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今天火葬场了吗/无情眼(106)
原来像谢不归这样的男人也是会说那些下/流不堪的话,她从前只以为地痞流氓才会如此。
过程确实难熬。
只怕她今后看到谢不归那双手都会忍不住发抖。
要避子汤,主要目的是支开伽蓝,她并不在乎谢不归听到后作何感想,如今他无法用她身边的人威胁她,充其量不过是禁足、降位分如此惩罚,这些对她来说已不足为惧。
却不妨碍如今的她看到与他有关的一切,都会感到恶心,这个伽蓝是他派来的人,更是让她无比的抵触。
七日后,亡国夏姬发作。
她该如何解毒,这一件事,比谢不归的存在更加让她头疼。
-
风雪大作。
一把伞倏地撑过头顶。
“项大人。”
郑兰漪如一朵脆弱的兰花,跪在台阶之下,风雪之中,乌发只以一枚白玉簪挽起。
簪头的那朵君子兰惟妙惟肖,可见雕刻之人的用心。
而她素衣玉簪,像是那新寡的妇人,在为谁披麻戴孝。
她一袭白,便显得怀中的那一抹红格外夺目,那是一个红色的襁褓,孩子柔软的小脸在风雪之中冻得青白。
郑兰漪微微弯着腰,用自己的体温暖着这个孩子。
曾经权势煊赫的郑家,一朝倾覆。
全族下狱,死生不明。
独留她一个微末女流,抱着这年幼的穆王世子,母子俩跪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哀求君王的一丝怜惜。
“项大人。你走罢。”
项微与却伫立不动。
男子高冠玄衣,眉上点着一粒朱砂,无尽空白里只缀一粒鲜红,他骨节分明的手中握着一把油纸伞,站在跪着的女子面前,伞面大部分朝她倾斜。
他身上的降真香气缠绕上她的衣角,混合着雪地的清新和道袍的质朴之气。
“大人是慈悲的君子,是天子的宠臣,前途无量。何苦要淌罪妇这一趟浑水?大人莫不是忘记,陛下有令,凡为郑氏一族求情者。”
“同罪。”
说到这里,她抬起眼来。
恰对上了项微与安静垂落的眸光。
突然。
“如此寒夜,郑娘子不在殿中歇息,何以抱着小世子跪在此处,忍冻挨饿?”
那是一道少年的声音,干净如山涧潺潺,突兀地响在雪地之中,“中原有语,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下见这世间之人,都是不忍令自己的孩子受到半分损害,郑娘子如此举动,倒是让在下倍感意外。”
少年一袭红衣,如雪上行走的红雾,款款地出现在二人视野之中。
郑兰漪忽而搂紧了孩子,轻声道:“悠然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破虏将军,悠然的外祖父,是为大魏立下汗马功劳的郑国公。”
“我相信,悠然的骨子里定然流淌着不屈的血液,这一点寒冷对他而言,算不上什么。”
巫羡云难得无话。半晌,他蓝眸微睐,轻轻颔首。
“郑氏风骨,巫某钦佩。”
-
殿内,一缕缕轻烟缓缓升起。
谢不归坐在书桌前,旁边只点了一盏油灯,笼着男人乌发白袍,缎似的黑发披散在双肩,衣袍没有过多的装饰,古雅中透露出一丝慵懒,唯有衣领束得极高像是在遮掩什么痕迹。
他修长的手拿起桌上的一封奏折打开,烟雾在眼前缓缓上升,衬得男人如同不食烟火的世外仙人。
这时,景福弯腰道:
“陛下,人来了。”
郑兰漪素衣素面,缓缓走近,她走路的姿势有些僵硬,似被寒风冻坏了膝盖。
没走几步,她便跪了下来,声音颤抖着,带着一丝绝望和恳求,一字一句道:
“罪妇自知,愧对陛下,愧对大魏子民……愿献穆王世子于吾皇,任凭处置……还请陛下相信,罪妇虽为郑家女,却对陛下忠心耿耿,别无二心!”
献子自保?!
侍立一旁的景福,眼皮猛地一跳。
郑娘子所走这一步,莫不如那在君王重病之际,亲手杀死孩儿做成药羹,献与主君的“忠臣”。
只是那臣子最后却被多疑的君王以那“虎毒尚且不食子,你连自己孩儿都能狠心杀害,更何苦是无亲无故的君王”给处死了。
这位郑娘子献子自保,倒是与那臣子异曲同工。
连亲生的孩儿都能献出,该是何等冷酷凉薄的心性?
赌的就是在陛下心中,她是否还有这一丝用处。
听到这里,谢不归抬起头,目光从奏折上移开,缓缓落在了女子身上。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变得冷沉。沉默着,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忽然,谢不归起身,从容地走到了郑兰漪的面前,他蹲下/身来,伸手去触摸那个婴儿,雪白的衣袍长及垂地。
婴儿在女人的怀抱中显得有些不安,但当皇帝的手轻柔地触碰到他时,他似乎感到了一丝安慰,安静了下来。
皇帝的目光始终平静。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婴儿的胎发,似在感受生命最初的脆弱和纯真。
郑兰漪无声地看着皇帝,她眼中的神色极为古怪,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有的只是那样幽幽的光亮,若有似无萦绕着一丝期待。
她的呼吸情不自禁地放轻,像是期待着男人对这个婴儿做点什么一般。
殿内气氛一时凝滞。
陛下,不会处死小世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