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271)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姜竹如果想卖竹子, 也得想办法自己往纸坊运。

不过纸坊除了要竹子,还要麻和构树、桑树之类的皮。

只用从每年的新枝上剥下来树皮即可。

路途远,还是卖麻到纸坊更划算一些。

沈青越想了想,作罢。

既然如此, 还不如留着竹子做竹编。

今年他们可以早点儿开始准备扇子。

也可以编些有花样的篮子、筐子之类的。

姜竹编不完,可以找别人一起编。

竹子卖给谁不是卖, 卖给本村人做竹编, 还能带动大伙儿一起赚钱。

趁着张叔阳和池远舟还没下山, 沈青越把姜竹给他做的竹帘拿出来挂上了, “这样的竹帘, 你们觉得卖多少钱合适?”

两人齐齐诧异:

“你们还要做这个?”

“小姜还有时间做这个?”

沈青越:“我们没空, 村里有人有空啊, 做一个需要挺久的, 也做不了多少。”

姜竹冬天时候做这个做了差不多半个月呢。

如果分工兴许能快一点儿, 经过先前走马灯, 他发现大家还是挺会分工节约时间的。

姜正家, 就是刀工更好的姜正和家俊来削竹子做零件,家蕙和石生帮他们糊灯笼,家业负责拼成灯笼。

开始慢, 后来还挺快的。

他们的竹帘可以让会破篾的只破篾,再专门找一两个人过剑门刀刮篾,让会编席子的来专门编。

为了节省成本,可以用绳子来构图,做出来几个样品后,分工比着编,每个人只需要记一部分篾条对应绳子的位置,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

先前刘三给他染料时候,他曾经想过用染料染竹篾。

不过现在想想,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可以染绳子。

用彩色的绳子来编出彩色的图案。

反正长腿鸟颜色简单,主要就是黑灰白红,也好染。

在村里召集人手应该是可行的,就是不知道利润有多高。

如果卖不上价,兴师动众的就不值当了。

沈青越:“你们觉得值多少钱?”

池远舟还真不懂这个。

张叔阳也不太清楚这该怎么定价。

不过如果是他们自己买,“五两左右可以买。”

看来这事还得找刘三问。

沈青越粗糙估算一下,如果按一人完成一个竹帘需要十五天,每天工钱八十文,那成本就是一两半。

另外他们得租个场地。

帘子不比扇子,铺开需要挺大地方,分工后说不定一间大屋子都装不下。

而且现在天气还凉,也不能让大家在院子里干,至少得有个遮风挡雨的屋子才行。

做好了,还得有个仓库存放。

山上家里的前院倒是挺合适的,但是他们俩自己在山上自在习惯了,尤其是想和姜竹腻歪的时候……

除非迫不得已,还是在山下租个院子吧。

房租得算上。

再加上竹子和线的成本,可能要新买的工具,还有一些可能现在还没想到的成本,一张得卖二两以上,他们才能比较宽裕地盈利。

沈青越想得美滋滋,花了十天时间,和姜竹一起动手做了个样品出来,卷上去找刘三问价。

到了他的布铺,刘三竟然不在。

他们把车放到布铺外,顺便在县城逛了逛。

距离茶市没几天了,街上外地人都多起来了。

还有趁着人多耍把式演杂技的,占了个街角,敲着锣鼓就开始演了。

喷火的,耍刀剑的,顶罐子顶碗的,练软骨功夫的,还有逗八哥、小猴的。

看热闹的人群围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瞧见有小动物,他们俩没往前面凑,隔着些人看了一会儿。

茶市来的商人多,讨赏钱时遇到心情好的商人,说不定就能收到银子。

他们俩正看呢,刘三回来了,隔着远远地喊他们:“沈兄弟,姜兄弟,沈青越!”

他们回头,刘三哈哈大笑,“你们俩怎么跑城里看杂耍来了?”

沈青越:“看什么杂耍,找你呢。”

刘三:“找我?走走走,到店里说,街上太吵。”

他们转身前,看到刚刚表演了软骨功的小姑娘端着锣走到他们正前方了,姜竹掏出几枚铜钱喊前面的人帮忙放进去。

沈青越笑了笑。

刘三瞧见了,叹气:“这些都得打小下苦功夫练,再大点儿筋骨就没这么软了,练不成了,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说着,他也往里递了把铜钱。

是啊。

有钱人家谁会让孩子吃这个苦,还居无定所,一年到头到处卖艺表演。

回到店里,刘三又喜气洋洋了,“坐坐坐,你们今天是想买点儿什么?”

沈青越也乐:“你这是捡着钱了?”

刘三嘿嘿笑着,“买到了几张茶引子。”

他朝姜竹道:“小姜兄弟,你那小堂哥,真不错。”

“嗯?”沈青越诧异:“怎么了?”

“嗐,前几天他们有个同僚说好了要卖我的茶引子,一扭头,又许给别人了,这事也怨不到姜树头上,他就牵了个线,今天这不,他又闷不吭声地从别人那儿给我弄到几张。”刘三笑眼眯眯地从袖袋里掏出几张纸给他们看。

沈青越这才看到传说中的茶引子。

其实就是一张纸,不过印章纹样做得很复杂,纸质量也很好,这大半年纸研究多了,沈青越一拿都能判断个大概,他刚要搓搓研究是什么档次的纸,刘三连忙阻止:“手下留情!这可不能乱来,折印了,弄脏了,卷角了,这可就作废了!”

沈青越:“作废?”

刘三:“可不是嘛!”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