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61)
几个孩子悻悻地往山道走,才走了几步,和自己的亲爹亲娘狭路相逢。
双方:“……”
“啊!我娘来了!”一个小孩蹿出去找拉他娘,“娘,你快来,我娘来了,我也要拜师!我也要当学徒!”
“拜什么师?当什么学徒?”他娘朝他屁股扇了一巴掌。
当学徒又没工钱!
来都来了,她干脆拉着孩子过来,笑问:“要是山上缺干活儿的,他愿意来,我也同意让他来。”
山上确实缺干活儿的,但沈青越总觉得对方话里有话,没急着答应,略有不解地望向姜竹。
姜竹:“山上不缺干活的。”
小孩阿娘笑道:“怎么不缺呢?这么大片山,得多少活儿?”
小孩见他娘都同意了,大声表明立场:“我愿意来!”
其他大人见状,也纷纷上来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孩阿娘笑问:“干一天活儿给多少工钱呀?”
沈青越恍然大悟,原来是想说这个!
“我好奇地问一嘴,他们这么大的小孩一般什么工钱?”
姜大望:“我知道!给别人家放牛,每天管一顿饭,每月给一石糙米或麦子。”
女家长马上就同意了:“按牧童行呀!”
一个月一石糙米也不少。
不想大人中马上有人拆台,姜大望他哥直接道:“小孩能干什么活儿?要不然顾我,一天管一顿饱饭,给三十文钱就行!”
一石糙米赶在价高时候比一天三十文还高点儿呢,但问题是,人家有钱人家挑牧童挑得也很仔细呀!
得家里名声好,小孩能干品性好,看牛负责,还得人家主家合眼缘,愿意信任才行。
为啥姜大望知道,就是隔壁村有人找放牛的,他们家亲戚喊姜大望去试试,人家主家没瞧上!
他去码头干活儿,一天能赚三十到五十文,但没人管饭,也不是天天有活儿干。
农忙时候干短工赚得更多,但是短工累,山上干什么姜大望回家说过,在他看来,玩儿似的,一天三十文,一个月一两多,每天还能回家趁着天黑前再下地干会儿活,一年到头攒攒钱,他们家房子都够修修了。
另外一人道:“那还不如雇我,我还会点儿竹编呢。”
人群中马上有人接道:“顾我吧,按牧童给钱就行。”
沈青越哭笑不得,姜竹每年担着三十两税就够多了,多雇一个人多十多两,要是他有稳定的销路也罢了,问题是他自己卖竹筐竹篓还靠他二伯在茶园的关系呢,上哪儿赚那么多银子养人去?
不过他算是看出来了,似乎村子里闲余的劳动力还不少。
姜竹:“不用了,山上不缺……”
沈青越:“等等啊,我们商量下缺不缺。”
姜竹:“?”
众人:“??”
他们齐齐看看沈青越,又看看姜竹,心道,这里谁说了算?到底缺不缺?
姜竹也迷茫地看沈青越,不知他想干嘛。
他那一脸的“我怕麻烦”“我不想招惹他们”,抗拒得都要凝固了。
沈青越:“稍等啊!”
他把姜竹拉远,走到离人群远远的地方小声嘀咕:“我们缺人吧?”
姜竹幅度很小地摇摇头。
沈青越:“不用你带着,也不用你安排他们怎么干活儿呢?”
姜竹迟疑地看他:“不用安排?”
沈青越:“山上那么多笋,只靠我们加上家业他们也挖不完,反正也拦不住他们偷挖,不如让他们随便挖,挖到多少和咱们平分。”
姜竹:“?”
姜竹不由自主往人群望一眼,众人也在细细打量他们,姜竹又赶紧收回视线,不自在道:“这样……行吗?”
沈青越:“自愿嘛!我们出东西,他们出力气,以资抵薪,谁也不吃亏……你愿意吗?”
姜竹迟疑了一会儿,点点头。
沈青越拍拍他肩膀,又走回来。
不等他们俩停下,那位女家长就急着问起来了:“竹子兄弟,那你们到底是缺人还是不缺人呀?”
沈青越:“缺呀!不过……”
众人刚放下的心又悬起来,纠结地望着他。
脾气急的没忍住:“你这人怎么婆婆妈妈的,有啥就说嘛。”“就是呀。”
姜大望他哥拽了根草咬嘴里,蹲下了,他挺好奇沈青越要说啥。
如果姜竹这山上真的缺人,那倒是好了,至少他不用每天大老远地去码头蹲活儿。
沈青越笑:“我们缺人,不过姜竹这么大一片山,他也得存钱交税,工钱是给不了的,要用东西来抵。”
“也行啊。”众人下意识想到了粮食,他们这儿雇人干活儿,不是给钱就是给粮食。
还是有人问:“用什么抵呀?”“不是筐子篮子吧?”
众人笑,笑得有点儿勉强,充满抗拒又不大好意思地开口推脱,“竹子编的倒是挺好,就是咱们家里也用不完那么些啊。”“就是就是。”“谁家也用不了几个筐。”
沈青越笑:“不是,看你们想要什么,只要山上有的都行。”
众人面面相觑:“山上有的?”“啥意思?”
沈青越:“你们缺什么就上山找嘛,挖笋,砍竹子,捡菌子,找野菜……不管弄到什么,下山前留一半给姜竹就行。”
“啊?”
众人懵,反应了一会儿,“这个意思啊?”
忙半天还得给姜竹分一半,咋觉得自己亏了呢?
沈青越看着他们的反应,也笑了:“我给大家理理啊,首先,这山,是姜竹的山,从前大家上山挖东西,能全拿回家,那是因为姜竹没计较,他要是计较了,不管你们挖多少,都得给他拿回来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