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男狐狸精了(24)
他不知道到底望了多久,直至天色渐暗,三人一道用了晚膳,将小琳琅送回家时已至深夜。
月明星稀,天际云海翻涌,似是有场大雨将落。
从小琳琅家里出来,崔迎之与屈慈并肩走在回小楼的路上。
她似乎有些困乏,打了个哈欠,嘟囔了一句:
“好累。”
屈慈微微垂首,瞥她一眼。寒凉月光微弱,叫人看不清前路,也看不分明身边人。
他毫不留情道:“谁让你自找麻烦。”
明明直接把人送回家就行。何必做多余的事情。
“小孩子本来就该多照顾一点。”
“要是换成你这把年纪的,我肯定直接让你滚回家。”
崔迎之睨他一眼,不满他这副浑然不放在心上的态度。
一想他幼时境遇估计并不怎么好过,更别提受照顾,崔迎之到底没说什么。
她边走,边抬头凝望着天光黯淡的残月,似是陷入回忆,又似是在解释今日所为:
“我以前脾气不好,有一回跟我师傅闹别扭了离家出走,我师傅就走街串巷一户户敲门,从天明到深夜,找了大半个城。”
“那段时间各种糟心事堆积在一起,我师傅那种被打断骨头都不肯吭一声的人,找到我的时候眼睛都是肿的。”
那个时候,年幼的崔迎之被由情绪击垮的沈三秋紧抱在怀中,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这个世上会毫无保留关切她的人,真的只剩下她师傅了。
残月也被烟云掩住,恍然间失色,唯余天边星子无声明灭。
提及过往时,崔迎之的眉目总是淡然,平和,偶有几分失意但也恰到好处,不会引人过多在意,就好像那只是万千情丝中微不足道的一缕。可总有几丝从细微处流露出的愁苦自心扉逃逸,无处遁藏。
连只单单望着她的人,似乎也能尝到这沁入心头的悲苦。
屈慈无可奈何地想:
她整日把想她师傅挂在嘴边。但是真正想念的时候,却又从不直言。
第12章 浣溪沙(七) 要不要抱一下。……
屈慈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应该保持缄默。
他应该耐心地,安静地当个纯粹的聆听者,在恰当的时机再说两句无关痛痒的安慰。第二日则装作一切如常,仿若什么都没听到一样把这些事情掩埋深藏,再不主动提及。
察言观色,审时度势,他再擅长不过。
只是或许是那份恼人的悲苦逃逸游走间无意钻入他的心尖,也堵住了他的心头。
屈慈既没有保持沉默,也并未趁虚而入说些什么虚情假意的场面话。
他就这么看着崔迎之颈边碎发,平静道:
“崔迎之,日子还长着呢。你以后还会遇见很多人。”
你不会永远孑然一身,总会有新的人迈入你的生活。疗愈伤口或许会花费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人或许也永远比不上你师傅。
可光阴无情,再刻骨铭心的爱恨也终会随流水消减东逝。
所以,可以不要那么难过了吗?
崔迎之并不认同屈慈的说法。
她想说她不会再遇到更多人了,也不想遇见更多人了。
她身边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她更想说屈慈只是一个纯粹的意外,说不准还是下一个要遭殃的倒霉蛋。
这样的意外出现一次就够了。再多她只会觉得厌倦。
未言的话语在喉间翻涌,张口却又觉得矫情。
小楼距隔壁没两步路,转眼就到了门前。
“屈慈。”
崔迎之停下步子,终究还是没忍住开了口。她嘴上虽喊着人的名字,目光却并未落在他身上,反而仰头注视着这栋平平无奇隐于闹市的小楼。
檐下形单影只的风铃被夜风推搡,晃动着震出声声脆响,空灵,也空寂。
屈慈站在她身旁,颇有耐心地“嗯”了一声,垂首凝望她,等着她的后话。
“我每月上山,是因为我知道,我死之后无人再会去祭奠。或许哪一日,一场战乱,一次意外,那块碑就会被损毁。又或者,我的尸首可能根本没机会在那埋下。不过没关系,我已然提前立了衣冠冢,死后也算有个落脚地长眠。”
“爱也好,恨也罢。前半生与我有牵扯的人全都死得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没力气去遇见更多人了。”
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喑哑:
“屈慈。如果我死了,你能替我扫去碑上的落叶吗。”
明明好端端站在眼前,屈慈却觉得崔迎之仿若身处无人绝处,茕茕孑立,被骇人的孤寂笼罩。意外撞入这片死寂之地的他被她紧紧攥住,被迫一道感受着这漫入咽喉的绝望与涩意。
他仿佛成了她唯一的救命稻草。
屈慈没有第一时间正面回答。
崔迎之也没指望他能回答。
她再清楚不过,屈慈与她人生中的其余过客无甚差别,他们早晚有一别两宽不复再见的那日。
她留不住屈慈的。
只是。
只是她现在只想听到肯定的回复。
哪怕是骗她的也好。
屈慈打开门锁,推门,无人的室内空荡。
他没有进去,只是无奈地转身,抬袖用指腹抹去崔迎之眼角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要滚落的泪珠,低声道:“如果我能死在你后头的话。”
“我每天上山去给你烧黄纸带贡品。”
他叹息一声,低声下气:
“别哭了。”
双臂张开。
“要不要抱一下。”
-
崔迎之已经有两天没回小楼了。
那日晚上站在小楼门前,跟屈慈说了些有的没的,平复下来后,难堪与悔意才后知后觉地从一众乱七八糟的情绪里头钻出来。她翻来覆去一晚上,险些想去自己在城外的坟头冷静冷静,最后站在窗前吹了半宿冷风,还是没能做好第二日直面屈慈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