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359)
沈青越:“不用,相信你。”
文书还是姜树写的。
一阵子不见,他字虽然还是丑,但格式什么的已经写得很是那么回事了。
中间不通顺的措辞和错字沈青越又给他调了调,再誊抄两份儿,他们俩一起签名按手印。
他们家没印泥,手印还是用沈青越的颜料凑合按的。
在县衙干了一阵子,姜树都懂用骑缝章了,还让姜竹出了个指头,在两张纸间按手印,给他们当个临时骑缝章使。
沈青越让姜竹取了三百两银票给他,“你先买着,你觉得划算就买,花完了带我去看看你都买了哪儿,我再给你钱,单笔超过三百两的,再回来找我一起商量买不买。”
姜树都惊呆了。
直接给他三百两?!
激动的姜树都没顾上疑惑为什么沈青越的钱是姜竹拿出来的。
“我这就去把先前看中那地方买了!”
他揣好了文书和银票风风火火跑了。
山下等着打听消息的姜四山都没喊住,还当他在衙门有什么公务呢,赶紧给他塞了点儿肉干,又从别人摊子上给他买了两张饼子。
“路上吃别灌了风!”
“知道了!”
等姜树跑出村了,姜四山嘟嘟囔囔:“毛毛躁躁的没个轻重,有事还在山上待那么久不下来,有那工夫都回家吃完饭了。”
可别人一问,他马上挺起胸膛:“怎么了?能怎么了?得县老爷器重忙呗!”
“那他说没说码头铺子是怎么回事?”
“哪儿顾得上啊!”姜四山略带夸张地叹气,“唉,忙得又黑又瘦的,出去忙就是没在家享福,要说我还是羡慕你,四个儿子都在家守着……”
邻居一听,扭头就走。
啊呸,臭不要脸!
现在显摆儿子都换了套路了?
是谁整天嚷着窝在家没出息的?
第177章 预定
姜树效率惊人, 不过三天的时间就零零碎碎买了七八个地方,还抢了池家看上的一处地方, 比池家多掏了一两银子。
气得池远舟跑山上找沈青越、姜竹告状。
“你说你看上了,我肯定就让给你了,一两银子?我……我家颜面就只值多掏一两银子?”
沈青越:“少来,我又不知道那是你家地方,上面又没竖你家牌子,谁让你不早点儿付钱, 那叫你家管事办事不力。”
池远舟:“……”
这还真不能怪他们家管事。
姜树一门心思找地,他们家管事又要看着库房的进度,又要操心码头各种生意,有时候还要替他应付另外几家, 实在有些分身乏术。
而且已经说好了的事,谁知道那卖地的父子俩还能事后反悔呢?
他们管事找上姜树, 姜树倒是说得漂亮, 什么不知道原来池家早和人谈好了, 大水冲了龙王庙, 他堂弟和沈青越都和池少爷熟, 不然再卖回给他们, 就按池家之前说的价来。
他手续都办好了, 衙门文书都签完了, 还便宜一两卖回来, 那是诚心卖吗?
沈青越幸灾乐祸地嘲笑他:“你都有那么大地方了还买地干什么?那么大仓库还不够你用吗?”
池远舟:“总能用得上嘛。”
他还不知道姜树到底买了几块儿地, 当只有他这么倒霉恰巧就遇到姜树了呢, 也好奇道:“那你买地干什么?”
沈青越:“我也用得上啊!我打算开个卖山货的铺子呢,就不在里面和竹帘、扇子、走马灯混在一起了。”
“哦!”池远舟想起来姜竹常进山了,“是不好混在一起。”
要是什么蘑菇、竹笋和他的书混在一起卖, 确实有点儿掉档次。
池远舟又平衡了。
沈青越:“今年你打算什么时候做走马灯?”
池远舟:“现在就能呀!你们村里人还有空扎灯笼吗?”
沈青越:“有呀。”
村里开铺子主要集中在饭点儿忙,平时看摊子时候可以做点儿手工,前两天还有人问他们呢。
他们聊着聊着,池远舟还先给沈青越结了《幼学童蒙》的五百两银票。
沈青越:“张叔阳给你钱了吗?”
池远舟:“给了,我先给他装了五千册。”
这回来他主要是为了给沈青越送稿费和样书,姜树抢他地的事都是顺便发个牢骚。
送完钱池远舟又有底气催稿了:“你那查案子的画到底画得怎么样了?怎么还没动静了呢?年前能不能画好?”
沈青越:“画不好,不过可以先给你看看。”
他从书架的抽屉里取出一叠稿子。
这回他尝试了融合漫画分镜头,这样每页内容能丰富一些,也能画出来推理的细节。
只不过他还在纠结怎么平衡现有的雕版技术和画面效果。
池远舟看到他的分格都懵了。
好在仔细一看,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阅读习惯,看懂是没问题的。
对比先前的画,这样把台词放进画面里,他觉得倒是新鲜,就是字稍微有些小了,若是印刷,说不定还得重新刻一版字。
沈青越:“我已经尽力控制字数了。要不然,就得把画放大。”
池远舟点点头,头都没抬,继续看画。
先前沈青越和他讲剧情时候,他一直觉得是给小孩儿看的。
等看到了画稿,这完全可以给大人看啊!
他从前都不知道沈青越画人画这么传神,就是人画的好像有点儿……夸张?
他也说不上来这算个什么风格,每个人的表情比小孩儿还明显,喜怒哀乐都能从表情看得出来,谁慌张了,谁心虚了,谁生气了,一眼就能判断出来,然后他就被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