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330)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姜余转头看向顾文承,眼里如同藏着一缕和暖的春风,“文承哥开心吗?”

顾文承看着姜余的笑脸,点了点头。

然后姜余就笑的更开心了。

顾文承叹一口气,“你啊,把我想的也太好了。”

姜余有些没听懂顾文承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什么?”

顾文承笑着摇摇头,把姜余揽在了怀里。

“没什么,我也高兴。”

高兴自己这么多年在姜余心中依旧是洁白无瑕、忠义两全、无私奉献、热爱家族的顾文承。

其实原本顾文承在提议让在顾家老宅旁边建祠堂的时候,他本意是在想给顾家族人找些事来做。

那时间顾家族人因为卖糖在村里属于富裕的群体,加上顾文承高中,为了避免自己在未来的日子要给这群人解决麻烦,也为了避免这群人日后成为自己的累赘。

于是顾文承就提出了建学堂的计划,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最后还不一定有结果的事。

只要顾家族人把精力和钱财投入下一辈人的读书中,肯定能少惹麻烦。

而这时候顾大伯的大儿子一家进入了顾文承的视线。

顾文承直接顺水推舟的建议大哥一家去府城发展,让玟哥儿去府城读书,顺便也给在长坪村顾家族人们立一个现成的榜样,让他们把心思用在正经地方。

如今玟哥儿考上秀才,脱离了普通农户的身份,已经证明了当初顾文承选的“榜样”没错。

顾文承相信,等自己家这封信传回长坪村之后,顾家族人肯定会再次掀起一波“鸡娃”热。

第156章 中间商

明州织造第一次和外邦商人做生意,就赚了不少钱,而且已经开始有外邦商人开始预订丝绸了。

顾文渊和禾姐儿两个人外邦话学的不错。

姜余在顾文承的帮助下,只能说略通一些外邦话。

明州织造局内,姜余坐在主位上,看着下方的各位管事。

姜余道:“胡管事,招收织工的事情做的如何了?”

胡管事刚想站起来,就见姜余抬手,“不用起身,坐着说。”

胡管事虚虚坐在椅子边缘,表情恭敬的道:“启禀主事,这个月织造局新招了两名技艺精湛的织工,八名普通织工。”

姜余点点头,“工人既然在咱们织造局干活,他们的生活织造局也得负责。从今天开始,织造局外办男学堂和女学堂,学堂里只招收七岁到十二岁的孩童,学堂内除去教授识字和算术之外,还有开设丝织课和染色课。”

姜余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

胡管事呆愣愣的问:“这学堂只收织造局干活人家的孩子吗?”

姜余道:“织造局人家的孩子入学堂不收入门费,其他想要入学的需要交费。详细规定等我后面在细想一下。”

胡管事:……“属下明白。”

姜余继续看向绣织坊的管事,“绣织坊不仅仅只一味的强调质量,还要加强创新。尤其是进供的布匹,工艺创新觉得能让贵人们眼前一亮。”

绣织坊管事脸上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

姜余知道他想说什么,“我知道你的顾虑,你是想说给上头的布都是有特定规格的,这是规矩不能改,但普通宫绸上的丝织绣花样式却可以创新。告诉下面的人,若是有人能做出新的花样,织工本人一次奖励十两银子,若是能顺利入得贵人青眼,绣织坊得赏。”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对绣织坊管事投去羡慕的目光,这是有额外钱拿的活啊。

绣织坊管事立马点头,“属下明白了。”

姜余紧接着看向顾文渊,如今织造局海外出口坊的管事正是顾文渊。

“上次出口丝绸的事办的很好,以后再接再厉。”

顾文渊微微挺起胸膛,“是,主事。”

姜余又道:“外邦人的审美有时候和咱们不太一样,咱们毕竟是开门做生意的,你让你手底下的人多和外邦人交流,问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布,织造局多做一些外邦喜欢的布匹。”

顾文渊眼睛一下就亮了,“好,我立马就去办。”

姜余又看向下一个人,继续吩咐自己的命令。

“……”

三个月后,织造局下属学堂开办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大街小巷。

明州这边因为丝绸产业发达的原因,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织布,如今听到这个消息,很多脑子活泛的人纷纷心动了。

既然是织造局下属的学堂,那他们的孩子若是在学堂里学几年出来之后,会不会能进织造局干活。

若是进不去织造局,能进织造局下面合作的布坊干活也好啊。

他们可听说了,在姜家布坊干活的织工,一个月能赚半吊工钱,布坊还会每天免费提供两顿饭,过年过节布坊还会发糖、米、油、布四样东西。

如今凡是在姜家布坊干活的女工,说媒的媒婆都快把女工家门槛都踏破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姜余在织造衙门里。

他坐在郭大人下方的椅子上,看着手里的信纸,脸上露出古怪的表情。

“苏州织造想要让我们帮忙介绍外邦商人?”

郭大人脸色也露出无奈的表情,“这也是没办法,大家日子都艰难。苏州织造和咱们明州织造的情况其实差不多。高祖皇帝在位时期江南四局的织机数额有两千三百余张,如今只有不到八百。织造经费来源完全靠工部和户部下拨官款,虽然各局分配官款额度有所不同,但这些年官款费用逐年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