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回京认亲后,她成了白富美(426)
到时很可能会跟李主任错过。
叶清月便让这对母子在自己办公室等着,她上楼堵到了捧着茶缸子,正高高兴兴下班打算去食堂的李主任。
她道:“李主任,有个挂了你号的患者走错地方,到了我那边,患者大概是被肿瘤压迫了神经,时常出现幻觉,在我办公室里发病,我给他打了镇静剂,不方便移动,要劳烦你特地去我那儿一趟了。”
李主任幽怨地看着她:“小叶医生,你这是要从外科卷到我们肿瘤科了吗?”
这都是下班时间了啊!你居然还拉着我去看病人?
你这天天加班仿佛不用睡觉的卷王之王!
李主任欲哭无泪,挤出一个“打工人打工魂”的笑容:“走,带我去看看。”
第336章 “欺骗”医生的患者】
叶清月将李主任带到自己的办公室。
女人正蹲在地上,默默握着轮椅上少年的手,时不时偷偷抹泪。
察觉有人进来,女人赶紧擦了擦脸,旋即站起身看向两人。
叶清月道:“这位就是肿瘤科的李主任了。”
她和李主任在治疗罗有福时有过合作,对方还想从钟筠手里把她抢过去,是位对她很照顾的长辈。
李主任年过四十,两鬓已白,不过双目炯炯有神,看起来很有精神,他对女人笑了笑,旋即问道:“这次要看诊的,是你儿子吗?”
女人点头,“我家鹏鹏全名郭鹏,今年十六岁,三个月前被诊出有脑瘤。”
听到“脑瘤”二字,叶清月与李主任的神色都变得凝重。
尽管国内的肿瘤科曾一度有突破发展,然而特殊时期,整个神经外科的进度都按下了暂停键,直至改革开放后,才重新回到正轨。
以国内如今的水平,只能应对脑部浅表的肿瘤,若是位置深一些,也束手无策。
“我是海市人,这是我儿子在海市医院拍的片子。”
女人从纸袋中拿出脑部CT的片子。
1971年时,第一部 CT机器问世,但仅用于颅脑检查。
而国内到了1977年,才有数家医院从国外引进仅用于头颅的CT机,还有初始的全身扫描CT机。
直至九十年代后期,国内才生产出第一台国产的CT机。
如今才1979年,国内拥有CT机的医院寥寥无几,第一医院恰好是其中之一。
李主任作为肿瘤科主任,也是医院里少数会看CT片的人。
他接过片子,因为叶清月的办公室没有专门的灯光仪器,他只能借着窗外的日光来看。
眯起眼盯着片子看了一会,李主任皱起眉,他正要说话,旁边传来叶清月的声音——
“位置不太妙啊。”
不知何时,叶清月站到李主任身边,也盯着那片子看。
这些日子叶清月在医院实习,因为常常参加手术,各科都去过,所以也在肿瘤科向医生讨教过如何看CT片,李主任此时没有意外她能看懂。
反正医院上下已经习惯了这妖孽的学习速度。
“嗯,位置不太好。”
李主任接过话,道:“虽然是靠向浅表层的,但压着神经,想取出来有点难。”
他话落,身后传来呜咽的哭声。
叶清月与李主任转头一看,就见女人捂着嘴,泪珠大颗落下,本就憔悴的脸,越发显得心酸。
“我……我知道做手术很难……海市的医生也是跟我说,放弃治疗比动手术能让鹏鹏活得更久,可是……”
女人哭着说道:“可是看着鹏鹏这么痛苦的样子,我这个当妈的……心里不好受啊!”
她泪眼汪汪地看着叶清月,忽道:“我想起来,你就是那个上过报纸的医生,我来第一医院也是因为你,我曾经看报道说,你可以通过治疗,让患者的肿瘤变小。”
“医生说,鹏鹏如今被幻觉困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肿瘤压迫了脑神经,如果肿瘤能小一些,鹏鹏的情况或许能好转……”
女人哀求道:“医生,我也不敢那么贪心,希望鹏鹏能完全好起来,只要让他的肿瘤小一些,不要那么容易陷入幻觉,那么痛苦就好了……”
叶清月闻言,没有立刻说话。
一旁的李主任叹了口气,上前给女人递手帕。
这时,他身后忽然响起叶清月的声音——
“你儿子被幻觉困扰,真的只是因为脑肿瘤吗?”
李主任一愣,看向叶清月。
而女人也是捏紧了手帕,仿佛在迟疑。
叶清月上前,看着轮椅上如肉山般的少年,她道:“你儿子的肿瘤位置虽然棘手,但并不算大,不至于让他陷入那么严重的幻觉。”
可先前郭鹏犯病时,那样激烈的反应,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正常来说,一般十六岁的孩子,是不会长这么胖的。”
叶清月蹲下身,捏了捏郭鹏的胳膊,说道:“是药物后遗症,对吗?”
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会教导年轻后辈——
不要过于信任患者,有时候患者会“欺骗”你。
这个“欺骗”,不一定是主观的。
有时患者其实会搞不清自己的情况,只是靠感觉。
可对病痛的恐惧,会让人无意识地将自身感觉扩大、错乱。
接收到被扭曲过的信息的医生,如果全然信任患者说的话,就会被误导,甚至误诊。
所以,做医生越久,就慢慢学会“质疑”患者,从许多患者无意识夸大、扭曲的信息中,寻找真相。
“……是。”
沉默一阵后,女人终于开口,她仿佛有些累了,摸索着墙壁,坐到一旁的椅子上,苦笑了一声:“鹏鹏的幻觉,最早出现在三年前,他十三岁的时候,说他看到了他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