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163)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好多茶园子就靠这个盈利。

不过不是熟人介绍的,一般他们不会冒这个险。

一斤两斤的尚好,多了一旦被查到,涉及百两之上的金额,遇到朝廷严抓严打,是要流放的。

为了保险,还有另外一种倒卖的方法。

茶园多余的茶不卖,“送”给茶农、亲戚、朋友回家喝。

不涉及买卖,不用交茶税,茶商再到这些茶农、亲戚和朋友家里串门走亲戚,问路喝水,巧遇闲谈,然后“纪念品”换“纪念品”,“土特产”换“土特产”,共同见证好客与友谊的桥梁。

怎么偷偷换茶还有别的方式,再多的姜竹就不知道了。

不过想买这种茶,想赚这种钱,有个前提就是,不管几等,总之得先弄到点儿茶引子。

池家也好,韶家也好,他们在宝峰县名头太响,每年有多少茶引子经常往来的茶商可能比他们自己都清楚,早就算计完了,池远舟有,大概也给不了刘三几张。

他们买完布,又采买了些小玩意儿和不太贵的小首饰,就去姜竹舅舅家找人了。

二表哥韶宗升还在开荒,三表哥韶宗固领他们去买盐。

韶家人多产业大,每次采买量也大。

尤其是现在还招揽了那么多难民开荒修梯田,买盐的时候一亮韶府的名号,果然问都没人问,直接卖了他们两百斤。

一半粗盐,一半细盐。

粗盐肯定是给难民吃的呗。

对姜竹进山收药和收山货的新买卖韶宗固倒是没说什么,就是有点儿心疼姜竹年纪小,天天钻山辛苦又危险。

但想到姜竹要修梯田,短时间又没什么能赚钱的营生,也是叹气。

“以后你要不方便买什么就到家里喊我,进山收到了稀罕的皮子先别急着卖,你先拿给我看看,府里老爷少爷夫人小姐入冬也要置办新衣裳,我帮你拿府里先问问,他们瞧上了,不在乎钱。”

姜竹:“嗯。”

韶宗固:“要是弄到鹿了,你也收过来,府里老爷、少爷爱吃,我替你跟管事要价。”

姜竹再点头:“嗯。”

然后他问起茶引子的事。

韶宗固一听就知道刘三是什么盘算。

管茶园的管事他也熟,采茶时候人手不够还上庄子上借人,两边牲口也经常共用,偷偷倒换点儿茶是常规操作,不是大买卖老爷都不管,跟管家说一声就行了,赚了钱他们也能分点儿好处。

这事儿不大。

他跟姜竹说了个地址和名字,是他们茶园管事的远房亲戚,叫刘三到时候去找人就行。

“不过茶引子府里也没办法,这会儿早就没了,他要不介意多花点儿钱,其实你也知道门路。”

“我?”姜竹疑惑。

韶宗固笑,小声道:“就是你从前帮忙打兔子那俩官差,你找王九,他叔叔能弄到。”

王九?

那个高个子官差?

姜竹问清了,也没耽搁,他们又返回去找刘三。

王九这会儿还在山上看开荒呢,他得自己找过去。

不过,过去找也有好处,免得在县里被人瞧见。

刘三谢过他们,心里头就有点儿埋怨池远舟了。

姜竹表哥都知道的事,告诉他一声不就完了,害他这一通打听。

然而他实在是冤枉池远舟了。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王九都和池少爷说不上话,池远舟要是想弄茶引子,会往好的找,而王九家门路,就能弄到九等且斤两比较小额的茶引子。

九等的茶引子,去换茶,最高也就能换来六等茶,自己家就有茶园的池少爷压根儿就看不上。

对别人而言,三等是好茶。

但他们家茶山多,自家喝的可是头等、二等的,要不是宝峰县茶送不进宫里,他喝的保不齐都得叫贡茶。

刘三也没耽搁,打包了些好吃好喝的,揣上好处,找王九去了。

王九听说是姜竹朋友,把吃的喝的留下了,没要他银子,“卖不卖你得看我二叔,我就是领你过去。”

刘三当然一口答应。

傍晚王九提前走了会儿,领刘三回家,一通忙活,刘三得偿所愿,弄到了好几张九等茶的茶引子。

这会儿他手上还有茶引子,还是因为快到秋季茶市了。

春茶的早没了。

刘三出了门一阵肉疼。

茶引子其实本身很便宜,可以说就收个印刷的工本儿费,但私下买,这一张就要一两银子。

一张还就能买五斤茶。

真买了九等的粗茶,他得亏死。

不行,他还是得找姜竹一起去走门路。

叫上姜竹才能叫出来他表哥,他表哥一起才好叫韶家管茶园的人卖几分面子。

第二天一早,刘三就带着布料找姜家村来了。

和置了一夜气,刚把弟弟压到竹林赵先生那儿上课的江宏明对脸遇见了。

江宏明一愣,“刘老板?”

“江兄弟!”刘三正想问路呢,他下了车先搬了一匹布给江宏明,“正好,你给我指指路,小姜兄弟和沈兄弟家怎么走?我记得常和他一起摆摊的堂哥住村里?”

第81章 喜欢谁(二更)

江宏明指路, 刘三先去了姜大山家,又去了姜四山家。

家里孩子都去念书了, 青壮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开荒,姜大山家就家蕙在,刘三一听家里没大人没男人,也没好意思进去,抽了两匹布给她, 说是姜竹让给的。

然后又去隔壁姜四山家。

听到动静正牵着孙女在门口探头看的刘秀霞惊呆了,“还有我家?”

“有。”刘三笑呵呵地也给了她两匹布。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