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今日掉马了吗(5)+番外
先帝病重时,老王爷带着沈宴回了京。
彼时,少年早已经承袭爵位,再也不是她记忆中稚气未脱的模样,也不是他人口中桀骜不驯的样子。
他静静地站在沈老王爷身后,倒是有了几分端方君子的姿态。
如今再见,她是元家二娘子,与之前天差地别,倒是不用担心会被沈宴认出来。
更别说,让他相信什么借尸还魂。
按着沈宴的脾性,恐怕不等她说完,就先一刀将自己砍了!
--------------------
宴宴:嗨,夫人,为夫来辣!
棠棠:退!退!退!
——
镇北王,大邺异姓王哈,跟皇家没有亲缘关系
杀人
第三章 杀人
自一年前元家大郎高中的消息传回平州,府中到处都是一派欢欣祥和之象。
如今不知又是从哪儿传出的消息说元家大郎得圣上赏识,官途顺当。
几乎每日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不少说亲的媒人,都快将元家的门槛都踏破了。
元家大郎不在,宋氏虽有心为儿子定一门亲,但还是沉住了气,毕竟这娶亲乃是一辈子的大事。
说亲还是得要合彼此心意才是,否则也只是徒劳,且会误了彼此的一生。
赵瑾棠连着几日,忙得都是脚不沾地,成天不是往铺子里跑,就是一头扎进书房。
每日吃饭时,宋氏寻着机会便是要让元伯山给她少安排些活,一个姑娘家,为了家里的生意成日东奔西跑,也着实让人心疼。
“阿娘,我不累,”赵瑾棠盛了汤放到宋氏跟前,莞尔,“兄长在上京,用得上银两的地方定然不少,家里几十口人要使的银子也多,我自然也是希望能帮得上一些忙,好让阿爹松快些。”
一旁的元伯山也趁机附和:“是啊,夫人,你别看窈窈年纪不大,本事大着呢!”
宋氏瞪着一唱一和的父女俩,无奈摇摇头:“我说不过你们两个,等敬可回平州,我同他说去。”
见宋氏又一次提到元家大郎,赵瑾棠心中思忖良久,她放下筷子,看向元伯山。
“阿爹,阿娘,您们可有想过将绸缎庄的买卖做到上京去?”
“你是说去上京开铺子?怎么好端端的说这个,可是想你哥哥了?不然下次往上京押货,叫你阿爹带你一同去。”
宋氏一听赵瑾棠这话,只当是分别许久,女儿想念哥哥。
赵瑾棠其实也只是随口一提,元家世世代代便在平州,就算买卖做得再大,也不可能轻易举家搬迁。
只是她若是想要寻找真相,为所有人沉冤昭雪,那就必须回到上京。
看来还是得想想其他的法子才行。
不等赵瑾棠说话,旁边的元伯山轻咳一声,看了眼宋氏,犹豫着说道:“夫人,其实……我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如何跟你开口,窈窈的想法倒是与我不谋而合。”
宋氏并没有反驳,而是放下筷子,抬眼看着坐在一旁的父女俩,一副我看你们要怎么说服我的模样。
元伯山神色认真,未有半分玩笑之意。
“元家祖上自在平州白手起家后,便守着这一方天地,多年来倒是也安稳,但......肃王谋逆逃到平州,长公主殿下又曾在平州失踪,这城中生面孔渐渐多了起来,虽说后来……也再没出过什么大事,可这......到底是不一样了。”
元伯山压低声音,一段话说得模棱两可,但处处都是考量。
“那日回来的路上,我就想着能不能将绸缎庄开到上京去,元家的家业决不能败在我手中。如今敬可又在上京升了官,肯定是不可能常回来了,咱们一家人也从来没有分开过。”
赵瑾棠原本想着若是元家二老不同意,她便想想别的办法,只不过现在看来有戏。
但这样一来,她必须要提早做准备,想个万全之策,来日若真的要与赵桓以命相搏,自己绝不能连累了元家人。
“若是阿娘担心不稳妥,那不如让女儿先去上京,等上京的铺子有起色,我再派人将您二老接来上京,与我和兄长团聚。”
听完元伯山和赵瑾棠的话,宋氏久久不语,只重新拿起筷子,安静吃饭。
赵瑾棠与元伯山对视一眼,也不敢再说什么。
恰在此时,两人却听宋氏开了口。
“愣着干什么,既要准备去上京,不是要提早做些准备?窈窈过几日与我去慈光寺一趟,你第一次出远门,总要让我安心。”
“夫人......”
“阿娘......”
宋氏只继续道:“我不懂生意上的事,但我明白,咱们一家人,就该在一块儿。”
——
赵瑾棠回到院子,在书房待了许久。
窗外忽然飘起了雨,寒凉冷风从窗外窜进来,将桌上的账本翻得哗啦响。
翠微拿着披风从外头进来,瞧见赵瑾棠坐在风口,又是一阵念叨:“二娘子,您怎么坐在风口发呆,快些回屋暖暖身子,仔细又着凉了。”
赵瑾棠起身,笑道:“不碍事,这就回屋了。”
夜色渐深,雨停云散。
赵瑾棠坐在镜子前,看着镜中那张明艳小脸,耳边仿佛又听见了那道温柔女声。
她抬手抚过眼角,低声道:“我会让他,为你偿命。”
为着去上京的事情,府里上上下下忙活了好几日,宋氏更是事事亲力亲为,生怕下人们哪里不够稳妥。
赵瑾棠本来也想帮忙,被宋氏二话不说打发了。
她闲着没事,只好站在屋檐下,静静地看着府中众人忙进忙出。
翠微从远处疾步而来,走到赵瑾棠身边,福身一礼:“二娘子,您交代的事情,奴婢已经打听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