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137)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姜竹:“?”

众:“……”

沈青越又优哉游哉开始啃包子,“不过还是种树简单,都不用修什么梯田,挖个坑一栽,管都不用怎么管。”

他拍拍姜竹,很心动的模样:“要不然咱们回去再商量商量?”

姜竹:“……”

沈青越生怕他反悔似的,把最后一个包子往姜竹手里一塞,“走走走,大伙儿也自己想想,我们就先回去了。”

“唉唉唉,别走啊!”

他们急着走,犹豫的人反而慌了。

沈青越拉上懵逼的姜竹就要跑:“不早了,走了走了,我们骡子呢?大家别冲动啊,回家再商量商量。”

“别走呢,别走呢,我们家商量好了,竹子,我们家租五亩!明天我就能上山。”

“明天人家还没学完呢!竹子,哪天开始干?我们家也租。”

……

拿着包子没吃的里正看了半天热闹,忍着笑摇摇头。

心说,戏没唱好。

这姓沈的小子分明就是想一天三十文叫人上山干活,还非绕这么老半天。

姜竹显然没怎么配合上,这会儿表情还有点儿懵呢,难为沈青越竟然自己把这双簧唱完了。

折腾吧!

最好多折腾出来点儿地,他也好再扩扩族田。

开出来的梯田多了,他才好找姜竹聊聊能不能卖点儿地给族里,就那十亩八亩的,他都不好意思开口。

草草统计一番,报名的已经有两百多亩地了。

沈青越也被吓跑了。

梯田哪有那么好修。

没有现代工具,全靠人力、畜力和铁器农具,两百亩得修到猴年马月去,他们受得了,姜竹钱包还受不了呢。

正经的梯田,一个人一年能开出一亩,沈青越就觉得效率已经非常高了。

不过如果不打算种稻子,不用蓄水,在低坡依着山势先清理出一片地种种试试倒是能轻松挺多。

然而姜竹和村民们显然不打算这么凑合。

姜竹每天回来,都要在村里大树下交流一番今天新学到的开荒技巧,那边山上遇到了什么困难,还要一起脑补一番什么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才能上山。

几天没下山,再下来,沈青越发现姜竹人缘都变好了。

有坡地的人家,还想等这季庄稼收了,也在自家的坡地试试,看能不能改成梯田。

沈青越抽空算了一笔账。

一个人一天三十文,一个月九百文,三个月就是三两多银子,半年将近七两。

他每个草市卖扇子能赚三两左右,一个月六七两。

山上的药材收入不稳定,高高低低的,大概估计一个月能有个五两到十两。

姜竹赶集加草市卖山货,前一阵子赚得多,这一阵赚得少,算上秋天的山货高峰,平均每个月在十两左右问题不大。

减去他们生活花销和姜竹要交的税,如果一个人修一亩地梯田需要半年,那他们只能顾三十多个人。也就是同时修三十多亩。

要是修田难度比较低,速度够快,能三个月修完一亩,那他们就可以多修一点儿。

如果修一亩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短期还真是个相当亏本儿的买卖。

他们这儿买一亩地才十五两,一天三十文,一年工钱就十三两多了。

这还是有二十文要抵在未来的田租里。

再扣扣这笔钱,姜竹头几年几乎是分文不赚。

算完账沈青越都有点儿后悔了,“要不然咱们还是意思个二三十亩,种桑树吧。”

姜竹看不懂他写那一串数字,人也比他乐观:“清理出来的杂树可以当柴卖,我和大伯、里正看了,竹林下面那片坡挺缓的,土也厚,修起来应该比清潭寺那边快。能种粮食还是种粮食吧,桑树不能吃,粮食能吃。”

沈青越看出来了,虽然姜竹不种地,但本质上还是很农民的。

种地不赚钱,种别的赚钱,他选种地。

种地短期亏,种别的马上能挣钱,他还是会选种地。

那就种呗。

千金难买他喜欢。

他教给韶家兄弟那番话可以反过来安慰他自己。

长期看,总是赚的。

不就是钱嘛。

他想办法再搞点儿钱。

草市时候沈青越主动给刘三留了五套画。

刘三受宠若惊。

沈青越笑吟吟地问他:“前面的描好了吗?”

提起这个刘三就叹气,描了,但是描出来的和沈青越画的都差点儿意思,不经细看啊!

尤其是表情的部分,明明对着描的,总是哪儿不像那么回事。

描了不少,挑出来凑合能用的只有一半。

他要是再卡严一点儿,可能就剩三成了。

刘三抱怨了一通,给沈青越掏钱,十一两。

沈青越淡定的表情都差点儿崩了。

果然干什么都是人多力量大。

亏他听刘三抱怨半天当他总共没描成几张呢。

十一两,笑纳了。

他再添点儿够雇一个人刨一年山了。

沈青越琢磨着,是该把印书的事提上日程了。

最好能找个财大气粗的合伙人。

第69章 合伙(二更)

印书的事韶宗升倒是帮沈青越打听了, 只是这些日子他也天天在山上盯开荒的事,一时脱不开身。

县城里他是让堂弟韶宗固去打听的, 他在山上问的是那俩官差。

一个问的是开书坊和书铺的,一个是打听官面上规矩手续,兄弟俩还没碰头汇总,想等全弄清楚了再去找沈青越说。

听姜竹说他问起来了,韶宗升干脆让姜竹带沈先生来一趟,他把韶宗固和俩官差都叫上, 再叫池家的小管事,一起盘一盘。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