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小傻子驸马(14)+番外
南宫云裳当即行礼,“父皇英明!”
“父皇英明!父皇英明!”
陶初一像只八哥儿似的,一个劲儿重复。
仙女姐姐开心了,她就开心。
眼见女儿女婿被侍卫押走,宁王老泪纵横,哭天抢地的要随女儿去了。可谁都没理他,便只好灰溜溜退下。
等一干人等退出御书房,皇帝特意留下南宫云裳。父女二人面对面,好似不熟的陌生人。
沉默中,皇帝打破沉寂,“裳儿,父皇许久没有注意你,你好像与父皇印象中不大一样了。”
南宫云裳颔首,“父皇一直都没有注意儿臣,儿臣是何样子,父皇其实从未清楚过。”
四目相对,如刀剑相抵,危险异常。
“父皇该休息了,儿臣告退。”
南宫云裳行礼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宫门口,有只小小的身影蹲在墙根底下,不肯上马车。
“驸马,公主让您先回府。”樱红劝说第四遍了,不禁感叹,驸马别的不说,这执拗的性子与公主那是般配的很。
陶初一突然蹦起来,冲从宫门出来的人挥手,“公主殿下!”
南宫云裳愣怔少许,“不是让你们把驸马先送回去?”
樱红面露难色,“驸马不肯走,就要等公主。”
面对兴奋不已的陶初一,南宫云裳摇摇头,“我对你又不好,我也不是个好人,往后你要以自己为先。”
陶初一听了,但听不懂。不过有一点她还是懂的,仙女姐姐才不是坏人。
“公主殿下,好人。”
这下南宫云裳又愣住了,她没想到自己会因为这个痴儿,接二连三的意外。
“上马车,回家了。”
“回家喽!”
陶初一高高兴兴的跟上去,马车调头,直奔公主府。
三日后,案件彻底审理清楚,彩香楼老板以及其弟弟、儿女,皆是死刑。所有从犯被判有不同年头的刑/囚,因老板娘和账房先生作证有功,保住一命,终身监/禁。
至于蓉蓉郡主和驸马,被宁王搅和的算是免了死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两人被罢免封号,贬为庶民,并处三年牢刑,刑满后流放荒北,永不得入都城。
行刑当日,全城百姓都围在菜市口观刑,由陶寺卿亲自监斩。
陶初一也跟着去凑热闹,连同南宫云裳一起,乔装打扮混在百姓中间。
行刑前,百姓们往台上丢臭鸡蛋烂菜叶子,甚至有人砸石头。即便如此,也不能解心头之恨。
南宫云裳回头看向陶初一,“待会儿可别害怕。”
“嗯!不怕!”
陶初一信誓旦旦的保证,她胆子可大着嘞。
“行刑!”
令牌挥下,刽子手们高举宽刀,往刀上喷口酒。
就听一声惊呼,手起刀落,人口落地,吓得小孩子哇哇直哭。
反观陶初一,半点尖叫都没有,也没哭,真就很平静。
南宫云裳别过视线不去看那血流如注的高台,看见她不为所动,惊讶道,“真的不怕?”
“真的不怕。”
她非但不怕,还盯着那些人头看,好像在寻找什么。
行刑结束,刽子手开始清洗断/头台,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开。
等不剩什么人的时候,陶初一蹭的一下窜出去,跑到人头堆里,鞋子踩进血泊。
“快回来,去哪里做什么?”
南宫云裳追上去,在临近头颅时停住脚步。
“是啊,初一乖,不吉利,快回来。”
陶寺卿也过来了,连带侍卫们都上前,围住血泊,企图把陶初一抗出去。
“少了一个人。”陶初一转来转去。
南宫云裳不解,“少了谁?”
陶初一停下,委屈道,“画像上的人。”
这功夫,陶寺卿已经尝试接近她了,“画像上的人已经死了,那不,就在你脚下。”
他趁着陶初一低头,带着侍卫一猛子扎过去,却扑了个空。
陶初一蹲在地上,抬手戳了戳脚边的头颅,盯住其脸侧爆开的皮,一把扯下,那张脸顿时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在场众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陶寺卿瞪大眼睛忘了动作。
南宫云裳让人把画像拿来,对比才知道,这人不是画像上的人,只有那张□□是。
第13章
人——皮面具被带回大理寺后,陶寺卿叫几个熟悉江湖门道的人来鉴别。果不其然,这就是传闻当中的易容术,非江湖人士不得多见。
通缉令再次下达,画像被四处张贴。但即便如此,还是没能查到这个漏网之鱼。
“那贼人会易容术,张贴画像也没有用啊。”
六子正给一群小丫鬟口若悬河的讲着。
陶初一凑过去,扎进丫鬟堆儿里,指着六子,憨笑道,“说书先生!”闲驻赋
小丫鬟们掩唇偷笑,六子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
“还是我们驸马厉害,不仅救回被拐女子,还是头一个发现贼人易容,偷梁换柱的。”
六子讨好的奉上茶水,自己个儿站到有风的地方帮忙挡风。
陶初一尝了一口,小脸儿立马皱巴了。
“不甜,苦的。”
“茶里加了菊花,是有点苦。不过是去火消食的。”
六子赔着笑,“喝习惯了就不苦了,公主殿下都是这么喝的。不信您再尝一口?”
陶初一信了他的邪,又往嘴里灌,这回彻底皱成包子。
“骗人,苦的。”
就当六子还想骗小孩儿时,南宫云裳从后院经过,把陶初一招呼回来。两人一同去了书房。
午膳时,陶初一吃了一个大鸡腿和大碗的饭菜,可她并不觉得十分饱,也就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