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51)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现在沈青越倒是渐渐开始听懂他爸的话了——重要的是流动资金。

真有道理,从前那么多年他怎么就没听懂?难怪他爸看他时总是那么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的失望神色。

“你没发现我正在想办法把你的钱变成可用的钱吗?”

姜竹:“?”

他就是有可用的钱啊。

“你知道我把我爸说那些枯燥的东西转换成我能理解的再应用出来有多难吗宝贝儿?”

姜竹一下被喊愣了。

他听过宝贝,比如金子,银子,古董,还有县里那好贵好贵的摆件、花瓶。

但他没听过宝贝儿。

什么是个宝贝儿?

姜竹努力回忆,从他贫瘠的与人相处记忆里,和贫乏的生活经验中努力搜寻,终于,在某个犄角旮旯想起来了——

镇上王财主这么叫过他家那只娇贵的小白狗!

“六个小孩半天也能挖两筐笋,其实你想要什么也不用完全都靠自己干,你有没有想过那么大的竹林你一个人根本……喂,想什么呢?”

姜竹唰一下脸红了。

沈青越凑近他,满脸狐疑,“你想什么呢?”

“没,没有。”

“是我说了什么让你不好意思的事了吗?”

姜竹连忙摇头:“你说,挖了两筐笋。”

沈青越捡起桌上的毛笔,朝他脑袋敲了一下:“我说,不是所有事都需要你亲力亲为!唉……”

沈青越长长叹气:“我看捐两座庙也没用了。”

姜竹揉揉脑门,笑了。

“嗯……”开完小差,沈青越思绪重新回到他满脑子的生意经里,“这个成本想赚钱还是得做小扇子,一张纸裁十八块,勉强能二十一块儿,刨除可能的废稿,算一张纸十……算了,先按二十算,一张纸贴二十把扇子,十张纸,二百把,四百五十把需要再买十……十三张,哎不对,再买十三张就是,就是多少来着……”

沈青越掏出手机,开机,点计算器,十三乘以六再加四百五十,得五百二十八。

得,纸又不够了,还得再买纸。

他这高考数学九十分的脑子,真是难为他。

再一想,画四五百张,笔会秃吗?墨够用吗?他是不是还得买笔和墨?再买笔墨纸砚回本用的扇子数量又会增加。

沈青越算笑了。

好家伙,这是什么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行为?

“唉……”

“怎么了?”

“没事儿,就是觉得老天待我不薄,给了我和赚钱绝缘的好命格。”

“?”这是好命格?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

沈青越又加减乘除一番,深觉算成本做生意就不是人该干的事儿,他爸他妈都不是正常人。

见沈青越逐渐暴躁,姜竹有点儿后悔,他是不是该买块儿便宜的墨?

姜竹:“其实也不是非画扇子的。”

沈青越看他,那画哪儿?画篮子上?他的初衷是为了让姜竹上山下山轻松一点儿。

姜竹:“要不然,你画一个模子,我用篾条编成画儿,有花样的扇子、篮子比普通的贵一点儿。”

“什么样的花样?”

姜竹抽篾条给他示范,很快编了一把有六角孔的扇面出来。

很漂亮,也很精致,沈青越问:“这样的图能卖多少钱?”

姜竹:“四文。”

他又拿起一把普通的:“这个呢?”

姜竹:“三文。”

沈青越放下扇子,弄明白为什么有四文一把的,他非要编三文一把的了——

编这四文的,为了好看用的篾条更细,编同样大小的一把扇子耗费的篾条、时间、工序都更多,还要时时留心别编错了花纹,难怪姜竹会也不怎么编呢,不划算呀!

编筐、编篮子时候姜竹那手指快得跟飞似的,编这个都不飞了。

沈青越:“我想想。”

“嗯。”姜竹想了想,安慰他,“我们也可以等元宵画灯笼,灯笼值钱。”

沈青越笑了,“笔墨没浪费是吧?”

姜竹点头:“也可以写对联,镇上的书生写一副要五文钱,买一副要十五文钱。”

“哎哟,”沈青越笑得更开心了,“你都没见过我的字就敢让我写对联?”

“不好看吗?”

沈青越点头。

他的字是他爷爷亲自教的,退休老教师对他的评价综合可总结为六个大字:孺子不可教也。

想着,他抬头看了看姜竹家贴的对联,仔细一瞧,问道:“写成这样一副五文钱?”

那这钱他是赚不了了!

这不就是他爷爷特别希望他练的那种吗?

颜筋柳骨,端庄古朴,骨力遒劲,一笔一画的看着简单其实全是功底,能写成这样,一定勤学苦练了很多年。

姜竹也抬头:“这个不要钱。”

“写成这样还不要钱?那五文钱的得是什么模样?”

姜竹连忙道:“不是不是,镇上书生写的没这个好,这是我们村江修文写的,他是我们村唯一的读书人,写对联不收钱。”

那他岂不是更做不了这门生意了?

沈青越更仔细地看这副对联,狠狠刷新了对读书人的认识。

“这样的字我是写不来的,简单点儿的还行,”沈青越拿起那把简单的扇子,“我试试。”

既然这里有写对联的习惯,“福”字大概人人都认识。

沈青越回去拿了平板,拍照,导入软件,把扇子现有的格当像素,叠图层往扇子上画“福”字。

他想尽可能地简单,不增加编扇子时的工作量。

见他又拿出了大镜子“法器”画图,姜竹默默去把笋切了晒了,又去做了晚饭。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