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212)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他们一共十个人去的,每个人都没闲着,少了谁也不见得能把那头鹿全须全尾弄回来。

但鹿是姜竹发现的,也是他第一个追到的,姜竹该先分三十两,同样出了骡子把鹿运回来的得十两, 剩下的其他人再平分。

结果竟然有一百六十两!

麻了。

沈青越:“足够威风吧?”

张叔阳绕着鹿看了一圈儿,挺满意的。

比他预期还要大上一圈儿,就是眼睛下面的伤口似乎比沈青越说的要深一些,“眼睛没事吧?”

沈青越:“皮外伤, 不放心你问问孙大夫,药都是它给配的。”

孙毅成:“……”

他是个兽医大夫吗?

既然孙毅成看过, 张叔阳就放心了, 就是有点儿发愁这鹿可怎么弄走。

“能牵走吗?”

沈青越:“你们怎么来的?”

张叔阳:“骑马。”

沈青越:“不然还是明天找人套车给你送吧, 送到哪儿?客栈还是码头?”

张叔阳:“码头。”

一百六十两银子呢, 他们很乐意包售后。

明天江宏明和姜竹他们都要去赶集, 也能让家里其他人给送一趟。

时间不早, 张叔阳他们也没多留, 拿到了样书还得回去安排人做, 天黑前进县城, 明天一早就能安排人去买颜料给沈青越送来。

另外沈青越只答应了给他画封面, 但不管糊书壳。

他也得安排人手缝书套, 绣图案,再挑选些更好的纸做书封,收藏版内页也能安排用落雪笺纸了。

他也和池远舟最后商量好了平价和精品两种类别所用的纸。

平价的用宝峰县产的竹纸。

是池远舟老丈人家产的, 不过为了说服张叔阳用,他们纸价也低了将近一成。

另一种,是居安县产的纸,麻加皮混做的纸,要更精美一些。

不过宝峰县也能产质量差不多的纸,价格也差不多,池远舟怀疑张叔阳非要在居安县买纸,还是冲着他那在居安县做县令的同乡。

第一册最终印五回四十八页,加上封面正好五十页,便宜的平价本定价三百六十文。

精品的定价银子二两八钱。

这还是他们一下就印两千套平摊了石刻成本后的价格。

印少点儿,价就得更高。

池远舟家师傅刻板稍差些,他主要印平价的。

张叔阳家师傅更精益求精些,主要印精品的。

暂时他们俩一人印一千套,互相帮忙卖。

不过平价利润薄,池远舟是有点吃亏的,他都担心一千套平价的能不能卖完,实在是羡慕张叔阳的门路,精品的头一回印都敢印一千套。

不过很快他就不担心了,听说开始印了,刘三自己就跑过去找他要了三百册。

池远舟瞬间就不担心了。

印!

卖光了就马上加印!

姜竹心情挺好,原本还打算邀请他们一起吃饭,结果他们都急着走。

池远舟:“哦对,要是下次还有鹿,给我留着啊。大的小的都要,最好是公鹿。”

小的给孩子养着玩,大的给老爷子耍威风。

姜竹:“好。”

等他们都走了,姜竹他们开始分钱。

一百六十两银子,按照他们先前自己商量的,三成给姜竹,就是四十八两。

一成给出骡子的小哥,折算下来就是十六两。

剩下的八人平分,每人正好十二两。

他们还想着一人出一两银子给沈青越,作为讲价的辛苦费。

没沈青越,他们可能就弄到县城七八十两卖了。

沈青越没要,几句话的事,让他们去兑换银子时候多兑那一两给他就行了。

张叔阳给他的一百六十两银票其中一百五十两都是海康的银票,能在大虞大多大城通用。

虽然海康的几家钱庄都没在宝峰县开铺子,但他们的银票也能在宝峰用。

而且宝峰的银庄还愿意多出点儿钱收他们的银票,以备将来换给需要出远门的大户人家使用。

这一百五十两,按池远舟的说法,能多换一两多银子,要是他们懒得去换,找马五、刘三他们,也能换。

池少爷多虑了,他们一点儿都不嫌这种额外多出来的钱麻烦。

时间不早了,姜竹他们还得趁着天黑上山,也没在村里多留,只到四伯家拿了点儿晒到半干的肉干儿回去了。

深秋雨少晴天多,气温又低,正是做肉干儿、肉脯的好季节。

他们这儿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先把肉煮熟再晒,一种是生着抹盐,切好了挂起来边风干边发酵,吃的时候再煮熟、炒熟或者蒸熟。

姜竹四伯母主要做的是熟的。

这样冬天了没事儿的时候,大人孩子都能拿一块儿当零嘴儿啃着吃,想吃了拿就行,不用再专门弄熟。

像正换牙的家才、家兴,还有还是乳牙的家安,一人给一块儿就够他们啃半天。

他们家肉干做得讲究,煮的时候就是用香料炖入了味儿的,晒的时候再抹一层薄盐或再加点儿辣椒就行。

姜竹特意说了沈青越不能吃辣,刘秀霞还多做了点儿不辣的,方便沈青越和家里孩子们吃。

不讲究的人家,就只把肉煮熟,晒之前再抹盐巴,不坏就行。

姜竹他们拿走的是今天才做出来的,才挂了半天,表面的汁水已经晒干了,咬一口里面还是有肉汁的。

晒之前,他四嫂、四伯母已经把肉按纹理切成了好拿好嚼的长条,吃之前再稍微切短一点儿就行,有点儿像沈青越习惯的牛肉干。

不过相比这个,沈青越更想试试别的。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