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28)
这个问姜竹,姜竹就说不清楚了,他只知道自己的和村子里别人的,超过这个范围,一片盲区。
“我得问问我舅舅。”
“嗯,也不急,回头问问你们里正,或者等我腿好了咱们去县城打听打听。”
“嗯……”
姜竹其实不太喜欢去县城。
太大了。
而且沈青越问这些,他觉得他舅舅可能也不会很清楚,想弄清,就得找那些先生或者县衙的人。
他不太喜欢和那些人打交道,觉得拘谨。
还有……姜竹小声补充他爹死前的叮嘱:“我爹说,不能让人知道我有钱。”
“嗯?”沈青越愣了下,想了想不说话了。
是他想当然了。
忘了这是古代,没有天眼,不够安全,法律水平很可能根本无法保护一个有钱孤儿的安全。
怀璧其罪。
姜竹吃不好穿不好,是一群小孩来偷他的菜。
要是他吃得好穿得好,来的可能就是贼和匪了。
沈青越叹气:“你爹说得对。”
姜竹也点点头。
但沈青越就更心疼可怜他了。
明明能过好日子,凭什么非要过穷日子。
吃的差点儿穿的差点儿也就算了,一个人背着那么多东西来来回回也太辛苦了。
就没别的办法了?
沈青越陷入沉思。
姜竹见他不动了,放下筷子隔得远远地伸手在他脸前晃了晃,沈青越没看见。
姜竹觉得好笑又感动。
除了他爹,沈青越是第一个替他想这么费神、投入,想到在饭桌上发呆的。
他轻手轻脚收了碗筷,去砍树做新米舂的碓和杵。
沈青越在屋里想了好一会儿,也没理出个有可行性的头绪来。
他第一时间想到雇保镖。
但且不说他们这儿有没有专门的保镖,就算有,姜竹要雇几个人?保护整座山,还是只保护宅子?雇谁?雇的人知道他是个孤儿,会不起歹心吗?
如果雇的人多,他是不是还得雇厨子做饭,雇人洗衣服做家务?
他的山能养那么多人吗?
另外,如果想要忠心的,就得买人了。
抛开道德问题,就仅凭税制,家丁、女婢本身也和牲口、房屋、田产、锅碗瓢盆等等一样属于资产的一部分。
况且也抛不开道德问题。
雇人是雇人,买人就是另外的事了。
身为一个现代人,他绝对不会鼓励姜竹这么干。
他能想到的最靠谱的还是雇本地人上山做个长工、短工什么的。
但村子里是什么情况,他又不够清楚。
雇谁不雇谁也是问题,总不好招来几个给姜竹惹事添堵的。
其他的,就更不靠谱了。
沈青越开始有点儿后悔没跟他爸妈多学点儿。
他以为他一辈子都用不着为生计发愁就该死了,谁知道还能没死成呢?
现在吃药都靠人家好心接济了。
他拄着拐杖挪到院子里,隔着篱笆看姜竹在挺远的地方砍树,咔嚓一声,树倒了,比他小了六岁的小少年拿着拎着斧子哐哐哐卖力削砍,好半天都没个停歇。
沈青越忍不住想,他运气可真好。
他爸妈没白捐钱搞慈善,他姥姥也没白烧香。
等姜竹将杉树锯成合适的木段,剥了树皮,砍掉了多余的树枝,用树皮绑着拖回来时,沈青越正坐在客厅里编扇子。
不过他不会收边,只能编成一个个比扇子大一圈儿的片,等姜竹回来善后收尾。
他思来想去,既然现在的问题是太沉、太辛苦了,那就卖点儿轻的吧!
卖扇子!
正好之后是夏天。
编够了三个,沈青越觉得够他试了,放下扇片,拿起了他的旅行水彩盒。
他只带了十二色半块透明水彩颜料还有两支小号的笔,水彩本也只有一个小号的,写生足够用了,画小幅也够画挺多的,但是……
他为什么不带整块呢?
为什么不带二十四色,四十八色呢?
能重多少?
用完了他可上哪儿补?
沈青越长这么大第一次因为用颜料肉疼。
“帮我倒点儿水来。”
“哦!”
姜竹端来一盆儿水,沈青越只用两个竹筒装了两杯。
他要画画了。
姜竹已经见过他画速写,还是头一次见他画水彩。
他还不知道这种画叫水彩,只是看见沈青越拿起毛笔,就已经乖乖蹲在一旁好奇宝宝似的探头看了。
沈青越直接画在扇子上。
现在比颜料更珍惜的是水彩纸,他那一小本,就二十张。
比巴掌大不了不少的纸也不够糊扇面,同样是用完没处补,他得省着点儿。
竹篾不同于水彩纸,对水彩颜料并不友好。
尤其是透明水彩,覆盖力不那么强,调色需要浓一点儿,每一笔沈青越都肉疼。
他也没画太复杂,只画了一小片竹林做试验。
试验结果嘛……
果然不太行。
沈青越对成果很不满意,姜竹却已经看傻了,脑袋不由自主又凑近了点儿,夸赞道:“好像啊!”
沈青越腹诽,哪里像了,竹篾锁不住水,接色也都糊了。
透明感也没表现出来。
和扇子尺寸比,笔也太小了。
算了。
不合适不能强求。
他本想把笔上那点儿颜料洗了,举了举,竹筒都拿起来了,没舍得。
干脆又沾了一点儿水调淡色,拿起铅笔在水彩本上简单打了个草稿,开始画起竹林写生。
姜竹彻底看呆了。
微微张着嘴巴看他的笔在水和那个白色的小盒子飞来飞去,一会儿蘸点儿这个颜色,一会儿蘸点儿颜色,在一块儿白碟子似的东西上画几笔,颜色就变成新颜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