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2)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老二不愿意去,“我才不去,大姐脾气又不好,我去肯定得挨骂。”

王桂花听见这话,气的简直想打她,一想又在饭桌上,压下脾气,“姜余去叫。”

姜余放下手里的筷子,去叫大姐起床。

推门进去,就看见屋里的床上还睡着一个人,姜余站着门口,大声道:“大姐,你今天不是说去赶集吗,伯母让我叫你起床,怕你赶不上去县城的牛车。”

话音一落,姜余就见被子动了动。

“知道了。”

姜瑞莲闭着眼睛说了一声。

姜余听她应声,于是就找个了凳子,坐在门口,背对着屋子,低头开始等她。

他现在如果一个人去吃饭,伯母肯定还得说两句,所以他得和大姐一块去吃。

十七岁的姜瑞莲,长相清秀,五官端正,再好好的打扮上,便是村里长相最标志的姑娘。

她收拾的很慢,洗完脸,慢慢的开始梳头。

姜余听见动静,转头看过去,就见大姐坐在凳子,从她面前桌子上的一个盒子里拿出绢花插在头上。

紧接着大姐又从一个上锁的小箱子里,拿出一个小罐,打开罐子指尖小心翼翼的取出里面的东西,对着铜镜把东西仔细的涂在脸上。

姜余听大姐炫耀过,那小罐子是从县城胭脂铺里买来的,不到巴掌大的一小罐就要三十文钱。

姜余低头,一个鸡蛋四文钱,行情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三文,这么一小罐的东西,都快赶上小半篮子鸡蛋了。

王桂花从外面一进来,就看见姜瑞莲不紧不慢的涂脸,又看见姜余坐在一边等她,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我们都吃完了,你三弟也要去村口坐牛车去县城私塾,你怎么还慢悠悠的。”

附近村有户人家专门做载客生意,每日定时从几个村的村口路过,并在路过的村口停一会儿,想坐牛车去县城的,掐着时间点坐就成,价钱也不贵,只要一个铜板。

姜瑞莲一听立马就急了,放好东西,急匆匆的就往外走,“什么?要走了!我也要去县城。”

王桂花连忙拉着姜瑞莲,“你去县城干什么?”

姜瑞莲一脸着急,“娘,你别拉我,我昨儿就和别人约好了,今日去城里赶集的。要是晚了,我就赶不上牛车了。”

王桂花拉着她不松手,“你还没吃早食呢。”

姜瑞莲哪里还顾得上吃饭,挣开王桂花的手,从床褥子下面翻出一条玫红色的手帕,就急匆匆的往外走。

“不吃了,不吃了。”

最后王桂花追出门,往女儿手里塞了些铜钱,又看着村口的牛车离开才往回走。

姜余看着大伯娘跟着大姐出门,他脚步如常走进了堂屋去吃饭,桌子上放着一个空碗,里面有些菜还有一个掺面饼子。

这些一看就是大伯母给大姐单独盛出来的,现在大姐不吃,正好便宜了他。

姜余开始收拾堂屋的桌子,他如果在这里吃,大伯母一会儿回来,看见他指不定又得骂,还不如直接端去灶房吃去。

等王桂花回来,堂屋早就就被收拾好了,一转身,就见姜余背着个箩筐。

姜余道:“伯母,我去山坡上挖些野菜。”

王桂花坐在屋前的小板凳上,拿起放在篮子里的线团开始缠线,闻言头也不抬的道:“去吧。”

姜余走出门,出村没多远,就是一个山坡,上面野菜比较多,他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蹲在下开始挖野菜。

……

初春,山坡上野菜发的多,加上姜余做惯了这种活,很快就挖了小半框。

把铲子放进背篓里,去下面小溪流里洗洗手,找个有树的地方坐下休息。

坐下以后,姜余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放着几张纸。

这些是姜知遇练字时抄写的纸,原本是要当柴火烧了的,让他偷偷留下了。

他去县城跟着大伯母摆摊的时候听人说,在铺子里做工的都得识字,那些打杂的伙计一个月能挣半吊工钱。

他想着,如果自己在多识些字,是不是以后也能到那些铺子里找个活计,一个月也挣半吊的工钱。

他亲娘认识一些字,因此小时候学过一些。到了大伯家以后,三弟姜知遇有时候空闲了也会教小弟识字,可是小弟不是个读书的料子,静不下来。

他在旁边一边干活,一边竖着耳朵听,再加上他有认字的基础,时间长了竟又多认了不少字。

这张纸上写的是三字经,姜余现在已经基本全认得了。

他一边看着纸,手里拿着一个木棍在地上划,嘴里还一边嘟囔着念叨。

“听说吗?长坪村顾屠户家出事了。”

“怎么没听说。我嫂子的娘家就是长坪村的,据说那顾屠户的儿子都快不行了。”

“我也听说了,说是病的很重,前段时间还去府城看病来着。”

“府城啊,那地方看病很贵吧?”

姜余听到有人说话,转头看过去,就见村里几个阿婶凑在一起,边挖野菜边说话。

因为他的位置比较偏,一时间众人没发现他。

其中的李婶子道:“那顾屠户就那么一个儿子,据说病的都快死了,前些日子去府城里看了大夫,然后买什么人参,听说给那顾家小子吊命用。”

“啊!还有这事!”

“那岂不是,看一次病就把家底都掏空了?”

李婶子看其他人都附和自己,忍不住提高了嗓门,大声道:“那顾屠子从府城回来以后,把家里的猪全卖了,还把骡子也卖了,就为了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