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金榜后震惊了(63)
郓王赵楷正与几位大臣有说有笑,其中有王黼、童贯、蔡京长子蔡攸宣和殿大学士,还有官家宠爱的金门羽客,神霄宫道士林灵素。
另一边,太子赵桓素来谨言慎行,与蔡京等人聊话,时而瞥一眼郓王。
今日官家感觉头疼乏累,提前结束庆筵,亲王与百官陆续离开集英殿。
王昂与张焘,李纲同行,闻见其他人对寿宴的称赞,并夸高太尉的精彩排演,高俅如今是殿前都指挥使,此乃禁军的最高官职,也负责搞些节庆时的演习,歌舞吹打,花拳绣腿式的武术杂耍,颇得徽宗的欢喜。
诸多夸赞中,夹杂着某些附耳低言。
"没想到林道长今日也在。"
"听说他为了讨官家欢心,在神霄宫将郓王殿下奉为长生帝君?"
"郓王殿下担得起仙君之名! 你们看他俊美非凡,自持仙气。"
"欸,你说这话将太子殿下置于何处?听说有一回,林道长与太子殿下撞路时,竟敢不让道,简直是恃宠而骄!"
"确实过分了! 不过讨好郓王殿下的,也不止他一人。"
张焘闻见这些窃窃私语,走远后,悄声道:"今日我总算感受到了,传闻朝堂有拥护太子,及郓王两派,并非全是捕风捉影。如今蔡相公年逾七十,而王相公正值四十,说不定会成为第一宰执?他那么亲近郓王,到时会不会……"
"子公,这事乱说不得!" 李纲打断他,攒眉道,"无论如何,维护太子乃天经地义!"
王昂看向秉直且遵守法度的李纲,眸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色。
远处出现林道士的身影,他道袍着身,步伐悠然潇洒,盛气十足。
"快看,林道长出来了! 后面好像是太子殿下?"
"这回看他让不让路?"
"郓王也出来了!"
好事者窃窃私议。
李纲剑眉怒目,甩袖道:"这个道士今日若敢作妖,我必为太子血书进言!" 李纲迈开步子,前去避免林灵素万一再次阻道。
王昂踌躇须臾,抬手拦住他:"伯纪兄,让我来。"
话罢,王昂疾步走去。
第37章 太子 状元郎可真敢哪,今日是怎么了?……
王昂往太子赵桓的方向走去。
东宫有些流言, 说太子因为不太受今上宠爱,并自母亲王皇后去世后,经常噩梦惊醒, 会发怒, 会幽咽, 后来好些了, 可时而还会怔怔地看着悠游的鱼儿,就那么纹丝不动地坐个大半天, 世事不关心,让人难以琢磨。事实上,太子对皇宫人事深怀兢畏, 活得小心谨慎。
这位十九岁的少年也生得极好看,继承了今上的眉清目秀,粉面朱唇,与皇弟郓王赵楷五官相似, 惟独气质不同。
郓王明眸流盼, 神采奕奕,唇边总噙着一缕温暖且调皮的笑意, 然而太子面相有些阴郁, 连走路时也略微低头。
王昂一边暗自打量太子, 与林道士擦肩而过时, 低语忠告:"道长小心, 许多人看着, 莫给郓王殿下惹是非。"
趾高气昂的林灵素惊愣了下, 顿失几分神气,回头望了一眼后方的太子,还有正从远处行来的郓王, 思忖须臾,旋即拐弯走往别处。
王昂候在旁道。
他微微低头,皂帽上的簪花是官家御赐的粉色木芙蓉,衬着他略微桃红的双颊,长密的睫毛在眼底投下一道阴影,更使得他鼻梁高挺,面庞俊美。
"太子殿下。" 王昂朝路过的太子躬身作揖。
太子赵桓早注意到他了,放缓脚步,朝他斜睨一忽儿,漠然离去。彼时太子朱红蟒袍,头带冕冠,挺胸抬头时颇有君主威严。
随后跟来的李纲与张焘也恭立在几步之远。
"太子殿下。"
太子赵桓见到李纲时,倏然神色柔和,走到他面前,扬起好看的唇瓣微微笑道:"李伯纪,听闻你熟知资治通鉴,我有些疑惑,闲时想向你请教。"
李纲没有料到太子直呼他的字,实为意外,激动之情跃然于颜:"臣怎敢指点太子殿下,如能为殿下效劳,臣必当尽心尽力!"
太子颌首,沉郁的眸光现出光华:"甚好,你若有空,过会儿可来我府邸一聚。"
"臣遵命。" 李纲朝太子深深作揖。
太子又看向张焘:"如果我没记错,你是新科探花?有空也可一道来。"
张焘亦是惊讶,忙拜谢。
周边不少朝臣都在暗中观察,太子不好多逗留,在侍从的陪同下离去。
李纲凝视太子的背影,片刻后,回神走向王昂:"多谢叔兴兄,方才我险些急躁,若是与林道士起冲突的话,反而会让太子在众目之下有失颜面…… "
"我未做甚么。" 王昂微衔笑意,拍了拍李纲的肩膀,"你我之间,不必言谢,你们且去准备下。"
王昂与他们辞别,随之望向远去的太子,眸光隐约一股意味深长的笑意。
几年前,太子家令杨冯被处死一事,令东宫大为惊震。当时是因为内侍大臣杨戬上奏,说杨冯为太子四处游说,徽宗听闻震怒,处死了杨冯。去年十月,太子赵桓喜得一子,徽宗大悦,欲封长皇孙赵谌为崇国公,王黼却进言反对,故意弱化太子的权势。如今东宫人心惶惶,除了那位太子舍人耿南仲,还有今上宠信的重臣李邦彦,可以辅佐太子的能者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