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146)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先生都住山下了,难道叫白头发老头天天也往山上爬?

赵郁川昨晚也借了里正孙子、孙女用的“教材”和“作业”,听了他们说以前怎么上课,对沈青越的印象改善了不少。

虽然昨天他听得出来沈青越是为了让他过来教书故意胡说,但他张口闭口地没读过蒙学,搞得他慌慌的。

等看过他教的内容,赵郁川放心多了,沈青越实际上比他表现得还是靠谱些的,至少没瞎教,教的虽然不成章法但都是实用的东西,听说他还一直画画给他们看,可见还是挺用心的。

村里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没选好地方,赵郁川想了想道:“我听说上山要过一片竹林?”

众人静下来看他。

赵郁川:“不如就在竹林吧!幽静,无庞杂的事物干扰,景色也好。”

众人都觉得有点儿不靠谱:“那能行吗?”

从前在姜竹家院子里,太晒了、下雨了,还能进屋躲躲,那竹林,也不是个事儿啊。

姜竹:“砍片竹子,盖个竹屋吧。”

“行!”这工程量不太大,竹子也是现成的,只用来躲雨应急,也不用盖多大。

终于到了第三件大事。

有了第三件托底,前面两条显得都相当简单,连修房子、搭竹屋都像伸把手就能马上搞定的小事。

“竹子,你大哥也回来了,啥时候开始开荒啊?”

姜竹:“今天就行。”

整个村子骚动了。

连江家都有人跑来凑热闹。

让不让上山打猎可以另说,反正除了姜竹家的山,还有别的山。

但田太少了。

附近村子已经买不到田。

想开荒都得往山里去,但种在没村子的荒山,那是给自己种,还是给山上的野兽种地呢?

从种子到收获,保证天天有动物光顾,着急都着不过来。

姜竹没拒绝。

但也开诚布公地宣布了他现在没多少钱,目前只打算先雇五十人。

“五十人?!”

姜竹:“嗯,明年挣钱了再加。”

“五十人能开几亩地呀?”

姜竹:“遇到好收拾的地方挺快的,要是得凿石头,就慢了。”

“不能加点儿人吗?”

姜竹:“我没钱。”

“……”

沈青越:“一天三十文,五十人就是快二两银子呢,他又不是县里的大户人家。”

姜竹:“要是大家都想来也可以,不过可能得先欠一部分工钱。”

江家人问:“能用租子顶吗?”

论租地,他们比姓姜的人家更急切。

姜竹:“可以。”

马上有人问:“能买地吗?我们自己开!”

姜竹摇头:“不卖。”

众人皱眉。

沈青越道:“我补充一下啊,大哥和姜树知道,赵先生也能作证,在山上开一亩梯田花费比买地更高,不信大家也可以出去打听。”

“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姜竹完全没必要修什么梯田,要是为了要田,他也大可以把给大家的工钱拿去外面买地,照样比这样划算。而且他要的租子也比别人低,如果我们开荒进度慢一点儿,说不定十年他都不见得能回本。”

“要想省钱,我们也不必找大家,去县城招呼一声就能招到一大群难民回来,人家还不要工钱,只要给口饭吃,给个活路,可以当佃户,可以当长工,甚至愿意卖身到那些庄户里。即使这样,县令想让镇上的大户人家修梯田接纳难民,但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家都觉得不划算不愿意干。”

“说句实在的,要是有良田,谁要开荒修梯田啊,开荒真不如种茶、种树、种果子,他现在不缺吃喝,大家也都清楚,为什么要修这梯田,其实和族田差不多,说白了,就是为了不卖,为了让地不足的同族、同村们有地可耕而已。”

当然沈青越是在向着姜竹说,但也没夸大多少,实际情况差不多就是如此。

他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田地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得捡漏,碰运气。

不过有族田的先例在,他们对不能买也有些心理准备,毕竟地在自己手上,万一被不肖子孙给卖了,哭都没地方哭。

“大伙儿要是不着急,不然我们家先来?反正我们家人多。”姜望南笑嘻嘻地说。

“你不卖菜了?”

“卖啊!上午卖,下午我能干活儿,再说还有我哥我兄弟呢。”反正他们家男丁多。

“我家也租!”江顺子娘在靠外的位置嚷了一嗓子。

他们家孩子也多,而且一天比一天大了,等到孩子都长到十五六,到时候说不定又没地可租了。

先欠着工钱也不怕,她家种菜卖菜够花销,还能剩点儿,先占几亩地比较要紧。

嚷了一会儿,几乎没有反悔不想干的。

“先干活儿吧,工钱有了再给。”就姜竹那点儿钱,按照半年工期算根本就顾不了几个人。

他们让姜竹别算了,先记着,有钱了年底再给,没钱大不了以后慢慢抵租子,到年底先紧着家里穷的给就行。

不过赚不到工钱,每家也不能让所有壮劳力都来,得先保障自己家正常生活,有余力再来。

家里人多的来两个三个,人少的就来一个,还有确实需要所有劳力赚钱养家糊口,没有工钱真活不下去的,要么这次只能暂时算了,要么就提前和姜竹、里正说,问问能不能优先给他们家工钱。

一个村子住,谁家什么情况大家也清楚,有七八个这样的,谁也没意见。

江顺子家也提前说了,他家不急着要工钱,先给别人就行。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