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127)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沈青越找了一圈儿,没看见刘三,直接宣布扇子限购,一人最多买三把。

“三把?!”揣了钱想买整套的有钱人瞬间人就不好了。

而排在后面生怕买不到的小孩们高声欢呼。

沈青越:“要不然你等等,到中午没卖完,你想买几把都可以挑。”

为了让姜竹好好歇一歇,他们今天就带了点儿扇子和放在姜竹大伯家的库存竹编、干菜,卖扇子都是沈青越来营业。

沈先生没小姜师傅那种扫一眼就能看清谁先伸手谁先掏钱的本事,想买扇子先排队,队伍乱一点儿他就暂停不卖。

一群小孩儿嚷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排好了队,整齐地叫姜竹叹为观止。

排在前面的眼花缭乱挑扇子,排在队尾的已经盯着旁边儿的小摊子开始流口水了。

这些卖点心、卖小吃的小贩儿们也算有经验了,瞧见姜竹和沈青越,搬着摊子就跟来了。

为了能占个好位置,还有人拿点心和姜家村的村民商量换个位置。

排队的小孩们也是好纠结。

攒了半个月,一共十五个铜钱,买了吃的买不了扇子,买了扇子买不了吃的,他们好难啊!

刘三下了船紧赶慢赶往草市跑,到了一瞧,得,扇子加一起都不够一套了,他还买个什么?!

一犹豫,又两把扇子没了。

排排队,轮到他一把不剩了。

刘三绕到他们摊子后面唉声叹气:“兄弟,你这就不厚道了。”

沈青越:“谁让你不赶早?”

他倒是想啊!

“我这可是才下了船,你瞧瞧,我这衣服都没来及换呢。”

沈青越:“刘老板回家了?”

刘三笑:“端午自然是要回去一趟的。”

沈青越:“没少赚吧?”

刘三笑容一僵,尴尬地直笑。

确实没少赚。

不说这纸扇子,就是那些竹编扇子他卖得也挺好。

应城离都城近,早就开始以银代税了,并不像镇南郡这么缺钱,那些扇子弄回家,贩给县里的货郎五文钱一把,在他把兄弟的杂货铺里零卖六文钱一把,比他们本地的便宜的扇子卖得还快,早知道他就不跟其他人分货了。

纸扇子利润就更高了。

批给城里的书画铺,不成套的三十文一把,成套的五百文一套,他嫌价低,还没出手,赶着过来买新的,叫他兄弟继续和那书画铺再抻一抻价。

再加上那些干货、皮子和茶叶,这一趟赚得还不错。

原本他还觉得他本钱少门路低,路上虽有关系不愁安危,但弄不到几张茶引子,天天在水上这么漂着不值当的,这趟一算,倒卖山货虽然利薄,但也不是不能干。

若是能让沈青越稳定给他供画,他的利润就稳住了。

想到这儿,他也不跟沈青越装穷了。

倒是希望沈青越能觉得他背景够硬,愿意把画全卖给他。

“咱们也是老熟人了,你这扇子也得给我涨涨量呀。”

沈青越把他定制的那沓画给他,“为了给你画这个,我这回都没画几张扇面。”

刘三:“……”

那他掏钱还多呢!

“这总不是回事儿嘛!”

沈青越也觉得不是回事儿。

市场的供需严重不平衡。

而他画的又不是艺术画,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他确实需要点儿量。

至少县内得够买。

瞧着那些买不到扇子掉眼泪的小孩儿,他也挺不忍心的。

不过这时代没复印机。

画画的比读书的还垄断,这和找人上山挖野菜不一样,他就是想找人描都找不到现成的人干。

要是现在用的都是硬笔倒还好说,用毛笔光控笔描好线条就能卡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普通人。

他去书院招工大概能行,但是十五文一把的扇子,再扣除他的成本和利润,还能给人家多少工钱?哪个有钱读书的书生会愿意花时间做这个?

沈青越也很无奈,问道:“你知道哪儿有画匠吗?”

刘三不知道。

但他可以打听。

不过比刘三找画匠更方便的是宝峰县的几个书画铺子。

他们从各个渠道拿到了一把两把扇子,同样是白描,但这扇子的风格与他们惯常见到的完全不一样。

知道这么一把扇子就十五文时,几个老板都要吐血了。

哪儿蹿出个疯子,把价压这么低,难怪他们的扇子这么难卖呢。

常客中大人尚好,小点儿的少爷小姐的,都迷上这种扇子了,有人卖倒是没什么,问题是县里那些有钱人家来他们铺子里问,他们既拿不出来一样的,又拿不出来更好的,这可就跌了大面子了。

县里数一数二的大铺子,竟然还不如在草市摆摊子的吗?

书画铺子也是有自己傲气的。

在他们铺子里寄售书法字画的,都是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哪能叫一个市井小民给比了?

当即就有几家铺子开始联络自己常合作的画匠。

有名望的名家他们暂时没敢去问,毕竟十几文钱的东西,叫人家画,那不是打人脸吗?

专门的画匠和家门破落的穷书生倒是能问问,只是这价实在是人家也不见得乐意画。

就这么过了几天,还真有穷书生画了。

他也仿着沈青越的风格画白描,但是坚决拒绝往上面署自己的名字,也不叫店里说这画出自他们之手。

怕以后再画别的跌价。

等又一个草市时候,刘三兴冲冲地拿了十多把扇子给沈青越看。

沈青越挨个翻了翻,“画得不错呀。”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