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271)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顾文承:“你说香皂啊……”

刘鹤年:……

顾文承自知失言,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顾文承轻咳一声,道:“那个图就剩下最后一些收尾工作了,很快就能画好,但是有关粤西那边的水系地理的书籍和地域图很少,我有些地方没没有搞清楚。”

此时一旁的翰林学士高拱开口,“我记得鹤年你对地域图也很几分研究,这几天就你和小顾大人一块做地图吧。”

刘鹤年点头,“这个自然可以。”

顾文承立马对刘鹤年拜礼,“多谢刘大人帮我。”

高拱看了一眼昏倒的陈金墨,叹了一口气,吩咐仆从,“赶快把陈大人抬到一旁的暖阁里,再派人去请个太医过来瞧瞧。”

一伙子在翰林院侍奉的仆从合力把陈大人抬去暖阁,又去请了太医过来诊脉。

下午,司礼监的一位随堂太监冯公公就找到了顾文承,目的自然是为了肥皂和香皂而来的。

而且这位冯公公说话相当客气,明明肥皂和香皂还没入内庭,可在冯公公嘴里却像是肥皂生意在内庭广受好评似的。

晚上,顾文承回到家,一家子坐在饭桌前吃饭时,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顾文承说完发现所以人都不说话,反而直勾勾盯着自己看。

“你们不开心吗?”

姜余此时才喃喃开口:“文承哥,你刚刚说咱们家的肥皂被皇上看了,以后皇宫里要用肥皂!”

顾文承点头,“对。”

“嗝!”姜余被惊的打了一声嗝。

然后屋里其他三个人都高兴炸了。

文渊直接蹦了起来,“我的老天爷,咱们发达了。”

文华一脸不可思议,禾姐儿高兴的拍手。

姜余一边打嗝一边问:“陛…嗝~陛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顾文承给姜余盛了一碗热汤,端起来递给他,“别着急,我慢慢和你说。”

顾文承把今天除去陈大人的事全都和姜余说了说。

姜余灌下去一口热汤,脸颊处兴奋的红扑扑的。

顾文承道:“这次其实也是碰巧了,陛下有意削减宫中开支,正好瞧见了咱家的香皂,香皂肥皂物美价廉,即便是宫里的主子们不用,但却可以给丫鬟太监们用。”

文华笑道:“就是大头了。就像那些大户人家,主子才几个人,人数最多的还是下人 。”

禾姐儿点头,道:“可不是嘛,就像经常买咱家肥皂的抚国公府,听说单单是他家小姐身边就有十二三个人伺候。勋贵人家都能这样,皇宫只怕侍奉的人更多。”

文渊兴冲冲的问,“文承哥,那小余哥以后是不是就是皇商了?”

姜余不懂这个,他只知道皇商都是做皇家生意的,他看向顾文承想听一听他的怎么说的。

顾文承笑道:“咱们算户部挂名的行商。”

顾文承一边说着,一边给姜余夹菜,示意他趁热吃饭。

姜余心不在焉的拿起筷子,眼神却一直看向顾文承。

顾文承道:“其实朝廷上下根本就没有皇商这一类说法,司礼监下面有几家指名帮宫里采买东西的人家,他们从司礼监支取银子帮宫里采买东西,有了一部分特权,又借着这个由头对铜铁、茶马、丝绸、盐等垄断经营。

往小了说,例如庆州林家这样的商户,他们是做出海采购贸易的,像是从荷兰暹罗那边进供来羽衣羽缎都是林家管着。往大了说,各地的织造局,都是为宫供应各种丝绸面料特立的衙门,而且织造郎中是正五品官职。”

顾文承这段话,让禾姐儿听了,微微皱起眉头,“不是有规定商户人家不能做官吗?那织造局也是生意买卖,怎么织造郎中就是官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文渊吃了口菜道:“嗐,做买卖的人和做买卖的人可不一样,民间买卖人肯定是不能和皇家买卖人相提比伦的。”

姜余立马看向文渊,轻咳一声,“文渊!”

顾文渊一顿,自知说错话了,小余哥警告过他很多次,有些事自己心里知道就行,不必也不能说出来。

顾文渊拍了一下自己的嘴,“瞧我这张破嘴。”

姜余对禾姐儿道:“皇商有朝廷特许,替皇家办事自然和普通商户不同,皇家给些恩典也无可厚非。”

禾姐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表示自己懂了。

文华看向顾文承又道:“所以,官府压根从来都没有皇商这种叫法,都是那些人扯了张虎皮,在外给自己谋好处,所以才会称呼自己为皇商,目的是告诉旁人他们的身份,他们好做生意。”

顾文承点头,“是这样没错。”

姜余问:“考司礼监的商户是这样,那在户部挂名行商的呢?”

顾文承道:“户部挂名行商也可以叫官商,一共分两类,其一是户部挑头,商人从户部领钱,比如上京都封家的封氏商行,他家平日里做宫里买卖鲜菜生意,他家提供鲜菜,户部掏钱买。其二就是藩司衙门挑头,将海外生意包给一个商家去做。”

姜余想了想,最后总结道:“所以皇商是在司礼监下面,而户部挂名行商是在户部下面。但是司礼监直属皇宫内庭,皇商和太监们打交道,太监总官又都是皇帝的人,所以皇商的地位更高一些。”

顾文承点头,“聪明。”

姜余眼睛亮晶晶,“所以其实只要是和皇宫做生意,就都可以称呼自己为皇商,那我以后也是皇商了。”

顾文承就知道姜余肯定会高兴,“没错,因为是陛下点名要的肥皂,所以明日司礼监的人就会来,到时候跟着司礼监的人一块去户部办挂名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