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青楼弃花女,养好一对痴哑儿/魂穿,我成一位毁容村妇/景安晏宁(136)+番外

作者: 罗好运 阅读记录

杨大监闻言,连忙躬身行礼:“殿下言重了,老奴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罗姐姐,今后杨叔会在这里协助你完成交接事宜。他曾在母妃身边效力,不仅是我,阿凌也是在他的看护下长大的。”八皇子以信任的语气说道,显然,杨叔对他的成长有着不小的贡献。

罗亦窈听闻此言,心中泛起一阵感激之情。她深知,阿凌那柔弱的身体在宫中伴读的日子,若没有德妃身边的人细心照料,只怕会更为艰难。

于是,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中充满诚挚:“杨叔,这些年来您对两位弟弟的关照,感激不尽。”

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杨大监有些手足无措。他忙摆手笑道:“郡主这是哪里话,照顾皇子们本就是咱家的分内之事。您如此客气,倒让咱家不好意思了。”

他此行早已将所有资料了然于胸,甚至方才在门口听闻那些高产的种植作物,竟然都是这位瑜玉郡主亲手所培育。

如今,这位身份尊贵的郡主却向他躬身表达出了诚恳的谢意。

罗亦窈今日的这份真诚感激,却不知深深打动了杨大监的心。

“郡主,您这是让老奴如何是好?老奴在宫中不过是尽忠职守,能看着殿下和世子长大,已是老奴的莫大欣慰。您这般的谢意,老奴实在是承受不起啊。”杨大监面带惶恐,却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感动。

“杨叔,您不必拘礼,直接唤我阿窈便是。”罗亦窈微笑着说道,试图减轻这位老仆的紧张感。

然而,杨叔却坚持道:“不不不,郡主,礼法不可废。您虽然选择不回京城恢复贵女的身份,但在老奴心中,您始终是位尊贵的郡主。私下里,老奴也必须按照礼制来称呼您。”

罗亦窈见状,心知这位从宫中出来的老仆对礼法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改变。

她无奈地摇了摇头,心想,等以后相处久了,或许他会逐渐放松一些。

她不再纠结于称呼的问题,转而带着杨叔等人来到了手工肥皂厂。顺便让白芍拉来脏兮兮的景安宴宁。

第148章 手工香皂工坊、制糖工坊

踏入手工香皂工坊,紫苑紫芙正忙碌其中,庄子里的几位女奴仆也在协助制造香皂,场面热闹非凡。

一见罗亦窈的到来,紫苑紫芙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

“主子,您外面田地的事情忙完啦?上次我们托川朴带回府的香皂,您用着感觉如何?”紫苑紫芙热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罗亦窈点了点头,微笑着回应:“嗯,效果不错。我们的三进院和食花斋后院的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使用我们自家制作的肥皂了。”

这句话一出,紫苑紫芙和女奴仆们顿时欢呼起来,她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毕竟,能够制作出如此受欢迎的手工香皂,主子又认可了,对她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成就和肯定。

工坊的空气似乎都变得更加清新怡人,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欢乐和成功的氛围中。

“白芷那家伙,要不是食花斋离不开她,她都想跑来看看你们是怎么制作的呢。”

罗凌听到她们的对话,“阿姐,家里的皂角是你自己工坊做的?我还以为是买的呢!”

“是啊,研究出来后,给手底下的人做的,这不叫皂角团,叫肥皂或者香皂。阿曜、杨叔,你们随我进来。”说着把众人带到仓库门口的空地。

步入工坊,浓郁的香皂花香味扑鼻而来。

罗亦窈打开仓库,让众人看清楚里面的存货,她拿出两块被油纸精心包裹的香皂。

一块香皂的油纸上印有精美的桂花图案,那红印宛如盛开的桂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另一块则印着高雅的兰花,每一笔都透露出兰花的清幽与高雅。

她轻轻地解开油纸,一块香皂呈现出微黄的色泽,宛如初升的秋月,温润而明亮;另一块则白中带蓝,像是天空中悠悠的白云,淡雅又洁净。

两个小娃娃和云景曜、罗凌、杨叔被吸引过来,他们好奇地盯着罗亦窈手中的香皂,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罗亦窈微笑着对景安宴宁他们说:“来,洗洗手洗洗脸,给曜舅舅和杨爷爷感受一下这香皂的魔力。”

两个小娃娃听从她的话,迫不及待地开始洗手洗脸。随着水流的冲刷,香皂的泡沫在他们的手中绽放开来,那淡淡的香气瞬间弥漫在空气中,萦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仿佛置身于一个花园之中,桂花的甜美与兰花的清雅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

洗完脸后,两个小娃娃的脸颊变得干净而白嫩,仿佛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罗亦窈满意地点点头,又分别给了云景曜和杨叔每人拿了一块香皂和一个水盆。他们也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这神奇的香皂。

一时间,他们身上也有了淡淡的香气。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清新与美好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而温暖。

“郡主,这香皂,比宫里的精细皂角团还要好,还有这个香气。闻所未闻!还有这个细致的花样纹路。”杨叔激动的说道。

“这独特的纹路,并非自然生成,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倒模‘罗氏香皂’的字样。以及那朵桃花,不仅仅是一个图案,它更是我食花斋以及那四个小食铺子的独特标志。每当人们看到它,便能立刻认出,这便是出自我罗亦窈名下的产品。”

“至于这肥皂,我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定能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开来,成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