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100)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男人听到他这一句话,笑着点了点头,“薄利多销,有道理。”

姜余看着顾文承和男人说话,心里却在想,这男人吃不出来他们面条里加的是什么味道很正常。

这一个汤底里面,就加了十多味的药材,恐怕这个世界上也没人能想到药材还能做菜。

小摊这边的香味实在是馋人,没一会儿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有了客人。

顾文承压饸烙面,姜余一边收钱,一边给客人上饸烙面。

两个一直忙活了一个大早上,一直到了巳时(早上九点多)才渐渐没了客人。

“歇会吧。”姜余给顾文承搬了个矮凳。

顾文承用腰间的汗巾子擦了擦汗,坐在姜余对面。

“累不累。”

姜余摇摇头,怀里捧着钱匣子,眼睛亮晶晶的。

“我不累,上午赚了好多钱!”

顾文承道:“挣了多少?”

姜余道:“一个早上买出去了三十四碗,挣了136文。”

顾文承点头,“不错。”

姜余脸颊红扑扑的,他真没想到今天出摊第一天早上,就能赚一百多文。

顾文承道:“可惜我只能陪你三天,大后天我就要去县学,你自己一个人会很辛苦。”

姜余笑着摇摇头,“不会啊,到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就慢慢来就好了。”

看着姜余眉眼弯弯的模样,顾文承揉了揉他的头。

一直到了中午,周围越来越热闹,码头附近的各种吃食摊子也开始变得热闹。

姜余和顾文承二人重新开始的忙碌起来,可能是他们摊子的香味太过于霸道了些。

来吃饸烙面的人很多,没多久他们二人带过来的面就用完了。

因此姜余只能向还在等候的食客们解释情况,并告知他们明日再来。

等在场的食客们吃完,顾文承和姜余便开始收拾摊子。

摊子收好后二人对视一眼,然后便开始笑起来。

姜余道:“没想到咱们带的面竟然不够用。”

顾文承道:“明天可以多带一些。”

“好。”

二人收拾摊子直接回家,就在他们二人刚离开,一个手里提着食盒大约十六七岁的小伙计来了这里。

小伙计先是站在他们摆摊的位置往四周望了望,又去附近转了一圈,最后重新站在了原地。

“李管事说的是这里吧,怎么没见有卖面条的摊子?”小伙计喃喃自语道。

小伙计走到旁边一个买炊饼的摊位前面,问:“请问,附近卖饸烙面的摊子在什么地方?”

“卖饸烙面的已经收摊走了。”

“啊?”小伙计惊讶道:“走了!怎么不卖了?”

“东西卖完了,当然就收摊走了。我这炊饼要是能卖完,我也早就回家了。你要不要来两个炊饼,我家这炊饼保证你吃完以后还想再吃。”

听到这话小伙计傻眼了。

今天早上他们布坊的李管事在码头吃了碗饸烙面,便心心念念了一上午。

因此一到中午就打发他来这边再买碗饸烙面带回去,结果这中午还没过完,那卖饸烙面的,竟然已经收摊走了。

卖炊饼的小贩还在奋力推销自己家的炊饼。

“我可是在码头卖炊饼好多年了,这里面加了糖,又香又甜,两文钱一个。”

小伙计看着面前的炊饼,咽了口口水。

“我买一个吧。”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回家,在走到回家的那个巷子口的时候,就看见从巷子口第一个门里走出来个头上包着伤布的妇人。

姜余对这个妇人有印象,是昨天挨打的那个可怜妇人。

看见对方头上包的伤布,姜余微微移开视线,他总感觉直视对方伤口有些不太礼貌。

那妇人在看见姜余以后也明显愣了一下。

“哟,这不是姜余和顾童生吗?”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的马嫂子,此时手里端着一盆污水也从自家院子走了出来。

她把水泼到巷子里,笑着同姜余和顾文承二人打招呼。

之前顾文承在县城考院试,姜余自己住在这里,那段时间他差不多和住在这里的邻居都认识了一个遍,但是却不包括巷子里的周家。

那时候,姜余听说周家的男人惹了麻烦,带着一家人跑到外地避难了。

所以,昨天还是姜余第一次见周家四口,那周家的男人,也果然不是个好的。

姜余朝马婶子点头,“马婶子。”

马婶子喜笑颜开,“你们这是?”

姜余道:“我在码头开了个小吃摊,以后就要长期住在县城了。”

“长期?”马婶子微微一愣,接着惊讶的看向一边的顾文承,“难不成,顾童生如今已经是秀才了?”

姜余点头,“是啊,文承哥过几天要去县学读书。”

“哎呦唉。”马婶子惊讶的道:“咱这条巷子可是了不得了,竟然出了个秀才老爷。”

关键是,这秀才老爷如今穿着一身短打,还和自家夫郎一块出去摆摊,这说出去谁信啊。

顾文承笑着道:“日后小余要经常住在县城,他年纪小,还希望马婶子您多多关照一下。”

“顾秀才放心,大家邻里邻居的,平时有什么事相互帮忙都是应该的。”

说着马婶子看向一边的芸娘,“这是周家的芸娘,她姓花,你们二人恐怕是不认得。”

姜余朝芸娘点点头,“花婶子。”

几个人又说了几句话,顾文承和姜余二人才离开,留下马婶子看着这一幕渍渍称奇。

“这世道真怪,什么稀罕事都有。这顾秀才年纪轻轻就结了契弟不说,还和夫郎一块出去摆摊。这事要是说出去给别人听,谁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