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94)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陈秀才给王桂花行了个书生礼。

“王婶子。”

“唉。”王桂花笑着把两个人迎进去。

【作者有话说】

注;

“郎”也是一种尊称和美称,用于称呼优秀的青年男子。在爱情方面,“郎”常用来称呼情郎或丈夫。

所以,文里姜瑞莲经常称呼陈秀才为“陈郎”

感谢最近几天各位小可爱的评论和海星,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47章 确定生意

三天流水席已经过了,长坪村的日子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顾母在收拾屋檐下的东西,姜余在打扫灶房的地面。

突然外面来了一个人,那人道:“请问这里是顾屠子家吗?”

顾母看着那人,点头道:“对,这里是顾屠子家。”

姜余从灶房出来,就看见一个熟悉的人,是小河村的李叔。

李叔和姜家大伯带些干亲,算是村里和姜家走的挺近的几户人家之一。

“李叔,您怎么有空来了?快来喝些水吧。”

李叔看向姜余,笑道:“我是来通知喜事的,下个月二十六,是你大姐的好日子,嫁的是野鸭铺的陈秀才,到时候记得去吃酒啊。”

这些日子忙活的,姜余都快忘了大姐姜瑞莲也要成亲的事情了。

不过,他之前听说大姐要嫁去县城,怎么如今又变成嫁去野鸭铺村了,难不成那陈秀才的老家在野鸭铺?

“好,我记得了,多谢李叔来通知我们,李叔进来坐坐吧。”

“不了,不了。”李叔摆摆手,“我还得去通知其他人呢,就先走了。”

等李叔走了以后,顾母才问:“这是你家亲戚?”

姜余点头,“李叔是小河村的本村人,和我大伯有干亲。”

姜家本来就是外迁到小河村的,本家没多少人,平时走的比较近些的亲戚们,大多都是大伯母王桂花那边的人。

所以来长坪村通知姜余的事,自然就落到了李叔这个作为姜大伯干兄弟的身上。

顾母点头,她知道姜家的大姐儿,那原本自家公公在世时给儿子订下的那个媳妇,儿子的终身大事她自然会时常留意着。

之前她还觉得那姑娘挺不错,但是自从发生了换亲的事,她就不太喜欢了。

而且,小余被聘过来也才小半年,那姜家一个普通农户,大女儿就能找到一个秀才嫁出去。

顾母心想,估计在自己还没去姜家上门提亲的时候,姜家就已经给自家大姑娘找好了婆家。

野鸭铺那个村子她也听说过,虽然都是宁隆县下面的村子,但是却是属于不同镇。

而且野鸭铺的地方也偏僻的很,距离他们这边有五六十里地,距离小河村就更远了,要是走路过去,脚力快些也得走大半天。

而且不是她看轻姜家和姜瑞莲,那姜瑞莲一个农户出身的普通女子,怎么可能那么轻松的就能嫁给一个秀才。

所以顾母心里才会觉得,那姜家夫妻恐怕是早就给姜家大姑娘找好了婆家。

等到自家上门去提亲的时候,看自家礼钱出的多,姜家夫妻舍不得放弃自己给的高价聘钱,于是就想出了换人的主意。

不过,也多亏换人了,否则自己儿子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顾母在心里打定主意认为姜余是自家的福星。

“这成婚的日子够快的,也就一个多月吧。”顾母道。

随即,顾母又看向身边的姜余,心里越发心疼他的遭遇,在那种人家过了这些年,肯定受了不少委屈。

姜余点头,“的确很快。”

姜余其实没太在意,他和姜家那些人这些年本来就没多少情谊,唯一的养育恩情,也在自己被“卖”十两后消失殆尽。

大姐成亲就成亲吧,反正他到时候也只是去走趟亲戚而已。

姜余很快就把这件事拋在了脑后,他最近忙的很,因为顾文承就要去县学读书了。

县学虽然免束脩费,但是吃饭、住宿、笔墨纸砚这些花销都得读书人自己掏。

其实也可以住在县学,但是毕竟不方便。

文承哥之前在县城租的房子就正好可以住,况且姜余也决定要一起去县城。

到时候他不仅可以照顾文承哥平日里的生活起居,还可以做一点小买卖。

这么想着姜余重新走到了灶房,他最近已经找怎么可以使饸烙面又好吃,有能降低一些成本的办法了。

锅里白色的骨头汤熬好,姜余把大骨头捞出,再把骨头汤盛出来,另外又切了一点猪肉备用。

然后姜余就开始准备香料,这些香料都是文承哥教他的,里面大多数都是从县城药铺里买来的药材。

之前他看见这些药材时还有些犹豫,但是自从上次用这些香料炖了一次肉,那炖出来的肉,简直是惊为天人。

吃到肉的第一口,姜余就彻底明白,这东西真的能炖肉,并且还十分香。

香料有:葱,胡葱,姜,八角,花椒,小茴香,草果,肉桂,香叶,茯苓,白芷,丁香,白芍,陈皮。

其中还有一味叫番椒,这东西也是文承哥去药铺买香料时恰巧碰见的。

那药铺里抓药的小童说,番辣是他师傅的一个同门去南边走方行医时恰巧遇见的。

那郎中发现番辣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脾胃虚弱,这才带了回来,又给了抓药小童的师傅一些。

姜余先用清水把香料洗泡一边,一是去除灰尘,二是这样下锅炸的时候,不易炸糊。

起锅烧火,姜余把猪油放进锅里,等里面微微开始冒些小泡,就放入葱和胡葱开始炸制,等葱的颜色发黄发焦在把它们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