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66)CP
帮工赶紧就要出去看,“师傅您别生气,我这就去看看他们两个回来没有。”
话音刚落,姜余就看见从后门的位置,匆匆的走过来两个半大小子。这两个小子还抬着一个用木头做成的架子。
那帮工赶紧道:“师傅,师傅他们两个回来了。”
中年男人轻踹了他一脚,骂到:“还不赶紧去接着,然后把新的合烙床收拾出来,压面的地方抹上油,你们几个再把厨房那个坏的赶紧拆下来。”
众人连忙答应,整个厨房顿时开始热火朝天的忙活起来。
姜余原本都想离开了,但是在听到他们在说饸烙床的时候,原本想要离开的脚步微微一顿。
紧接着,他又听到那个厨子吩咐身边的人道:“前厅那边还有人等着饸烙面呢,现在面条做不出来,你们几叠可口的小菜和一壶烧酒,先给人家送过去,并赔罪道歉。”
顾文渊此时也明白,大概发生了什么事了。
厨房做饸烙面的工具坏了,现在才刚刚让人搬过来,但是也耽误上饭,于是厨房的师傅便让人给他们送过去点小菜赔罪。
既然他们连赔罪的事都想好了,自己这边自然也不能捉着不放,还是赶紧离开的好。
顾文渊拽了拽身边的姜余,想让姜余也赶快离开,结果发现没拽动他。
【作者有话说】
牛车的载荷是作者编的
作者查了一下资料,车辆直径约1.5米的车板,由一头牛拖拉,载重量可达1.5吨=3000斤
因为作者考虑这是劳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所以作者设定本章的一个牛车,载荷约为九百公斤。
另外有报道称,如今咱国的实验田亩产甜菜可以高达七~九吨。
作者按照如今的小麦来换算,现在小米一亩平均产量为1200斤,古代亩产200斤就算多的,也就是6:1的比例。
所以作者胡乱换算一下,本文的甜菜亩产为1.5吨,也就是3000斤 。(以上都是蠢作者自己瞎算的,大家看个乐呵就行)
另外:作者在线求收藏,求评论~
还希望各位小可爱多多评论哟~
第32章 走水路
顾文渊有些疑惑的看向姜余,似乎很不理解为什么姜余突然不走了。
紧接着他惊讶的发现,姜余不仅不走了,竟然还主动走向厨房的方向。
“小余哥……”
姜余出现在厨房门口的时候,里面的人皆是有些摸不到头脑。
毕竟这里是后厨,客人是不能随意进来的。
姜余先是给里面的大厨拜礼,然后道:“您是客栈的大厨吧,小子姜余,昨天晚上吃了您做的一碗饸烙面,那面条筋道弹牙,卤子咸香可口,很是不俗。”
大厨看着眼前这个少年说话的样子,还有刚刚他行的拜礼,一举一动能看出来对方是个读书人,因此并没有直接让姜余出去。
姜余道:“师傅做的饸烙面里,是加了酱油熬煮了吧。”
大厨上下打量了眼前的少年,心想这小子倒是一个味觉敏锐的。
“你能尝出来?”
姜余目光清明的看着他,脊背挺的笔直,如同一棵生长旺盛的小白杨。
“《山家清供》中曾经提过‘做羹用酱油煮之妙’,我当时尝的第一口,就觉得您做的卤子,和其他地方卤子的滋味完全不同。”
李大山没读书什么书,只是略微识得几个字罢了,但是他对读书人却很敬重,听到对方夸奖的话,心里很是高兴。
“我是个厨子,自然是把饭食往好吃了去做。”
姜余客气的道:“刚刚我听到您说店里的饸烙床坏了,那我们就先不吃饸烙面了,随意上些其他午食便是。”
厨房的几个帮工们还在忙活,他们把新买过来的饸烙床用东西上下搓一遍,避免木制的器具周围有小刺。
压面的地方再抹上一些油,轻微的保养一下,避免待会儿压面的时候面团和木制的器具相粘连,而原本旧的饸烙床已经拆好,放在了地上。
此时听到姜余这么说,手里的动作纷纷放慢了些,朝他看过去。
李大山“嗐”了一声,道:“是我手底下的这帮小子干活不中用,连饸烙床坏了也不当心。你们点的饸烙面,那就吃饸烙面,我先让他们送过去几个小菜,饸烙面一会儿就好。”
李大山一说完,旁边擦拭饸烙床的几个帮工,手下的动作便更麻利了。
姜余想要推辞,“这……”
“就这么定了。”李大山拍了拍胸脯,一副说一不二的架势。
姜余只好应下,“那就麻烦了。”
李大山摆摆手,“今日之事,本就是我这里的过错,何来麻烦一说。”
姜余笑着:“听说饸烙面是府城的特产,我在老家的时候连听都没听过,到了这边还是第一次吃到,滋味果然和一般的面条很是不同。”
李大山略显自豪的道:“饸烙面可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凡是外出到了永平府吃过这饸烙面的,没有一个人不点头夸赞。”
姜余点了点头,“的确,那饸烙面再配上您这边炒的卤子,就更香了。”
姜余这句话简直像是打开了厨子的话匣子。
李大山笑着道:“那可是我自制的卤子,整个府城除了在我这客栈,其他地方吃不到。”
姜余听出了这厨子话中的语气的骄傲。
“哦,没想到那卤子竟然还是师傅自己的独门手艺?”
李大山被读书人奉承还是第一次,脸上的笑容得更灿烂。
“我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呆在锅灶前琢磨吃食。以前府城这边全部都是咸卤,我就想着往里面加些肉,在改良一下配方。自从我这客栈换了卤子以后,很多不住店的本地人,时不时都会跑到这里来吃碗饸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