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读心穿越女,我稳坐东宫(151)+番外
楚卿客客气气地称呼一位:“董先生。”
她是外来客,总不好带太多人入府,所以只带了顾东城和安顺进去。
路上,董哲果然说起了陶恩祥的情况:“……不瞒贵人,陶大人的情况不好,中了一种奇怪的毒……”
楚卿早有预料,现在她关心的是:“府医怎么说的?”
“府医束手无策,总督大人也派了几位医者,可都辨不出陶大人所中何毒。”董哲叹了口气,道:“陶大人不能亲自接待贵人,请随小人来……”
“带我去见陶大人!”楚卿不想浪费一刻钟,当即道:“我就是专门给大人送解药来的。”
董哲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了她一眼,似乎在斟酌她的来意。
楚卿对安顺打了个眼色,安顺立即从袖囊里掏出了一封书信:“这是我们郡守大人写给陶大人的亲笔书信。”
董哲哪敢擅自私拆郡守写给巡府的书信。他看他们只有三个人,想来也翻不出什么风浪。再加上陶恩祥危在旦夕,钦差专门来送解药,无论是否有效都值得一试。
他是陶恩祥最器重的幕僚,一向胆识过人。短暂的思量之后,就咬牙做主了:“贵人请随小人前来。”
*
陶恩祥的情况跟楚卿乍见钟坤时几乎一样。
不,陶恩祥的情况更严重一些。
也许他比钟坤更早中毒了,说明这上元城比丹阳城更早进了内奸。
陶府的一众家眷都守在病榻前,哭眼抹泪的,唉声叹气的,抱怨愤懑的……
“一封封的书信送往京城,为何御医迟迟不来!”陶公子拂袖,忿然道:“我亲自去催……”
“吾儿不可!”陶夫人拉住儿子,泪眼婆娑:“你父亲已危在旦夕,你若再有个闪失……让我下半辈子靠谁啊!”
山雨欲来,大厦将倾。女人的直觉很敏锐,她本能抓着最后的依靠,用亲情做枷锁束缚住儿子。
有人要陶恩祥的命,可是救命的御医迟迟不来。
且不说总督大人和总兵大人派人往京城送了无数封书信,就是陶家私下也派人赶往京城求援。
可是所有书信都杳无音信,所有派去京城求援的人莫名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种情况下,陶夫人如何敢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再去冒险。
谁都想不到,全家沉浸在一片绝望里的时候,救星竟然到了。
第132章 她还能找到婆家吗?
楚卿一手执凤令,一手执药瓶,直接说:“京城钦差特来给陶大人送解药。”
她怕再晚一刻,陶恩祥就撒手归西了,所以直接为自己扯了张虎皮做大旗。
但她可能想多了,因为陶家人盼御医和解药快要疯魔了。
此时听说京城的钦差专门来送解药,直觉就是送去京城的求救书信有了回音。
陶夫人最先反应过来,抹了把眼泪,福身施了一礼,殷切地道:“有劳贵人了。”
楚卿后续准备的说辞都没用上,那些围在床榻前的孝子贤孙们都纷纷退让开。
她也不多说什么,直接上前给陶恩祥灌药。
解药宝贵,不能浪费一滴。若是假手他人,可能喂不进去。
她动作熟练地捏开了陶恩祥的颌骨,将拔了塞子的药瓶喂进了他的嘴里。
陶恩祥果然失去了吞咽能力,喂进去的药汁眼看就要流出来。
楚卿眼疾手快地从头上拔了根银簪,探进他的嘴里,撬开他的齿缝。“过来个男人搭把手,扳住他的脖子,让他的头往后仰。”
她力气有限,实在抱不住这个死沉的大男人。
陶公子立刻上前,抱住了父亲的头,并且按照楚卿的吩咐保持后仰的姿势。
楚卿用银簪撬着陶恩祥的牙齿,坚持了片刻,终于看他有了一点儿吞咽的本能反应。
她迅速拔出簪子,如愿听到“咕咚”的吞咽声,那药咽下去了。
陶公子见父亲喝了药,并没有吐出来,不禁惊喜。“贵人太厉害了,竟然能喂进药。”
近几日来,陶恩祥水米不进,汤药也喂不进去。无论喂什么药,都原样流出来。
且不说这位贵人带来的药有没有效,单看这喂药的手法就是个高手。
楚卿顾不上跟他客套,只盯着陶恩祥的反应。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之后,就听到他喉咙里一阵咕噜响,紧接着就翻身爬了起来。
“噗!”一口污血喷了出来,粘稠如同烟袋油子。
“父亲醒了!”
“老爷醒了!”
“谢天谢地!”
现场一片混乱的惊喜声,楚卿处变不惊地为陶恩祥把脉。
按理说这解药极有效,但是他中毒太深,难保不毒入肺腑。
为防后患,楚卿不敢大意。
她细细把了脉,脉相虽微弱,中毒的症状却已经完全消失了。
陶家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向了楚卿,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位戴着帷帽的宫装丽人竟然还是位医术高超的女郎中。
楚卿把完脉,对陶夫人说:“劳烦夫人让下人送来纸墨,我开张药方为陶大人驱余毒补根元。”
很快陶公子就亲自取来了笔墨,铺在桌案上。
楚卿下了榻,提笔挥毫,写下了一张方子。
陶夫人忙让侍婢拿去照着方子抓药煎药。
陶恩祥的意识逐渐清醒,声音含糊地问了几句话。
大群的人围聚过去嘘寒问暖,陶夫人更是拉着他的衣袖泣不成声。
陶恩祥比钟坤年长十几岁,已经子孙满堂。因此他的病榻前围聚了一群孝子贤孙,女儿、媳妇,还有一些妾室姬妾,比钟家热闹了数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