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284)CP
…
有人说:“新上任的知州那么忙,怎么可能发现池塘的东西?”
姜余:“来人,把池塘的水全部抽走,把它填平。”
……
那些人:惊恐!
第134章 填池塘
大周朝改前朝行省制为承宣布政司,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之意。
承宣布政使辖区是地方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
而顾文承如今所在的禹州就是江右下面的一个属州,地域偏远,禹州周边环山,一个共二十六个镇,三百七十八的村,乡镇之间距离远,村庄分布零散,再加上之前的官员如同割草皮一般把禹州割了一遍。如今这禹州可以说是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因为府城管辖困难,因此特意设立了下属州用来管理。
州衙设有主官知州(顾文承本人),统领全州大小事务。
佐贰官两名,即副职和辅助官。也就是州同和州判,也能被称为州同知和判官。
然后就是属官,典史一名,典史是掌管缉捕、诏狱的属官,手下有几名胥吏及一些衙役和捕手。
再然后就是教职和杂职。教职教职是教谕、训导,他们没有官阶,是未入流,但是因为是读书人很受尊敬。杂职就多了,比如一州中的驿、税课局、仓、织染杂造局、河泊所、批验所、递运所、坝等部门,都会分别设一些人管理。
顾文承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州衙杂七杂八的人员加起来得有三四十号人。
而且今天上午,不仅是下面一众官吏想试一试顾文承这人如何,顾文承也在观察他们。
至于结果嘛?
顾文承嘴角勾起一个弧度,下属关系不合,他才能插手管理州中各事。
若是州衙的下属官们彼此紧成一条绳,那顾文承才会真的担心自己和小余的命,哪天就不明不白的没了。
顾文承手里拿着一本卷宗,这卷宗只有上册,但即便是只看上册,也能让顾文承眉头皱的死死的。
尽管顾文承对这里的穷困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在看见这里真实情况后,他还是忍不住心惊。
“农田一片似铁锈,贫困家庭悲苦忧。”顾文承在心中长叹一口气,他一手点着桌面,如今最重要的是赶快恢复生产,只要有吃的百姓就能活。
…
姜余和其他几个人坐在抄手游廊上,手里拿着个梨啃。
“这府衙修的可真好。”江朱道:“瞧这木头,可都是上好的老木。”
凝姐儿道:“屋檐上的瓦当走兽也都是费了功夫和心思的。”
禾姐儿看向小余,“小余哥,我看那池塘造景的院子修的挺好的,你真的要把那池塘给填了啊?”
姜余咔嚓一下啃了一口梨,甘甜的汁水充斥口腔。
“是啊,那个院子太浪费了。”姜余一边吃一边道:“你们别光看那院子好看,后期的维护和保养都是很费钱费力的。如今那院子这么久没有被打理,咱们若是想用,首先就得花钱请人好好打理一遍,咱们干嘛浪费那些钱,还不如直接填了拉倒。到时候往院子种些花,咱们以后做肥皂还能用上。”
几个人听了,全部认同的点了点头,一致认为还是种花更实惠一些。
姜余叹了一口气,“其他的还好,我就是听不懂这里的人说话。”
禹州本地人说的不是官话,姜余感觉很不方便,那些人说话慢些还好,要是说快了,他压根一个字也听不懂。
下午顾文渊就去找了个管事,作为府中的新管家,然后又去找了个几个人工人开始清院子。
…
晚上,一户豪华的宅院里。
州判王大人看向面前的管家,“什么事?”
管事道:“老爷,您这些日子让小的帮忙听着府衙里的动静,今天小的探查到,府衙从外面找了几个工人,说是要整修一下府衙的院子。”
王大人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这位新上任的知州大人是从上京城来的,重新稍微整理一下住的地方也很正常。
这位顾知州和上一任的草包知州不一样,是个有心机、有后台的。
王州判叹一口气,他总觉得这位顾知州是有备而来啊。
而且对方今日一天给县衙的官吏们布置的不少工作,而如今州判王大人的工作就是查清楚今年禹州下面所有村子的耕种情况。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大人明白自己这几天最起码也要顺着知州大人,别让对方把火烧到自己这里,他可不想当对方杀鸡儆猴里的那只“鸡”。
王大人打了个哈欠,“行了,你继续找人暗地里盯着,记住要盯着着县衙往外运的大件东西,尤其是铁皮箱子,要格外注意。”
管家虽然觉得老爷说的“铁皮箱子”有些奇怪,但他还是点点头。
“小的明白了。”
禹州府,顾文承短短三天就在把一众闲散的官吏折腾的不轻,而姜余在后面也把这院子拆了个七七八八。
那些假山石头姜余没舍得让人折旧卖出去,而是把几个假山石拆开,在分别队成几个造型,让人往其他院子里垒一些。
看着院子抄手游廊左边堆叠的小假山,姜余满意的点头,“不错。对了禾姐儿,还有一组假山石,待会儿让人往你住的小院里也堆一个。”
禾姐儿点头,“行啊,我还以为假山都是整块大石头呢,竟然是用大大小小的山石堆起来的。”
姜余道:“也有那种用大块石头做的假山,只不过这里的假山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文承哥说这叫‘叠石造园’,不过我也不懂。把这些石头分开,每个院里放一些还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