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345)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家蕙:“好吃吗?”

姜竹点头:“嗯,是想来村里卖?”

家蕙:“嗯,说是年前想卖卖看,我不上去送了,明天开始卖,你问问沈先生喜不喜欢吃,他要是喜欢让他多来吃两天。”

姜竹:“嗯?”

家蕙笑:“书院那些孩子和在村里借住的书生都知道,他接连跑下山去哪家吃,哪家东西就好吃!”

姜竹哑然失笑。

还真是。

前一阵子猛吃了几天面。

把人家常用的卤子都吃过三回了,改去点菜吃。

招待张叔阳他们都是在那儿。

再之后各个小摊子上挑着捡着买,反正他常买的,都好卖。

姜竹应下了,目送家蕙往家走了,又拐弯往山上跑。

沈青越才坐稳,刚构思好画点儿什么就听见外面有动静,他探头出来,还以为是石生提前来了呢,瞧见是姜竹诧异道:“你怎么又上来了?”

姜竹:“有好吃的。”

沈青越边笑边往外走,“我在你心里是个什么形象啊?”

姜竹嘿嘿笑着:“拿下面的,下面的还温呢。”

沈青越捏起一个青团咬了一口,皮有点儿厚,馅稍微有些小,不过他本来就爱吃糯米,还挺喜欢的。

“村里新开铺子了?”

姜竹:“家蕙舅舅做的,想到村里摆摊卖。”

“嗯。”沈青越又拿了块儿豆皮卷,竟然还分了蒸的和炸的,他先尝了炸的,里面还卷了肉馅,味道相当不错。

他拿一个塞姜竹嘴里,姜竹吃到的是素的。

蒸的个头稍微大点儿,也是有荤有素,素的挺清口,肉的滋味足,味道都不错。

他们俩站门口炫了大半盘儿,姜竹到底去厨房烧水沏了壶茶,又喝了两杯茶才又下了山。

吃完了人家见面礼,第二天沈青越拎了个木牌子就下去了,还在木牌上糊纸画了青团和豆皮卷,让家俊舅舅弄个竹竿挂上,当广告牌子用。

家俊大舅和舅妈岁数和吕香梅差不多,四十来岁了,但性格很腼腆,接了他画的牌子,也不怎么好意思和他说话,一个劲儿让他吃。

他们赶着车弄了个小炉子来,以后把炉子放在姜家,就不用来回搬了。

快到中午,吕香梅帮他们把摊子搬到路边,点上炉子开始准备炸豆皮卷。

青团他们在家就做好了,需要蒸的豆皮卷则在姜家厨房蒸好了,顺便把青团也热了热。

这会儿放进笼屉里,等有人要买时掀开就能卖。

天气越来越凉了,还是热乎着好入口。

等山上一有动静,他们就开始下锅炸。

没一会儿书院的小孩儿们率先跑下山。

呼啦一下好几十号,惊得停在山脚下休息的马都走了远了几步。

他们叽叽喳喳地直奔卖吃食的摊子跑。

没一个急着回家的。

家业知道他舅舅今天要来摆摊儿,早上就已经宣传好了,这会儿领着班上十个县里来的有钱朋友直奔摊子来。

这十个孩子每个家里都派了人跟着,跟他们的人也都是会做饭的,奈何这么大的小孩儿正是馋嘴又能吃的年纪,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根本就不怕这些“陪读”的,不吃高兴了都不回家。

刚开始“陪读”们还劝,后来慢慢也都不管了,左右村子里没什么不适合小孩儿吃的,东西也都不贵,这群孩子手头钱也不多,有时候他们就是结伴跑去吃碗面,或者跑去村里的餐馆学着那些书生,点几道菜拼一桌一起吃。

这群小祖宗们吃,他们也跟着吃,还负责把他们吃不完的东西吃一吃。

若是他们在外面吃饱了,连饭都不用再做了。

不过自从来村子里住,这群孩子浪费东西都少了。

兴许是受村里小孩感染,农家吃食金贵,不够吃的时候多,吃剩的时候少,他们见这些小同学吃东西一粒米一口汤都不剩,自己也不好意思剩。

再者,在村里经营小吃铺子的大多也都是他们同学的家人、亲戚,属于家长那一堆儿的。尊师敬长是他们读书起就在学的,家长给端来的饭菜食物,能吃完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浪费,吃不完就分给身边还能吃的人来吃。

这也是跟村里的小孩儿学的。

他们头一回见几个小孩把别人剩的饭菜倒自己碗里吃了都惊呆了。

他们观察了一阵,发现不会被笑,没人不高兴,大家还是好朋友,也没有人被排挤,后面才慢慢习惯了。

村里的小孩儿和他们从前的同窗们很不一样,他们下了学不光要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家里开铺子的得在自己铺子帮忙,不用帮忙的也得回家喂牲口、干家务、照看弟弟妹妹,甚至下田、上山,找蘑菇、拾柴火。

他们新鲜了几天,觉得太辛苦了,就不想去了。

可是过了几天,他们在村里没事可干,就又跑去和村里的孩子玩了。

玩的时候他们还分了两拨。

爱学习的和姜家旺他们一起上山,看书、写字、听城里来的书生们讨论书、听赵先生给大人讲学。

不爱学习的一波,则跟着村里淘气的男孩儿们一起玩。

钓鱼、捞虾、抓泥鳅,上山打弹弓、找竹鼠、竹鸡,玩打仗游戏,在大人需要的时候,也得捡柴、砍柴,捡蘑菇,挖山药,找药草。

玩的一波,有时候姜大望是孩子头,有时候是姜壮壮带头。

找药草的一波,江宏亮是孩子头。

跟他们混在一起的都是姜树同僚家那几个,今天跟这个玩,明天跟那个玩儿。

才来时候他们还委屈哭了两回,适应了三五天就乐不思蜀了。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