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130厘米备忘 gl(40)+番外
而且客观来说,他们现在无需为安置方秀的问题头痛,还避免了很多应付媒体的麻烦,能专心做研究多好啊。
“古小姐。”趁散会的时候,方秀悄悄叫住古芝蓝。
“发布会的事真的很对不起。”
“算了,都过去了。安排你出镜也只是噱头,没什么损失。”这是实情,古芝蓝实话实说。
“谢谢。不过……”看着其他人都离开会议室了,方秀才接着说,“我知道你很生何荷允气。但其实,她对发布会很上心的,那天的直播她从头到尾全看了,一分钟都没有落下。”
“嗯?”古芝蓝等着她接下来的解释。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讲人撂担子会给大家带来很多麻烦。她说,你和司博士会处理好的。”
“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有那个笨蛋会每次都给她善后。”
“嗯。阿允说,林叔叔执意要为她铺路,可她不想,她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司博士。司博士从小就只会闷头做事,什么都不会争取,很吃亏。如果阿允一早拒绝当主讲,那只会变成林叔叔是主讲。”
“如果她临阵逃脱,就只有司一冉能替她?”古芝蓝接了下句。
“嗯,她是这么说的。”方秀浅笑,“你真的很了解她们呢。”
很了解吗?
“认识久了总会知道些的。”古芝蓝说。
“阿允还说,其实她的算法还很不完善,但她怕再拖下去,你的公司会破产。”
听到这里,古芝蓝眉头皱了一下,连同心也紧了一下。方秀顿了顿,继续说:“所以她没时间慢慢完善了,把赌注全押在司博士高超的操作技巧上。她说,我能获救,全靠司博士在解冻过程每一步都判断正确,这个主讲留给她也是理所应当的。”
古芝蓝有点惊讶——报告上可不是这样写的——司一冉写的报告。
方秀竖起食指放在嘴前,眨了一下眼:“别让她们两个知道我跟你说了这么多,至少别让司博士知道。”
“行,我明白了。”
古芝蓝想了想,又问:“为什么要告诉我?”
“是我觉得要跟你解释清楚。阿允不介意别人记恨她,但我想,不清楚原因的话,你心里肯定不好受,那多不好。”
“知道了也不见得好受。”
“嗯?”方秀疑惑,“我想着你们三个关系这么好,了解原由后会消气。”
“关系好?”
“我猜错了?研究组里只有她们两个叫你全名,我还以为……”
“没什么要好,只是同学而已。”
……
古芝蓝留意到了称呼上的差异:司博士、阿允。
诚然,听了方秀的解释,她生气的原由化解了一半,可又多了些不知哪里来的怄气。到头来全部事件都在何荷允的计划内,大部分冲突的问题,都被相对最优化地解决了。
古芝蓝气自己竟然没看穿。
如果自己在何荷允的位置——古芝蓝想,她也不会把这层考虑透漏给研究组的任何一个人,因为那样对司一冉不好,林叔叔在面子上也下不来。
离开时,经过实验室,隔着玻璃墙看到何荷允、司一冉和另外几个研究员正围着电脑讨论。何荷允指着屏幕在解说着什么,周围的人频频点头。
古芝蓝忍不住心里骂了一句不着重点的——你拿我的发布会,为你的发小铺路?!
她没有驻足,只维持原速从实验室窗前走过,高跟鞋的声响均匀地在走廊回荡。然后无奈地笑了笑,还不忿地轻叹了口气。
···
经过那天之后,发布会的事就翻篇了。遇到有合适散活,古芝蓝还是会像以前那样派给何荷允,自己也从中赚点中介。
听说方秀在小区附近的便利店做兼职,也算是在这个时代安顿下来了。
古芝蓝甚至还放话说,方秀可以到古诚来上班。毕竟以方秀的身份,很难像个普通人一样找工作。
不过方秀拒绝了,也是意料之中。
···
再下次与何荷允和方秀面对面接触,是与阿尔科基金会谈合作的时候。
阿尔科基金会拥有著名的人体冷冻实验室,自1976年开始,陆陆续续冷冻了几百例,全是希望生命能得到永存的富有之人。当然,他们至今没找到稳妥的解冻技术,也不敢贸然把依然支付着费用的委托人解冻。
而现在有了方秀这个成功先例,他们的合作意向很强烈,派人飞过来面谈了好几次。
负责对接的是一个叫斯特里普的中年白人,待人接物很到位。这次来,特意邀请古芝蓝的团队去位于斯科茨代尔的实验室实地研讨。
这是一个可以期待的合作,古芝蓝欣然同意,她打算带上司一冉和何荷允两个去参与研讨。
最后斯特里普表示,希望能与方秀本人简单见上一面。
无疑这将是一个表示合作诚意的举动。
如古芝蓝所料,何荷允不同意见面要求。
“你知道我不太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何荷允的原话。
以前的何荷允虽然会用各种方法影响他人的想法,但从来不会混淆“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也不会直接替别人做决定。可现在,只要涉及方秀,她就无法分得那么清了,也无法云淡风轻。
于是古芝蓝说:“或许你该问一下方秀本人的意见。”
她直觉觉得,方秀应该会有自己的想法。
然后,她直觉对了,方秀答应了。
见面就安排在常去的日料店——用筷子的菜系——共进晚餐。
另外,正好趁此机会让参与研讨的两位跟斯特里普先生见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