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回京认亲后,她成了白富美(457)

作者: 忘尘酒 阅读记录

从文字中,他们“看”到了那个机警无比,千钧一发之际提醒司机,改变了大巴车被山石掩埋悲剧的年轻人。

“看”到了她为保护另一名年长医生,用身体挡住山石,崴伤了脚的痛苦。

“看”到她哪怕脚伤严重到救援队所有人都阻止她去灾区,要她留在原地等待救援,也要忍痛随着救援队前往一线。

甚至在大家熬不住疲惫去睡觉时,跑到伤患集中点,熬夜为重伤患者治疗,保住了那名伤患差点要截肢的腿!

在看到叶清月为了救埋在山洞里的孩子,跟随救援队进去,结果遭遇余震,被掩埋在里面时,读者们的心都被揪起。

报纸上在这一节的文字旁,配上了一幅小图——

那是被山石挡住,埋得严严实实的洞口。

黑白照片更显那画面的绝望。

再往下看,知道叶清月被救出,松口气的同时,又不免心疼一天一夜没睡,还受伤砸到头脑震荡的她太可怜。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仿佛随时会倒下的她,却忍着痛苦、忍着严寒,只为保住痴傻少年的腿!

笔者写到此处,忍不住添了笔他内心之言——

明明她也是需要救援的伤患啊!

这同样是看了报纸的读者内心的想法——

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怎会如此坚强?

而答案也很简单。

笔者在事后采访了叶清月,问她是怎么撑下来的。

叶清月只说:“我来灾区,就是为了救人的。”

是作为医生的信念与职责,让她撑到了最后!

笔者在报道的最后称赞包括叶清月在内,所有前往灾区的救援人员——

这是一群令人钦佩的逆行者!

叶清月在末尾看到了周记者的名字,她第一次看周记者的报道。

不得不说,周记者的文字看似朴实,却处处透着真情。

与京日晨报那种充满了臆测,想方设法制造矛盾,十分刻意地想激起人心中戾气的报道,形成了鲜明对比。

简直是云泥之别。

叶清月抬头看向李主任。

李主任也在看着她,咧嘴一笑:“我带着报纸回医院的路上,听说京日晨报的门口,被人砸了臭鸡蛋!”

他说完,长舒一口气。

爽啊!

第362章 把责任推到他身上】

在这个朴素艰苦,却又满含希望与热情的年代,不顾危险,奔赴一线的“逆行者”们,是人民心中最为尊敬的存在。

有他们在,人民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遇到了困难也不必害怕。

因为人民心里都明白,即便身处险境,也会有这些人站出来,拉着他们离开泥潭,脱离困境。

所以,在发现自己遭受欺骗,逆行者被人污蔑时,人民的愤怒也是无法阻挡的。

随着官方的报纸一份份卖出,叶清月等人的事迹流传开来,京城民众对京日晨报的怒火越来越盛。

甚至有人跑去派出所,拿着举报信要举报京日晨报对叶清月的造谣与污蔑。

而火气大的人,直接拿臭鸡蛋和烂菜叶去扔京日晨报的大门!

原本等着报纸发售后,能像上次那样名声大振的京日晨报,没想到报社会以这种方式“出名”。

在面对愤怒的民众们,只能像缩头乌龟一样紧闭大门,生怕有人闯进来,群殴他们。

“京日晨报滚出京城!”

“造谣报社早日倒闭!”

“向叶清月医生道歉!”

……

京日晨报的员工们躲在屋里,听着外头民众的怒骂声,缩着脖子不敢出声。

一名记者从门缝中往外头偷看——

“啪!”

恰好一颗臭鸡蛋砸了过来,腥臭的蛋液从门缝直接溅到了记者脸上。

那记者惊呼一声,捂着脸后退几步,脚下却不小心绊到东西,一屁股摔在地上,疼得龇牙咧嘴。

他下意识抹了把脸,一股恶臭顿时铺满他抹过的地方。

“呕!”

不仅是他,附近的同事也闻到了味道,发出呕吐声。

有人提议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还是先回家躲风头吧。”

立刻就有人附和道:“是啊是啊,这还不到中午,看报纸的人不算多,再晚一点事情传得更广,估计会有更多人来闹,我们总不能一直待在报社吧?这儿吃的喝的也没有。”

“可一直躲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有人满脸忧虑,“还是要从事情根源解决问题,不然报社会被这些人搞倒闭的。”

说到这里,众多员工的视线纷纷看向屋内两人——

两个长相有几分相似的中年男人站在一起,表情颇为难看。

其中一人便是和唐卫军有合作的记者,另一人则是报社老板,两人是堂兄弟,记者叫吕平,报社老板叫吕高。

吕高当初也很赞成和唐卫军搭上线,原以为可以一举成名,躺着数钱,却没想到美梦不过半月,就被现实狠狠击碎了!

“这事我会解决的,大家别担心。”

吕高作为老板,此刻再怎么慌,也要稳住这些员工。

不然员工对他不满都跑路了,他岂不是成了光杆司令,报社只能等着倒闭了!

这可不行,他为了开报社,不知道跑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呢!

所有的家当都砸了进来,必须要保住报社!

吕高道:“现在先从后门离开吧,后门是巷子,地形复杂,出去后赶紧跑,别被人发现。”

员工们纷纷从后门溜走。

吕高和吕平也乔装打扮一番,从报社回到了附近的家中。

“平子,刚才有人说得对,这事必须得从根源解决问题,躲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