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134)CP
“我…我准备了热水,我去给文承哥倒水。”
顾文承看着姜余急匆匆的走进灶房,进去的时候还被灶房的门槛拌了一下。
难道是自己刚刚把小余给吓着了?
顾文承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刚刚太孟浪,吓到小余了,毕竟自己今天晚上还喝了不少酒。
顾文承走进屋发现姜余早就准备好了浴桶,里面装了大半桶的水,此时姜余提着热水进屋。
顾文承见到立马去接,“我来。”
姜余道:“文承哥洗一洗,我灶房里还温着小米粥,等你洗完了就喝一碗。”
顾文承一晚上压根没吃多少东西,反倒是喝了一肚子酒,如今回到家被姜余这么关心,就觉得姜余说什么都是对的。
“好。”
姜余还道:“我还准备了一身衣服,就放在浴桶旁边,文承哥待会可以换上。”
“好”
“如今天气没有那么热了,要洗快一些,小心着凉。”
“都听你的。”
…
此时县衙内宅。
刘知县坐在正厅里,手里拿着白日的卷宗,刘夫人手持烛台走了进去。
“这么晚了老爷还在忙公事,也应当让伺候的人多点些烛台才是。”
刘知县听到声音后回神,“原来是夫人啊。无碍,只不过是些白日里看过的卷宗,临睡前想再看一眼。”
刘夫人长相端方秀丽,如今三十多岁的年纪浑身一股成熟的韵味,又因为之前身上带病,眉眼之间比常人多一分憔弱。
“我刚才听到大人在给顾秀才说媒?”刘夫人坐到刘知县对面笑着道。
刘知县把手里的卷宗放下,随意的道:“被他拒绝了,虽说那小子拒绝了这件亲事,但能看出来他是个感恩知礼的人。”
刘夫人佯装责怪的瞪了刘知县一眼,“人家顾秀才对我有恩,要不是顾秀才牵线请来的王郎中,我这身子如今也舒坦不了。今天晚上明明是想要摆一桌酒席来感谢顾秀才的,老爷却偏偏要给人做媒。”
刘知县连忙告饶,“我只是听说顾秀才聘了夫郎,又想着他年岁不小了,这才想给他做媒,谁知道这小子竟然和夫郎感情十分深厚。而且他面对诱惑又能直接了当拒绝我,可见他不仅学识好,品性也十分不错。”
此时侍奉的下人端来茶水,刘夫人拦下下人,她从下人手里接过茶杯,递给刘知县。
“我看啊,顾秀才说的没错,老爷就是在考验人家,要是当时顾秀才答应了老爷,老爷想必现在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刘知县听着夫人的话,面上含笑的低头喝茶。
刘夫人笑着问:“要说做媒,我这里倒是知道几个好人家,不过我记得安县尉家有三四个女儿,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个?”
刘知县放下手中的茶杯,“他家三女儿。”
刘夫人眼睛里一闪而过的明悟,她转头看了一下站在自己身边的陪房。
陪房悄悄退身出去,紧接着一个小丫头不动声色的接替对方的位置,站在了刘夫人身后。
刘知县对这一幕无知无觉,他坐在那里感叹道:“水车一事对我来说或许是个转机。我让人查了查,发现水车多出现在南方,灌溉农田极为便利,没想到咱们这里竟然也能用。用水车引水,挖渠灌以农田,这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件事若是能通到上面,或许我就能升迁了。”
刘夫人微微一愣,接着露出大喜之色。
“我大哥如今在吏部任职,不如我修书一封把这件事告诉大哥,说不准到时还能帮老爷一臂之力。”
刘知县笑着道:“那就劳烦夫人修书一封给上京城的大哥了。”
刘妇人握住刘知县的手,道:“夫妻本为一体,咱们夫妻相伴十几余载,老爷何必说谢。”
刘知县仰头长叹,“执子之手,夫复何求啊。”
刘夫人笑道:“老爷这些年在宁隆县的功绩,我相信上面都能看到。再则《论语》中有言‘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妾身认为老爷这些年在为朝廷选才上是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况且老爷还做到‘不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您是宁隆县百姓的父母官的同时,还和从前一样,是个品行端正的君子。老爷这些年真正做到了行有所止,欲有所制。”
刘知县看向夫人一脸感动,“知我者,夫人也。”
夫妻二人相伴说了好些话,刘知县有些困顿,“夫人,咱们去歇息吧。”
刘夫人站起来笑道:“我身子还没痊愈,晚上容易醒,怕惊扰了老爷。我今天早上听人说陈姨娘身子不大爽利,老爷不如去陈姨娘那边看看?”
刘知县想了想,“好吧。”
随即又嘱咐刘夫人身边伺候的人,要她们好好伺候夫人。
刘夫人刚回到正院就见陪房急忙忙的走过来。
陪房走到刘夫人身边,凑近些压低声音说道:“顾秀才拒了婚事的事情,奴婢已经让人传到陈姨娘那边了。这些年陈姨娘仗着夫人身子不好,身边又养了个哥儿,嚣张跋扈的很,这次肯定能让她栽跟头。”
说完后,陪房直起腰身站在一旁笑着道:“今年过年的那几天夫人去寺庙求签,那签文上说夫人今年遇贵人,如今那顾秀才可不就是夫人的贵人吗?”
刘夫人点了点头,“听说顾秀才的夫郎开了一个面馆?”
“是饸烙面馆,听说生意红火的很。”
刘夫人道:“明天让人去面馆里卖碗面,要正大光明的去。”
陪房笑着点头,“小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