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云暖(701)+番外

作者: 只今 阅读记录

“过些时候应该就知道了。”徐春君说,“侯爷,你今天还去耕地吗?”

城外村子里有一对老夫妇,无儿无女,也分得了一块田。

可是二人都耕种不动,又舍不得赁给别人。

郑无疾便自告奋勇替他们耕地,还说想亲自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究竟是怎样的艰辛。

麦子已经熟了一茬,要把地翻一遍再播种。

徐春君也觉得这是件好事,因此也不拦着。

她如今又有了身孕,只是还没有显怀。

芳菲已经两岁了,整天跟在郑无疾身后。

听说郑无疾又要下地,便也吵着闹着要跟去。

“若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耕织自足,田园终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很好的日子啊!”郑无疾把锄头扛在肩上,一手牵着芳菲说。

“在乐土上,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富足自安。可天下又哪能处处都是乐土呢?”徐春君笑了。

郑无疾陷入沉思,许久点了点头:“是啊!并非处处都是乐土。”

他把陈州治理好了,可天下又有几处能像陈州这般呢?

贪官污吏,奸商恶棍,总能轻易就打破百姓小小的安乐。

郑无疾只能保证自己在任上的时候,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至于以后,他又拿什么去保证呢?

徐春君见他有些失落,便知道他在为百姓担忧。

到了晚上父女俩回来,徐春君亲自下厨烙了饼,做了汤。

“这饼是王婆婆特意送来的麦子磨出来的面做成的,”徐春君把一张饼放进郑无疾的碗里,“王婆婆说你给她家种了地,这是应得的。”

新麦子磨出的面粉带着特殊的香气,热腾腾的,带着朴实的欣喜。

徐春君轻轻拉过郑无疾的手,摸索着他掌心的茧子。

“大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心里必然是这么想的,”徐春君温柔的声音伴着窗外皎洁的月光照进郑无疾的心中,“只要你有一颗为民的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为百姓造福。

哪怕到时候我们离开陈州,你到了别的任上,也是一样。

如果有一天,你站的够高,就可以做更大的事,惠及更多百姓。”

“春君,我明白你的意思。”郑无疾握住她的手说,“有你帮我,何愁不能。”

徐春君的二女儿出生后不到一个月,就听说了宁王在东都落网的消息。

说起宁王也是大有来头,他本来是宣庆帝唯一的儿子。

宣庆帝当年心疾暴毙,未有遗诏,但是宁王年幼还不足十岁。

皇族和大臣们考虑到在如此动荡的情形之下,让一个幼子继位是极为冒险的事。

又何况宁王继位,多半会延续宣庆帝推行的新法治国。

而皇族和旧的勋爵人家是极力反对徐有光主持的新法的。

最后众人商议决定,让反对新法的皇弟,也就是明德帝继位。

明德帝继位之后的确废除了新法,并且将徐有光等人全部流放。

后来明德帝遇刺身亡,并无子嗣。

按理说宁王本就是宣庆帝唯一的儿子,又是明德帝的亲侄子,此时该由他继位。

可是他的运气实在是不太好,明德帝遇刺的时候,他正在重病中。

总不能让一个病得七死八活的人继位吧?

于是淮阳王等人变议立当今圣上为帝。

当今圣上即位之后,定年号为昭成。

宁王后来病愈,圣上待他也不薄。

把他的封地就定在东都,是离京城最近的亲王了。

只是宁王内心一直愤愤不平,他觉得自己才应该是天子。

因此他在东都并不安分,私纳亡命,阴结豪强,为了笼络这些人,在深山中建了艳骨山庄。

柯望忱到了那里之后,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将宁王的势力连根拔出。

这是继淮阳王之后,又一位王爷倒台。

一时间,举国上下风清气正。

第597章 洒泪别

一转眼,徐春君夫妇又来到陈州两年了。

三年任满,朝廷又派了新的官员来接任。

而郑无疾则要回京去述职,听候安排。

听说他们要离开陈州,百姓们纷纷哭留,甚至下跪。

更有人上万民书,恳请郑无疾留下。

弄得郑无疾夫妇也很是难舍。

可朝廷有命,不得不遵。

来接任陈州知州的人不是别人,是郑无疾早年的相知刘宗瑞。

他比郑无疾大两岁,本身也是位二世祖。

早年前两个人总是在一起吃喝玩乐,纵情挥霍。

到后来都收了心。

此次刘宗瑞也是带着家眷前来上任的,他有一妻一妾,二子三女。

妻妾相得,子女友爱,很是和睦的一家。

“郑老弟,别来无恙,还是这么风神潇洒!”刘宗瑞见了郑无疾哈哈大笑。

“刘兄,我看你风采更胜当年啊!”郑无疾亲热地拍了拍刘宗瑞的肩膀。

他们相识近三十年,不是一般的交情能比得了的。

如今官场上再相见,别有一番感慨。

“郑老弟,若不是你当年发奋考中了进士,我也没有勇气半路去读书。”刘宗瑞十分敬佩地说,“你可真是个人物!”

刘宗瑞家中也是有爵位的,他若是袭爵,也可以安安稳稳地过富足的日子。

不过后来郑无疾的事,给他的触动很大。

他也决定见贤思齐,刻苦攻读,比郑无疾晚两年入官场。

“当年我还浪荡混迹的时候,其实刘兄你已经醒悟了。还记得你约我上酒楼对我说的那番话吗?”郑无疾也想起了当初,不由得感慨万端,“你跟我说,既然已经虚度了这么多年的光阴,倒不如换个活法。好好地娶妻生子,侍奉尊长。

上一篇: 掌珠令 下一篇: 大理寺升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