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225)
“他们不要的。”
“村里别人家给钱吗?”
“不给,会管一顿饭。”
“管饭啊……”
听出沈青越语气中的顾虑,姜竹转了转头,“我现在做饭比以前好吃了。”
沈青越沉默一下开始笑,“嗯,蒸饼技术好多了。”
姜竹被噎,辩解道:“我炖肉也好吃。”
“嗯!对,炖肉也好吃!”自从有了孙毅成给的调料包就开始好吃,沈青越亲了亲他侧脸,“那咱们就炖肉吧!提前买点儿肉回来,炖好了切一切,汤底还能涮菜。”
“嗯!”
第111章 村宴
还没轮到姜竹请别人吃饭, 他们俩先收到了口头请帖,叫他们俩去吃喜酒。
村里同族的亲戚有人家要娶媳妇。
从这天起, 拉开了年前的婚宴序幕,好多人家都是在冬天农闲的时间定亲、成亲的,这阵子最忙的就是媒婆和村里的大厨了。
村里的喜宴很简单,仪式却很齐全,从议亲、定亲到成亲,最少得一年时间, 村里虽然比不上县城有钱人家那么讲究,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要齐全。
连请谁到家里做被褥,都要讲究找儿女双全,父母健在, 无灾无病的人家。
因为穷,新被褥要用好几年, 是家里花钱的大件, 绝对得吉利、讲究。
这些沈青越不懂, 姜竹也不懂, 还是已经步入定亲阶段的姜家俊最近了解了一些, 给他们俩科普。
姜竹看了看沈青越。
突然觉得他们俩好仓促。
沈青越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在桌下捏了捏他的腿, 还戳了下姜竹的腰。
姜竹痒了下, 连忙躲。
姜家俊:“怎么了?”
沈青越淡定道:“凳子下有石子, 没坐稳。”
姜家俊下意识往桌下看:“石子?”
这不是平平整整的吗?
请客前肯定要扫地呀。
沈青越:“对了, 你什么时候成亲呀?明年?”
姜家俊马上顾不上什么石子不石子了, 有点儿不好意思:“还没商量好呢,可能是明年冬天,不然就是后年春天。”
沈青越:“行, 到时候我们俩给你包个大红包。”
姜家俊嘿嘿傻笑。
他们这儿不算太穷苦,吃喜宴是要给礼金的。
钱没定数,三文到十文的都有,根据亲疏远近,关系好不好来给,要是不给钱,给几个鸡蛋什么的也行,就算是上礼了。
婚宴饭菜也比较简单,就是应季的菜,这会儿主要就是白菜、萝卜,好保存的冬瓜、南瓜,还有存的干菜,也有去山上新挖的冬笋。
这会儿冬笋刚长出来,基本都还没冒出芽呢,得有经验的才能隔着土看出来哪儿有笋哪儿没笋,沈青越看不出来,还是姜竹有一天挖了点儿笋回家他才知道已经有冬笋吃了。
他们守着山,倒是不太缺肉,有钱就去买猪肉,没钱就宰自家的鸡鸭鹅,想肉菜丰富点儿,又不想花太多钱的,就买些野兔、野鸡之类。
不管做什么,至少要凑足八个菜。
要是条件好的,还可能上十个、十二个菜。
日子实在太差的,也得六道菜。
不过沈青越还没吃到过六个菜的喜宴,常见的都是八道菜。
做宴席的是村里手艺最好的火头师傅,用很大号的大铁锅架火做菜,火够大,下料足,手艺好,做出来特别香,沈青越是挺爱吃的。
就是主食都是杂面的,沈青越不太爱吃。
不明真相的村民们:“沈先生胃口这么小啊?能吃饱吗?”
沈青越:“读书人胃口都小。”
众人看看同样吃不了多少的赵先生祖孙,信了。
根本不知道沈先生回山上后不是烤馒头,就是嚼肉干儿。
他们俩一个教过书,一个全村在山上干过活,和谁家也算有点儿交情,哪家办喜事都会礼节性地通知他们一声,沈青越算了算,十一月他们能吃三顿,十二月有五顿,一月还有四顿。
这种揣十文钱就能去蹭饭的感觉太好了。
他们俩请客别人也觉得挺大方的,这种村子里相互帮忙的事,都是管饱就行,哪像他俩啊,搭个炉子给炖了一锅猪肉,头一锅还只有肉,一人一碗,剩了肉汤才涮菜炖豆腐煮面,不够吃还有饼子馒头。
太实在了,搞得来帮忙的都不好意思吃,下午沈青越想把炉子外形做好看点儿,怎么提想法他们就怎么干,一点儿没嫌烦。
沈青越对他们的新壁炉特别满意,妥妥的全村颜值第一。
有了炉子,他们俩白天的活动空间就从后院卧室挪到前院客厅了。
沈青越画屏风,姜竹搬着工具和竹子进来做架子。
等上面飞着鹤,鹤后面追着鸟,下面又跑着小狗的屏风画好装好摆放好,他们客厅已经快成工作间了。
多余的东西都被搬到库房,只沿着壁炉两边摆放桌椅。
一边是沈青越的书画桌,一边是他们的茶水桌,上面摆着新买的茶具和他的各种茶,想喝水了随时从炉子上提壶泡茶就行。
壁炉对面方向,靠墙放姜竹要破篾的竹子和那堆弄好的篾条,姜竹坐在炉子边做手工,沈青越不画画时就坐在椅子上给他念话本。
池远舟新送来的话本,想让他给画个封面,然而故事和之前看的那本大同小异。
这回有个捡到金子一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然后散财助人,重新身无分文,然后好人有好报,捡到一条鱼,鱼到家后变成金子的故事。
姜竹竟然爱听。
沈青越:“你喜欢这个故事啊?还是喜欢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