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云暖(209)+番外

作者: 只今 阅读记录

老太太很高兴,正和儿媳孙媳话家常,见她进来了就说:“云丫头回来了,她们说你上街去了,去做什么了?”

“到街上逛逛,原本打算买些书的,选来选去也没有合意的,就空着手回来了。”岑云初说着坐到了祖母身边。

“一个姑娘家看那么多书做什么?又不要做文章考科举,依着我说,你也该学学针线了。”老太太说,“陈家今日送来了不少瓜果,你选些爱吃的,叫她们给你拿回去。”

岑云初的婚期已经定了,在明年二月。

家里头已经开始给她准备嫁妆,但嫁妆里总得有几样自己做的针线,这是老规矩。

“多谢祖母提醒,我明日便去找春君。她的针线是最好的,又有耐心,让她教教我。”岑云初说。

“是了,那孩子的针线的确没得挑。我过寿的时候,她不是送给我一双鞋?我那日穿出去,她们瞧了,都夸说好。”老太太很高兴孙女愿意跟着徐春君学针线。

她这个身份年纪,一般外人做的衣裳鞋袜都是不沾身的。

可徐春君做得实在好,老太太也就破例了。

再说这群纨绔子弟,等到岑云初的马车走得不见踪影了,姚彪等人才又重新上马,赶回城去。

进了城后,众人都问薛连涛为何要放岑云初走。

薛连涛却不肯和他们解释,只说:“我只跟公子一个人解释就够了,你们也知道,有些事不知情反而是好事。”

他们这些人都是官宦子弟,就算年纪轻,可家里头的长辈,哪一个是没有城府的?

听薛连涛如此说,便也知道这里头的事大有忌讳,因此也就不问了。

今天的事,原本就是为了凑个热闹。

他们可不想因小失大,反正一转眼自然又找到别的好玩的事了。

“公子,在我说之前,你可以再考虑考虑,听还是不听。”等众人都散了,薛连涛问姚彪。

说实在话,这事他一点儿也不想跟别人说。

“都这个时候了,你这算是多此一问。便是我不听,旁人怕也以为我都知道了。我又何必枉担那个虚名?”姚彪嘿嘿一笑,其实除了这个原因,他本身也极为好奇。

“既然如此,我也就只好说了。”薛连涛长叹一声,难怪年初有人给他算卦,说他流年不利,要避开是非。

如今看来,怕是真要应验了。

“这件事说来话长,”薛连涛低声道,“这话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此时屋内掌了灯,因敞着窗子,烛火有些飘忽。

薛连涛声音压的得极低,刚好只够他们两个人听得见。

“你这……你这是从哪儿听来的?”听完了薛连涛的话,姚彪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我说的绝对可靠,只是这件事知道的人极少。”薛连涛说,“时候不早了,我也告辞了。”

“你怕是想多了吧?”姚彪想了想,还是觉得这事情不太可信,“她不是已经定了亲吗?”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薛连涛苦笑道,“我可不敢拿身家性命冒险,再说也犯不上不是。”

第171章 悬崖

夜半时分,天上只有半轮月亮。

风声阑珊,似幽魂飘荡。

城外官道上,一行人纵马奔驰,没人交谈,只有马蹄声嘚嘚。

“大人,那万里飞不知道进城了没有?咱们追了他三天三夜,可总是逮不到他的影子。”手下人不免灰心。

“他已是强弩之末了,撑不了太久。”陈思薄唇微抿,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他急着进京,就是想找个地方藏起来。”

“大人,那我们该怎么办?他进了城,岂不是游鱼归海,更难找了吗?”

“雁过留声,不信他能一点儿痕迹不留。”陈思敬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马儿疾驰,在路上扬起尘土。

月光照耀下,仿佛升腾起了一道青烟。

“咦,这时候了,路上还有行人?”前方隐约有人影,马队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走到近前,看清了是一个人牵着匹马,马上侧坐着一个妇人。

“你们是哪里人?这么晚城门都关了,你们要干什么去?”这些官差见了不对劲的人和事自然要盘问。

“各位老爷,我们不是进城去,是要去东边的村子。我岳母病重了,托了人捎信给我们,说要见最后一面。我只好连夜送她回娘家去。”牵马的男人三十岁上下,点头哈腰的,十分恭敬。

坐在马上的妇人似乎十分害羞,她裹着头巾,胳膊上挂个包袱,羞答答的低着头。

“你娘家在东边村子里?”陈思敬问那女子,“你可能替我们给那村的保正宋登捎句话?”

“官老爷只管说就是。”那女子扭扭捏捏地说。

“你们两个歹人,根本就不是良民!”陈思敬抽出腰间的配剑,指向坐在马上的女子,“那村子的保正根本就不姓宋,更何况谁家女儿明知母亲病重,竟然一滴眼泪也不掉!”

手下人也迅速将那牵马的汉子给扭住了。

“老爷饶命!老爷饶命!”这两个人遮掩不过,便立刻求饶。

他们的确不是好人,是从林州游荡过来的。

打算在京城周边劫几回道,得些盘缠再做打算。

他们选中了一处山路,要打劫当然不能在官道上。

要选一条僻静些的路,且又离官道不算远的,这样才能保证有人经过。

谁想第一天就遇到了个骑马的醉汉,当时天已经黑了,四周没有人。

两个人便将醉汉拉下马,把全身搜了个遍,得了些银两,又牵了这匹马,打算绕道离开。

上一篇: 掌珠令 下一篇: 大理寺升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