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云暖(271)+番外

作者: 只今 阅读记录

徐春君说完这些,气都有些喘不匀了。

紫菱心疼地扶住她,对思坎达和小顺说:“你们两个先下去吧!有什么事再叫你们。”

然后和绿莼扶起徐春君,送她到床上去。

徐春君身上直冒虚汗,把衣裳都塌湿了。

绿莼心疼自家姑娘,忍不住埋怨道:“姑爷也真是的!就知道成日家在外头鬼混。不然还能有这事?偏偏姑娘现在病成这个样子,还得为他操心!这些该死的贼也是,绑谁不好,非绑他!这些断子绝孙挨千刀的贼!”

紫菱心里头也怪郑无疾,可徐春君此时已经十分难受了,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于是就说:“姑娘身上出汗了,拿套干净的中衣来换上吧!”

阿笠连忙到衣柜里取了一身过来,紫菱亲自给徐春君换上。

又服侍她喝了半碗温水,然后给她轻轻盖好被子。

徐春君说:“你们都下去吧!离天亮还早着呢,这个事没有三五日解决不完。要趁着机会养精蓄锐,不能把身体拖垮了。”

她知道事关重大,可越是大事面前越要冷静沉稳,否则一个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徐春君躺下之后,又睡了两个更次。

紫菱熬好了冰糖燕窝粥端过来,让她喝了一碗。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让她把煎好了药服下去。

吃完了药,天也就亮了。

徐春君多少见轻些,叫绿莼端了早饭过来。

她如今吃什么都味同嚼蜡,可还是要逼着自己吃下去。

刚喝了半碗粥,思坎达就来了,手里拿着一封信,递给紫菱道:“这是祝妈妈今早买菜回来在菜筐里发现的,不知道是谁塞的。”

紫菱拿进来给徐春君看,上头写着:“十万银票准备好,三日后辰时送到夫子桥。”

“这夫子桥可是在闹市,”紫菱不解道,“他们怎么选了这个地方交钱?不怕被摁住么?”

“这必然不是最后接头的地方。”徐春君道,“且等三日后吧!”

第227章 祸不单行

徐春君接到信没多久,只听外头哭声连天。

紫菱道:“是太太吧?谁这么多嘴叫她知道了?”

绿莼则在心里翻白眼,这位太太活脱一个没脚蟹。没事念佛,有了事就知道哭。

方氏被一堆婆子丫鬟簇拥着,哭着进了门,拉住徐春君说:“老天爷!这可怎么办呢?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徐春君自然要安慰她,说:“太太别急,那些人是求财,银票都已经准备好了。”

可方氏却还是哭个不住,一个劲儿地问怎么办,怎么办。

众人只好都劝她。

张婷致说:“表姨,咱们还是先回去耐心等消息吧!表嫂病成这样,让她好好养养,养好了精神好救表哥出来呀。”

方氏道:“我也知道是这么个理儿,可心里实在放不下。春君啊,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你也只有这么一个丈夫,千万要把他救回来。若是无疾有个三长两短,我可就没法活了!”

徐春君说道:“太太放心,我一定尽力。你的病也还没养好呢,别折腾了。”

又说:“这事万不能再叫老太太知道了,当初陈七公子特意叮嘱过的,老太太最怕着急上火,容易旧病复发。”

张婷致说:“表嫂放心,我叫表姨院子里的人都别乱说就是了。”

众人作好作歹将方氏劝了回去,她前脚刚走,柳姨娘和胡婶子又哭天抹泪地来了。

绿莼气得说道:“这是做什么?!大爷还没怎么着呢,你们倒先号上丧了。”

柳姨娘连忙解释道:“我是听说大爷出了事,心里头着急才哭的。”

绿莼不信她的,说:“你们就会哭吗?救人还不是得我们姑娘。”

柳姨娘忙说:“那是自然,我就想过来问问,也算帮大奶奶分分忧。”

这时紫菱送了方氏回来,听她说这话就说:“柳姨娘,你这是给我们姑娘分忧还是添堵来了?赎大爷要十万两银子,你能拿出多少?平日里跟着大爷吃喝玩乐有你,遇到事儿了,拿几滴眼泪两句空话来卖弄,告诉你,且轮不到你呢!”

一番话把柳姨娘和胡婶子说得臊眉搭眼,转身去了。

她们倒不是一个钱也没有,可那是她们的傍身钱,说什么也不能给别人呐。

况且郑无疾生死未卜,她们还得为自己的以后打算。

柳姨娘虽然因为上次的事心里怪胡婶子,可这个家除了胡婶子,也没人肯搭理她了。

从东都回来之后,徐春君把家里的仆人裁掉了一半。

她院子里只剩下一个丫头,很多事情都得靠胡婶子。

这时华三伯和小顺他们也从外头回来了,在山路上寻了半日,还是一无所获。

徐春君听了就说:“这也正常,那些人自然会十分小心,不留下痕迹。况且又是在野外。”

紫菱担心徐春君的身体,说道:“姑娘,要不还是把两家的长辈请来吧!万一有个闪失,也少落埋怨不是?”

徐春君道:“再等等,期限不是有三天吗?早早地请了他们来,都要跟着忧心。最多先告知姑太太,侯爷常年在刑部,总是能指点一些的。”

紫菱就说:“那我这就去陆家见姑太太。”

她往外走的时候,恰好看见秋月庵的姑子了尘和她的徒弟进了方氏的院子。

虽然徐春君之前就说了,不得让这些三姑六婆无故进府,可这了尘自打上次随着唐氏来了,又勾上了方氏,下人们多少要顾及太太的面子。

何况家中此时正忙,紫菱也顾不上这些小事,只是告诉思坎达说:“她们既然来了,咱们硬赶出去也不合适。不过大奶奶已经吩咐了不可走漏了大爷出事的消息,那这几日就别放这两个尼姑出去了,免得节外生枝。”

上一篇: 掌珠令 下一篇: 大理寺升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