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薄命册(136)+番外
赵锦丰说,“母亲,你不知道厉害,助教是大学
里的老师,我刚留校时,虽然学业很优秀,也不能直接授课,要从助教开始。她什么都不懂,就要做助教。而且那个地方也不是什么正经学校,只是个临时学习班。还有什么助教?真是个笑话。”
说完,他看着面无表情的妻子,“你这是什么意思?是没听见?还是没听懂?是不知错?还是知错不改?”
赵太太看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为难妻子的样子,就劝说,“你别这样,别吓着淑荷。”
“她胆子大着呢!……我问你呢,你是什么意思?我说了,你不服吗?你还不改吗?!”
顾青慢条斯理地问,“请问,你说完了吗?”
赵锦丰楞了一下,“说完了。”
“你说完了,那我能说句话吗?”
赵锦丰没想到这次妻子是这个态度,往常自己很少跟她说话,偶尔说一句,她必然会听的。这次,好像哪里不一样了。
顾青好整以暇地理理头发,正想说,突然又问,“我说了,你不会打我吧?”
“你……我赵锦丰是文明人,你什么时候见我打过人!”赵锦丰不快。
“好,那我就说了。我想问一下这位先生,您今天是希望我做旧式女性,还是新式女性呢?”顾青问着话,眼睛却看着前面的桌子,没看赵锦丰。
“这什么意思?这是什么话?”赵锦丰被问得莫名其妙。
“如果你今天希望我是旧式女性,那么对于丈夫的所有要求,我都服从,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旧式女性遵循的是三从四德,出嫁从夫。但是,如果,你今天希望我做新式女性,那么,我就要说几句话了。新式女性有独立思想,不会对丈夫惟命是从,家里的事情,夫妻要商量着办。你说是不是?”
赵太太第一次看见媳妇在儿子面前没有唯唯诺诺,奇异地是,做母亲的并不觉得不高兴,反而觉得挺好的。
但是赵锦丰就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顾青继续说,“你刚才所说的不能自称助教,可以,我觉得有道理,是我思虑不周。但是,让我少出门,这个确实比较难。日常买菜、买米、买炭、买报,都需要出门。但是母亲年纪大了,有事弟子服其劳,自然该我这年轻人去。你说是不是?”
没等到回答,顾青继续,“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神父是救过母亲的,我们应该报答,你说是不是?我一个小脚女人能帮到神父什么?也就只有帮他组织教学而已。而且,这件事情,我已经答应了,总不能半途而废,我们中国人讲究诚
信,我想,无论新思想,还是旧道德,诚信总是没错的。谁也不喜欢做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徒,你说,是不是?”
赵锦丰第一次被个年轻女人问得哑口无言,这人还是往日瞧不上的小脚女人,封建包办婚姻的妻子。
他想反驳,可是不知道该怎么驳,被这女人绵里藏针地批评了个猝不及防。
等赵锦丰站在大街上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为什么突然站起来走出来了,好像落荒而逃似的。不就是个小脚女人吗?有什么好怕的?真是沉不住气!
郁闷的赵锦丰招了个黄包车坐上了,一路上生闷气,一直到了住处,还在想,刚才怎么就任由那女人数落了一番就走了,什么都没说。好像显得自己理亏似的。
只是,这女人什么时候变得这样伶牙俐齿了?而且,说话的时候都不看人,似乎还有点傲气了。莫非是因为看书读报?那她每天读了些什么书?什么报啊?
等赵锦丰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琢磨小脚女人花了一个小时,赵锦丰更郁闷了。
第91章 小脚新女性7
那天之后,赵锦丰每次来看望母亲的时候,看到妻子,偶尔就瞟一眼,带着点气,不拿好眼看人。顾青知道他想干什么,无非是上次被驳斥了,大男子主义作祟,想找机会训斥自己,扳回一城。
于是,顾青看见他想说话了,就借口离开,“我去倒茶”“我求摘菜”“出门买报去”。赵锦丰又不能追过去,没面子,只好忍着,忍得愈发气闷。
赵太太在旁边冷眼旁观,也不多话,年轻人的事真是不好管了,时代变了,不兴父母之命了,自己越说,只怕儿子越不高兴,偏偏反着来。不过,她觉得这样说不定也是好事,起码儿子眼里有媳妇了,虽然那眼色不太好,总强过装看不见人。静观其变吧,赵太太这样想着,慢悠悠喝茶。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顾青收集了不少报刊、杂志了。赵太太也跟着长了不少见识,生活丰富多了。守寡女人其实最怕的是寂寞,虽然赵太太从来不说。丈夫死了,儿子不和自己一起住,他要研究学问要清净,要方便工作要离学校近,赵太太也能理解。
儿子总不在身边呢,陪伴的就只有儿媳妇,对于相依为命的晚辈,赵太太并不吝啬,她知道儿媳在辛苦追求进步,晚上如果起来喝水,常常看见儿媳的房间门缝下透出的微弱灯光,她当时不说什么。但是第二天会提醒,“学新思想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太急。昨天又看书到深夜了。女人还是不要熬夜,要保养身体。”
顾青其实有时候会熬夜是为了赶稿,她每天都不断投稿出去,给各个杂志社、报社,已经有杂志编辑开始约稿了。编辑们发现,“何书方”这个投稿人,对待问题,总有些独特视角,有些是比较超前的。而且,往往“何书方”的文章一发表,立刻报纸杂志销量会明显增长,而且读者来信也会激增,反响很不错。这里面有夸奖的,当然也有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