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情敌分化成alpha但我想(125)

作者: 芬梨非梨 阅读记录

保险起见,卢骄还追加了一句:“你答应我了就得对我负责啊,不能答应帮我之后又去帮别人。”

阮越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回答:“我哪有那么多时间还帮其他人。”

那基本就是不太可能会去帮苏荷咯?

卢骄心里彻底安定了下来。

第67章

阮越是绝对的行动派, 并且承诺的事情绝对会遵守完成。

所以,当天还没有放学,卢骄就已经拿到了一张计划表, 整整齐齐地写着每一科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学习规划。

阮越的字苍劲有力,又写得像印刷出来的一样, 丝毫不存在一分的阅读障碍, 卢骄三两眼扫过去, 已经震惊难言, 瞪大眼睛看阮越。

阮越看不懂他所传达的情绪, 只能迟疑地说:“你可以先看一下,如果有哪里觉得有问题,我们可以再调整。”

卢骄摇头回神,“不、不是——你什么时候写的啊!”

他们俩是紧紧挨着的同桌, 上课期间阮越在做什么卢骄都一清二楚:一般时候都是在认真听课, 但桌子上经常会摆着一本练习册,用间隙的时间争分夺秒地做一点。

卢骄回想半天,都想不通阮越是何时做出一个如此详细的计划来。

“午休的时候。”

好在阮越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就告诉他了。

卢骄回想了下, 午休的时候自己在干嘛呢?

说来惭愧, 他跑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蹭空调, 用学校不能联网的老旧电脑偷偷玩了一中午的扫雷……

他回过神, 开始看这份计划。

开始仔细看了,卢骄的脸上不由露出惊讶的表情来。

可以说, 阮越说不定比他自己还更了解他每科的学习情况, 阮越将卢骄每一科现阶段的情况和需要优先突破的内容都整理出来, 然后一一给出学习的方案计划,再分散到每周如何安排……

但他也写得很严谨, 有些地方不太确定,他用铅笔在旁边打了括号,用更小一点的字体做了一些标记。

卢骄正好看到阮越在英语那科的计划中写了“词汇量不足”,然后铅笔备注“还需确认”。

阮越就开口说:“有些地方我不太确定,也不知道定制的计划是否适合你,所以我们这个月先进行尝试,这是第一版的计划。”

卢骄顺着视线重新看向上方,看到这张A4纸最上方写的是“学习计划(初版)”。

他忍不住扭头看向阮越,突然发现,阮越此时的情绪,似乎有些忐忑?

大概是因为卢骄半天没吭声,阮越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想法,究竟是认同还是不认可。他和卢骄对视上,甚至忍不住舔了舔唇角才说:“你要是觉得有需要改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现在改。”

卢骄忍不住失笑:“我还没看完呢。”

阮越才感觉自己好像有些太急切了,他收回目光,低声说:“那你先看吧。”

卢骄继续顺着往下看,阮越不仅把他的情况摸得透彻,而且给的计划看起来都是可行性很高的,也没有一来就那么高强度。

他能有什么意见?

比起什么具体的想法,他更多的还是震惊,阮越真的很认真很用心,允诺的帮助,占用他自己的时间,也能看出他全无保留。

卢骄感觉自己的执行能力不差,但是如果缺乏一个指挥提供方向,他在学习上总会像是愣头青一样到处撞。

他心里已经忍不住开始畅想自己在阮越的指导下,通过不懈的努力一飞冲天的那一天了。

卢骄放下那张计划,扭头去看阮越。

阮越低头看课本,其实注意力根本没放在课本上,旁边一点动静都不被放过,他几乎是同时抬头望过去。

“怎么样——!”

提问刚出口就猛地被截住,阮越瞪大眼睛,面容上呈现片刻的空白,一瞬间全身好像几乎完全僵硬住。

卢骄一把搂住他,拍着他的后背,满心满眼已经是他的雄心壮志。

“阮越!我爱死你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会辜负你的!”

他为了能做到那样表达自己的充沛感激之情的动作,几乎完全把阮越整个人都揽进怀里,夏天的校服本来就单薄,少年的身躯带着灼热的体温几乎要完全贴在一起,连呼吸都近在咫尺地纠缠住。

阮越不知道自己僵硬住多久,才终于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推开卢骄。

他拉着自己的椅子往靠窗的位子挪了一寸,终于把两个人的距离拉到安全的地步。神魂未定之间,只能喘着气直瞪着卢骄说不出话来。

卢骄的拥抱其实根本没有太用力,或者说他本意也并非如此,回过神之前的一切都没有被他深思。

阮越一挣扎就脱离,卢骄这才尴尬的双手悬在半空片刻讪讪地放下。

他和阮越大眼瞪小眼,几秒钟后小声地开口:“……你的信息素。”

正值课间,教室后排吵吵闹闹,他们俩后面本还有一排座位,但此时后桌两个人都没有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也就无人注意到他俩的情况。

而从阮越身上散发出来的信息素气味很淡,几乎瞬间就逸散在空气中无从捕捉,也仅有卢骄敏锐的嗅到。

阮越猛地捂住自己的后颈,眼里慌乱了起来,他自己也察觉到了,压低声音快速问卢骄:“很明显?”

卢骄老实地摇头回答:“闻不到了。”

阮越这才松手,整个人靠着墙松了口气。只是看向卢骄的时候,好像感觉脸颊的热意还没有消退下去,紧张无措的情绪需要掩盖,他只能直瞪卢骄。

生怕卢骄察觉到端倪,阮越声音紧绷着,硬邦邦地开口:“请你——以后不要做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