的雪径,谨慎迈开一小步,却觉脚下雪地忽地塌陷下去。适逢凌无非赶来,刚巧拉住她的手,猝不及防被这惯性连带着栽倒。

灌木下藏着一道斜坡。二人这一跌倒,直接便顺着斜坡滚了下去。凌无非手忙脚乱护住沈星遥,一手探入积雪,仓促扣住一截凸出地面的树根,这才止住坠势。

沈星遥伏在他怀中,缓慢抬头,见他浑身沾满碎雪,即刻伸手,轻轻掸去落在他鼻尖的一抹白。

凌无非静静凝望着她,情不自禁伸手,轻抚过她明媚的面庞,连呼吸都变得无比轻柔。她也俯下了身,在他唇上印下冰凉却柔软的一吻。

一时之间,天地仿若无物。雪光糅入绵长的吻,沉醉了彼此,竟似给这冬日严寒的风也注入了一丝暖意。

凌无非忽觉身体异样,猛地回神,双手捧着她的脸轻轻推开,神情多了几分严肃:“遥遥,你先起来。”继而将沈星遥扶起,让她坐在一旁的积雪上。

而他却抻长了手臂,与她隔开一段距离,低头阖目,深深呼吸,直至这异样平复,方长舒了口气,站起身道:“走吧。”

沈星遥心得意会,却不明说,拉住他伸来的手站起身,看清眼前情景,却不由得愣住。

雪坡之下,竟是一片广袤的山谷,绿草成茵,艳阳高照,仿若此前漫天遍地的茫茫雪景从未存在过。

“这是你上回来过的地方吗?”她一时困惑,转向凌无非问道。

凌无非摇了摇头,眉头越发紧锁,放眼四周,瞥见后方山壑间成荫绿树下,夹着一条野径,不知通往何处,不由抬手一指,问道:“要不要去那儿看看?”

二人早不是头一遭遇见这般怪事,已不以之为奇,于是继续前行,穿过层叠茂叶遮挡的野径,忽见前方一片昏暗,周遭投下一片巨大的黑影。定睛一看,只瞧见一面一丈见方的岩石横在眼前,当即绕开查看。

前方谷地内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岩石。石上覆满青苔,甚或长出树苗,看样子已在此间坐落了不少年头。

然而岩石底部,虽都陷在泥中,下方却都未有勾连,显然不是原生的石林,而是崩山流石滚落而成。

“五莲山一代,自古少有地动,如此大的范围……”沈星遥抱臂凝神,若有所思,“恐怕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什么人祸能造成如此大的山崩?”凌无非说完,心念倏地一动,“莫非……”

他像是想到何事,穿过重重岩石间的窄缝,一块块石头摸索而去,似在搜寻何物。

沈星遥瞧着好奇,跟着凑了过去,却见他在一块近一人高,三尺左右厚度的岩石前停下了脚步。

“无非?”

“这底下好像压了什么东西。”凌无非认真盯着地面,缓慢蹲身。沈星遥的目光随着他的动作下移,只见他蹲身捡起一块一指长的石头拨开岩下泥土,露出一件物事,吹开灰土细瞧,像极了块光滑的石板边缘,显有人工打磨过的痕迹。

“这是什么东西?”沈星遥疑惑问道。

凌无非沉吟片刻,抬手推了推压在石板上方的岩石,然而使出老大的劲,也只挪开了半寸左右的距离,还在石板上留下一条白色的划痕。

“让开吧。”沈星遥看着直皱眉,已然将掌心移至岩石近底最薄处。

凌无非蓦地想起他失忆之初亲见她徒手掰碎太湖石的一幕,不迭退开。刚一站定,便听得一声巨响,碎石应声纷飞,四散如雨。

“你……内力见长啊……”他搓了搓鼻尖,心不自觉跟着这动静打了个寒颤。

“你怎么了?”沈星遥拍落掌中碎石,见他脸色有异,不由问道。

“没什么……”凌无非心怀余悸,“只是突然觉得,这几个月没死在你手里,运气还不错。”

沈星遥闻言先是一愣,回过神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凌无非无奈摇头,俯身拨开碎石泥土,只瞧见原被压在岩石下方的那块石板上,赫然刻着“圣一门”三个大字,一时锁紧眉头:“果然……”

“果然什么?”沈星遥不解其意。

“此处便是一百多年前,被那些江湖宵小炸毁的赤雪谷。”凌无非敛容正色,“那个隐居谷中精研医术的门派,就叫做‘圣一门’。”

“你说什么?”沈星遥不由愣住,“可书里不是写着……”

“灵沨提过的那本书,成书早在赤雪谷被毁前。”凌无非若有所思,“有两种可能,第一赤雪谷尚未覆灭前,便有医者误入其中而返,因未与谷中人照面,亦不知此谷之名,故以所见所闻为之命名‘藏仙’;又或者,所书与此本非一处,只是后世人云亦云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