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414)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沈青越随便捆了下头发,过来受了拜年礼,端着装铜钱的小竹篮过来挨个发压岁钱。

见着有份儿,一人一文,算讨个吉利。

小孩儿们都欢欣鼓舞的。

家业:“小叔还没回来吗?”

沈青越:“没有,可能是上赵先生家拜年了,你们去给赵先生拜年了吗?”

小朋友们叽叽喳喳:

“去了!还去了曲先生家、贾先生家。”

“贾夫人做的小麻花可好吃啦!”

沈青越听得直笑,他看了一圈儿,瞧见了赵舒云和曲家、贾家的孩子。

这群孩子估计是走到哪家,就从哪家再拐出几个孩子来,说不好全村小孩儿都快来齐了。

他又仔细瞧了瞧,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里,有将近一半都穿了新衣服,穿旧衣服的,袄子裤子也鼓囊囊的看得足够保暖厚实,一个个脸蛋也有些肉,不像从前那样干瘦干瘦的,年纪小些的,好几个脸颊看上去肉嘟嘟的。

他莫名生出种养的小鸡崽崽都茁壮成长的微妙乐趣,还没忍住过去捏了两个肉嘟嘟的小脸蛋,诱惑道:“这几天吃什么好的了?都长肉了,我家也有好吃的点心,你们吃不吃?”

小孩儿揉揉脸蛋:“我娘说不能乱要东西吃!”

沈青越:“没事,你娘问起来,你就说是沈先生非要塞给你们吃,不吃不许下山,还要打屁股。”

小孩儿们震惊:“真的吗?”

沈青越煞有介事:“真的!”

等姜竹拜完年回来,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

走近些一瞧,沈青越被一群拿着点心糖果吃的小萝卜头围在中间,正搓废纸当引线,教他们怎么在雪窝里点炮仗,还要比谁炸的雪洞大。

姜竹一来,家业他们几个就围着他要炮仗玩。

他们大了,已经不稀罕点引线了,就想在手里点着往远处扔,比比谁扔得远,炸得响。

沈青越:“不许!必须用引线。”

他可不信任这年代炮仗的质量。

姜竹在院前扫出一片空地,找了个破旧的陶缸往里面点了一丛小火,让他们拿炮仗往里扔,比谁能扔进去,能炸响。

投壶似的玩法,大孩子们顿时玩儿得不亦乐乎。

点完了炮仗,他们又商量着去书院射院挂个竹筒,比谁能射中。

姜竹把射院钥匙给家业,弓箭都在那边屋子里,他们能自己去玩,沈青越还给他们装了些果子点心和一把铜钱当彩头,“谁射中了就能从里面挑一个。”

“嗯!”

一群孩子呼啦一下又往山下跑着玩儿。

姜竹:“注意安全,不许朝人射箭。”

一群孩子应着声:“知道啦!”

沈青越:“一会儿过去看看他们。”

姜竹:“嗯。”

沈青越:“怎么去了这么久?家业他们都比你先上来。”

姜竹把陶缸拎到厨房,剩余没烧尽的木炭夹进炉子里,“里正他们说明年客栈开业的事,瞧见我了让我一起听听。”

有人提了叫沈青越一起去听的,毕竟他出钱最多,然而,大伙都知道他来了也是睡觉,干脆叫姜竹帮忙转达了。

沈青越:“不是说想书院招新前开张吗?”

姜竹:“嗯,正月十六复课,二十开始招新,但是厨子还没找好。”

沈青越:“嗯?大厨不愿意干吗?”

姜竹:“也不是不愿意,他说他年纪大了怕做不好,惹别人嫌弃,他儿子现在水平还不行,只能煮面、蒸包子,做菜不够火候,客栈又是全村的买卖,他怕耽误了大家的生意。”

这个沈青越倒是理解。

去年来村里听课的老老少少,就有人觉得他们村大厨家的小馆子做饭不精细,看了看,只买了点心垫补一下,晚上再去镇上或者县城吃。

老头虽然不说,但是应该还是挺伤心的。

他十多岁就跟着他爹和他爷爷帮厨做菜了,有时候还被别的村请去做席面,提起手艺,一直是引以为傲的,骄傲了几十年,老了突然被嫌弃手艺,哪可能完全不介意。

说起来还是后来谭武元他们经常跑去他们家店里凑钱学大人点菜吃,说他做的哪道菜比他们从前在县城哪家哪家馆子做得更好吃,老头才慢慢又高兴了。

别人可能没发现,只当他是照顾小孩儿,沈青越去得多已经瞧出来了,谭武元他们点菜上菜比别人快,同样是小孩儿,别人去了可没这种最优先待遇。

不过大厨的顾虑也确实有道理。

那么大个客栈,主厨不是好当的,一直炒菜也不是一般的体力活儿。

他都快六十的人了,熬久了肯定熬不住。

不过他一拒绝,让里正也有些措手不及。

原本他们是打算靠自己村里支起来摊子的,没厨子可哪儿行?

可附近村子,手艺比他好的,会的菜没他多,会的菜多的,手艺又没他好,里正也是为难上了。

沈青越:“里正是想从外面聘人吗?”

姜竹:“嗯,说让大家想想能请谁,池远舟家不是开着不少茶馆客栈吗,我想找他问问。”

沈青越:“行,那咱们就明天去给你姥姥姥爷舅舅舅妈拜年,顺便到池家给池远舟捎个信?”

姜竹:“嗯。”

沈青越帮着姜竹装好供品,“走,去给你爹娘拜年。”

姜竹:“嗯。”

今年他也有好多话要和他爹娘说。

第206章 水匪

初二, 姜竹和沈青越去韶府拜年。

今天的韶府分外热闹,家里的亲戚几乎都到齐了, 连老太太远嫁外县的侄女都赶回来了。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