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24)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谁家火把在手上跳舞还不灭啊!

那种烟味儿,也不是他们熟悉的烧木头、香烛或者熏蚊子用的草的味道。

他还会吐圈儿。

他们思来想去,仔细复盘了一会儿,得出了结论——

沈青越八成是个妖怪。

那妖怪在山上不是要吸姜家的野种小子的阳气,就是要吃了他,故事里都是这么说的。

简直越想越害怕,他们再也不想去招惹妖怪了,当然不会告诉家长。

万一被家长知道了他们去招惹妖怪……这比玩火、下河还严重,肯定少不了一顿揍,他们才不说呢!

几人达成共识,在山脚边掰了一阵儿笋泄愤,一人抱了好几根儿沉甸甸地回家了。

山上,姜竹将还能抢救的白菜重新种回菜地里,一些发蔫的就只能吃了。

空出来的位置他撒了点儿萝卜种子。

大夫说沈青越的病适合吃萝卜。

种完菜,沈青越教姜竹做蛋羹。

他小时候阿姨偶尔给他做,是他为数不多会的菜。

不过他的会仅限理论,阿姨是禁止他进厨房的,总怕那点儿油烟熏着他,把他病给熏出来。

沈青越无缘厨房,给姜竹帮忙,也是在外面洗菜,靠声音遥控指挥姜竹打蛋、放水、放点儿调料,蒸。

至于放多少水,放多少盐,还放什么调料。

沈指导:“你看着办。”

姜竹只好自己看着办。

他记忆中是没吃过这个的,不过听大嫂说他小时候还吃不了硬东西的时候吃过。

蛋羹是什么味道,他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好在沈青越还记得蒸蛋羹的时间大概是十多分钟,他在外面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洗菜,时不时看看表。

菜怎么就算洗干净了,他也没啥概念。

总之过三遍水没泥巴肯定就行了,反正这里又没农药。

洗完的水也不浪费,沈青越一瓢子一瓢子地洒菜地里。

姜竹把粥煮上了,这次没放杂粮,就只放了两把谷子米。

他等着炒菜,沈青越迟迟洗不好,只好去切豆腐。

吃上饭,已经快中午了。

一碟豆腐,一盘炒青菜,还有咸菜和蛋羹。

蛋羹勉强成功,水少了,蒸得还微微有一点儿老。

他们俩一人一半,有得吃就不错了,谁也不嫌弃。

沈青越的是清淡版,只淋了点儿酱油和香油,姜竹的除了酱油香油,还撒了咸菜丁,一口下去,吃得眼睛发亮,“好软!”

难怪是给没牙的小孩吃的。

一小碗蛋羹几口吃完,两人都有点儿意犹未尽。

沈青越负责提意见,“下次多放点儿水。”

姜竹负责听意见:“嗯。”

沈青越开始喝粥,他对小米粥很满意。

稀了点儿,但米很香,比他爸买的一丁点一个包装的小米更有谷香味儿,就是舂得不够干净,时不时有点儿皮。

“是不是得准备个木棍子?”他指指姜竹带回来的石臼。

“嗯,下午去砍树。”

“磨呢?没买到吗?”

“买到了,太沉,放我堂哥家了,他家驴今天被借去了,等明天再借个独轮车用驴帮我运上来。”

“那你怎么不把这个也放着等驴运?”

“这个不沉。”

“这个不沉?你是傻小子蛮劲儿多吗?”

“……太多驴也拉不下。”

“嗯。”沈青越默默想着,驴比你金贵。

不过,既然驴可以爬山运货……

他放下筷子,问姜竹:“哎,买头驴要多少钱?”

第13章 穷小孩

姜竹:“小驴……”

沈青越打断他:“能干活的驴。”

姜竹想了想,“大概要七八两吧?”更好的可能更贵点儿。

七八两啊。

沈青越默默算,“一个篮子卖成钱能卖多少钱?”

姜竹:“十五文。”

沈青越:“一两能兑多少文钱?”

姜竹:“八百文。”

那就是……

沈青越默默心算,要卖差不多四百个竹篮子才能买一头驴?!

以现在的速度他一天能编两个,熟练点儿能编三个,也就是说他要编四个多月。

“……”

前提还是他吃饭、穿衣、看病全得姜竹掏钱。

他还不用自己砍竹子、劈篾,收尾的部分还得麻烦姜竹帮忙。

要是再给姜竹掏点儿生活费,他岂不是要攒一两年?

偏偏姜竹还打击他:“一般,是换不到那么多钱的,掏钱买东西都会压价。”

尽管十五文本身就已经是压过价的了,但愿意给钱的,还会往十四文、十三文砍价。想卖十五文,得去草市卖。

但是买牲口,人家又只愿意要钱。

沈青越不理解:“为什么?你们这里很缺钱吗?”

姜竹点头,“要留着钱交税和代役钱。”

沈青越:“很多吗?”

姜竹毫不犹豫点头:“嗯。”

沈青越:“你要交多少钱?”

姜竹开始给他算。

沈青越听着他数,硬是从年纪轻轻的姜竹身上看出了点儿田间地头抱怨天气不好、抱怨肥料涨价的村头大爷既视感。

听了一顿饭,他大概弄懂了他们每年要交的税赋分类和税金。

总体上,他们要交四份儿钱。

第一种是田赋,十五而税一,按户收。

姜竹家没田,不用交这个钱。

第二种是赋役钱,按人头算。

他们十五岁到六十之间算成丁,一人一年要交五十文,女子交四十文,小孩和老人折半,五岁以下小孩不用交,七十以上老人不用交。

姜竹交五十文。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