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殿下今日掉马了吗(113)+番外

作者: 一朵见手青 阅读记录

元则礼看着赵瑾棠,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人真是两情相悦啊!

……

绿梧巷,元记布行。

“元二娘子,正好你来了,快帮我瞧瞧,我选的这个颜色如何?”

“也帮我瞧瞧,我得叫人赶工裁制套新衣才行!”

赵瑾棠才进去就被好些夫人娘子围了起来,许多人拿着手中的布料锦缎问的仔细,赵瑾棠也为她们一一解答。

气氛好不融洽。

“二娘子,柳掌柜的的来了!”丹桂从门口进来,后头跟着柳三娘。

赵瑾棠将手中的锦缎递还给身边人,面上略带几分歉意,道:“各位夫人,我失陪一下,若有想要的,可与店内伙计细说,日后铺子上新,会派人告知。”

话落,赵瑾棠便迎了过去,福身笑道:“三娘子,自青州一别,你我已多日未见了,可还安好?”

“劳娘子挂念,一切安好,”柳三娘红光满脸,看着心情颇好。

赵瑾棠面上也忍不住多了几分笑,问道:“三娘子可是有什么喜事?”

柳三娘与赵瑾棠一道进了后院,听见这话,她抬手摸了下脸,露出羞涩笑意来,惊讶道:“如此明显吗?”

见赵瑾棠点头,她便继续道:“夫君同我一道来上京了,他那身子骨不好,我去年便想让他来上京瞧瞧,一直舍不下戏楼,今年总算是答应来瞧瞧了。”

“那的确是件大喜事儿。”赵瑾棠应了声。

在青州遇上江令舟后,她心中一直有些记挂不下,甚至都在计划派人去查查他的底细,如今倒是省了不少力气。

柳三娘在布行没有待太久,约摸半个时辰后,她便起身告辞,赵瑾棠亲自将人送到门口,“既如此,三娘子慢行,若今年还有稀罕兽皮,我便使人送到云锦阁去。”

“如此,便多谢元二娘子了。”

赵瑾棠站在台阶下,目送柳三娘离开,等马车完全消失在街口,她才转身,心中计划着长亭宫宴的事情。

“二娘子当心!”翠微的惊叫声忽的传来,将她吓了一跳。

她下意识的往后退,避开了径直冲进自己怀里的小孩。

身形有些不稳,却被人拦了一把。

被赵瑾棠扶住的小孩仰头看着她,眼底怯怯的,小声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娘子可有受伤?”耳畔传来陌生嗓音,她反应过来后,才注意到自己被人伸手护住了。

赵瑾棠回神,扭头对上身后人的视线。

来人,竟然是上官墨。

--------------------

旁人视角里西川郡王写做“上官墨”,后期解开身份再写成上官尧。

应该不乱,要是看着混乱乱了再改【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我很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不按常理出牌?不不不不,其实是个玻璃心的恋爱脑,等着让小沈来整治哇~

——

马上就要迎来胜利的曙光了,竟然能坚持到这会儿,就算是写得再烂,我也要写完啦,来小绿江的第一棵树,太不容易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心意

第六十章 心意

赵瑾棠收回视线,面上露出些许的不好意思来,她往后退了两步,朝上官墨福身:“多谢郎君。”

话落,赵瑾棠又转过身去,微微俯身,看着自己跟前满脸无措的小孩,莞尔:“要当心,下次可不能这般鲁莽了。”

“是,多谢娘子原谅!”小孩说完,不敢再多逗留,匆匆撇了眼上官墨,手不自觉摸了把腰间后,眼尾露出放心的笑容来,跑开了。

翠微与丹桂疾步从铺子里奔走出来,一左一右将赵瑾棠扶住,连声问:“二娘子,可有伤着?”

“那小孩怎的走路不看路,”丹桂嘟嘟嘴,满脸气愤,“方才瞧见他直往二娘子怀里撞,将奴婢吓了好大一跳!”

赵瑾棠笑笑,似乎不怎么在意:“我无妨。”

主仆三人正说着话,站在旁边良久的上官墨视线落在赵瑾棠的面容,专注看着,而后又慢慢转移到她那双好看的眸子上,眼底似有情绪波动。

丹桂早就注意到了上官墨,原本对他存了感谢地心思,这会儿发现对方一直瞧着赵瑾棠看,心下有些不快。

她往前两步,将赵瑾棠虚虚挡在身后,朝人行礼,礼数周全:“多谢郎君伸以援手,救了我家娘子。”

上官墨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丹桂,笑了下,倒是个护主的小丫头。

“举手之劳,不必言谢,”上官墨眉眼冷峻,周身气势凌人,开口说话时却多了几分柔和,不似看着那般拒人于千里之外。

他抬眼看向众人身后的元记布行,再次看向赵瑾棠,笑道:“这布行可是娘子经营的?”

赵瑾棠神色自然,她往旁边让了两步,温声回答:“正是,我瞧着郎君面生,可是外地来的?”

“某是昭国人,”上官墨没有隐瞒自己的来处,说着又抬脚往铺子里走去,对这布行很是感兴趣,“对大邺向往已久,特地来瞧瞧这风土人情。”

赵瑾棠面上的笑意淡了几分,若是不注意看压根瞧不出什么,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铺子里的人听见“昭国”二字时,说话的嗓音都低了不少,周围有不少视线有意无意德瞟过来。

上官墨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切,他看向赵瑾棠,正想开口再说什么,却听赵瑾棠道:“郎君若有喜欢的,告知地址,店里伙计会直接送到您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