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13)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他以前都以为读书人都是很不屑于和村里的泥腿子说话的,就像是他村里的邹童生,还有大伯母家是三弟姜知遇。

大伯母说那是读书人的傲气,要是经常和村里的泥腿子混在一块,还去读书干什么?

但是面前这个人,好像不是这样,他和自己说话的语气很温和。

顾文承觉得自己还是有些接受不了“男妻子”,尤其是这么小的男妻,他应该表一下自己的态度。

姜余伸手去拿花生,顾文承在看见姜余伸出来的那只手以后,瞳孔猛的一缩。

因为那完全不像是一个十五岁少年的手。

看见这手的一瞬间,他原本想说的话完全噎在了喉咙里。

手背上有大片的冻疮,手臂被衣袖遮住的地方好像还有鞭痕。

是挨打了吗?还是什么情况!

姜余此时已经低头开始吃花生,他就如同一个小老鼠一般,不停的往嘴里塞。

顾文承抿了抿嘴,轻咳一声话风一转道:“我生病的事你恐怕也早就知道,不过放心,我现在身体已经好些了。你要是有什么缺的,就直接和我说,也可以和娘说,咱们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让人有口饱饭吃,还是没问题的。”

姜余很饿,听着对方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接,只是低头沉默的吃东西。

在吃到花生的那一刻,姜余眼睛猛的亮起。

好香!还是脆的,好吃。

姜余记得花生是五六年前才有的东西,当时小河村的里正特意家家户户的叮嘱要种花生。

大伯母当时还不愿意种,但是里正一直盯着,大伯母没法子便种了一些。

后面发现花生卖出的价格贵,大伯母便特意收拾一亩地出来种花生。

大伯母一般都会把家里的花生攒到去集市上卖,有时花生卖到10文钱一斤,比米都贵。

他一般都是等夏天去田里收花生的时候偷偷吃一些。花生顶饿,而且数量多,他吃一些大伯母也看不出来,他还能吃饱。

但是从田里新收的花生,和现在他吃到的花生味道完全不同,姜余从来没吃过这种花生,一时间房间里只有他吃花生的声音。

顾文承看了一眼对方双手上冻疮的痕迹,心里暗道一声造孽,突然他没忍住咳嗽了几声。

没办法,他身子还没好全,尤其嗓子不太舒服。

姜余见状站起来去给他倒水,把茶杯递到顾文承面前。

顾文承刚想伸手去接,就听见姜余来了一句,“相公喝水。”

顾文承一口气没喘上来,咳的更厉害了。

姜余被吓了一跳,等顾文承缓过来,看着姜余道:“你年纪小,可以叫我哥哥,或者直接叫我文承哥,就行。”

姜余有些无措,喃喃的道:“可…可来的时候媒婆说,让我以后都得这么叫。”

顾文承一愣,又想到姜余冲喜的身份,笑着道:“没事,你可以直接叫我哥哥,或者文承哥,都行。”

姜余愣了一下,其实他也觉得喊“相公”有些奇怪,至少他在村里,也没见过有哪家夫妻是这么称呼的。

姜余道:“文承哥。”

顾文承松了一口气 ,道:“把你手里的水给我吧。”

姜余赶紧递回去,顾文承接过水杯喝了一口。

踌躇了一会儿,顾文承问道:“你在之前的家里,会挨打吗?”

姜余不懂为什么顾文承会这么问,“还行,平时大伯母骂人更多一些。”

顾文承哑然,十五岁的孩子,应该是最好面子年龄段,姜余是经历过什么?才能毫无波动的说出这些话呢。

顾母此时端着盛饭菜的托盘笑着走进来,看见他们两个人在说话,而且自家儿子脸上好似多了些血色,她就更开心了。

姜余看到顾母脸上的笑容,还有那温和的眼神,立即有些手足无措的站在一边。

顾母把托盘放在桌子上,“这是两碗鸡汤,三个白面馍馍,还有我给小余准备的肘子切盘。”

说着她向前一步,拉着姜余的胳膊道:“以后啊,这里就是你家,有什么缺的就和我说,别拘束。文承身体还没好全,那叠肘子切盘是单独给你准备,你帮我看他,别让他偷吃。”

她两个妯娌今天都去姜家接亲了,回来就和她说了姜家的事,听的她一肚子火气。

她也不傻,昨天丈夫向她说姜家想要要换亲的时候,她就知道那王桂花是舍不得自己的姑娘,但又不想退聘礼,因此才把没了爹娘的姜余推过来的。

但是,紧接着她又听说,不知怎么的,那王桂花竟然给了姜余十两银子做陪嫁,顾母听到这里,感觉立马神清气爽。

现在看见姜余心里就是满满的欢喜,何况姜余旺她儿子,这就让她更喜欢了。

姜余被顾母这顿热情弄的不知所措,他从来没接触过这种热情,他在大伯家向来都是透明人,现在突然有人说这样的话,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顾文承察觉到了姜余僵硬的神情,他道:“娘放心,有小余看着我,我肯定不吃。”

顾母见儿子对姜余的态度很和善,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那你们先吃,吃完就把碗放桌上就行了,我出去招呼亲戚。”

等顾母离开,姜余的心还是砰砰直跳,整个人晕乎乎的。

顾文承起身,坐到桌子前,就见姜余还在哪里傻傻的站着。

“过来吃东西吧,等会鸡汤就凉了。”

姜余回神,坐在顾文承旁边的椅子上,见他拿起勺子开始喝鸡汤,便捧起碗也喝了一口。

鸡汤还是热的,味道香醇浓郁,一口下肚,仿佛温暖了五脏六腑,他从昨天晚上就没吃东西,中间只喝了一点水,现在猛一喝到鸡汤,便忍不住喝了几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