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桶间开始(165)
如此反复,直到每一宿。
“妈妈,冰面冻上了怎么办?”
梓夜把拉锁合上,让空间中重新变得暖和起来。
“先吃早餐吧!”梓夜拿出温暖的食物。
船被冻住,梓夜没办法把船收起来,但她也没有离开船体,反而是跟小男孩在一起窝了一周。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一周之后,梓夜确定海面已经冻得牢牢的之后才收起船上的装备,只把被冻住无法收起的橡胶船留下。
此时的梓夜已经穿上的应对极寒的装备。
将自己裹成熊不说,还要贴上各种暖贴。
脸上戴着特制的应对寒冷的脸基尼产品,外面再套上护目镜和柔软厚实的帽子,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外露的皮肤。
脚上的靴子套着能在冰上行走的防滑链条,里面穿着能够自发热的鞋垫,虽然外面空气寒冷会让自发热的鞋垫能量没那么强,但有热度从脚部传来也会让身体暖和许多。
此时他们乘坐在雪上摩托上,被冲走之后正努力的寻找回A国的路。
因为不知道大海之上还能遇见什么,梓夜两人身上除了防寒的装备以外,还有救生衣。
这样如果冰面没有冻结实,或者天气突然变化他们一时不查掉入海水中也能漂浮起来,总好过潜入海底。
毕竟海平面是冰面,若是掉入深海想游上来可没那么容易。
幸运的是,寒冷的冬天似乎是无法逆转的,天气越来越冷,海面冻得非常结实,这个天气甚至超过了她在核世界感受的核冬天的温度。
夜晚的时候在冰面之上搭帐篷,她甚至能够在冰面上点燃篝火,因为根本砸不穿。
海面之上,明明已经逐渐靠近人类领地,接近大陆,但反倒见不到活着的人类了。
末世第一百零三天,梓夜终于踏上了土地。
而这块土地,原本应该是内陆。
末世初期地震来临时,遭殃的并不只有海上国家。
在接连的地震与海啸之中,被灭国的有,被毁城的也不少。
据不完整统计,末世一个月之后,整个星球的土地面积就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
如今稍作休整,用一枚用过的打火机换了一个没有任何保暖设施的房屋。
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不光是缺少粮食,农作物都被冻结,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会打猎,非人类的物种几乎都成为人类的食物。
梓夜回来时,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物种都适应了寒冷的冬天,防寒物资如果紧缺,他们就扒掉动物的皮毛。
随着永冬到临,动物们最先完成生态的进化,严酷的冬天让他们的毛发旺盛,甚至可以向骆驼一样储存能量。
身体的脂肪变多,能够食用的肉质变少。
基本上打猎而来的生物看不到红色的肉块,而是雪白的肉。
即便这样,也是人类难得的食物。
因为没有农作物和植物后,所有的生物都进化成肉食动物,生态环境的恶劣让它们的战斗能力不断加强。
在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狩猎中,胜利的一方活下来,输掉的一方摆上餐桌。
这算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大自然还给人类留下了一线生机。
至少直到世界冻结成冰棍之前,人类还能勉强生存下来。
世界的末日从来都不是单发性的,每一个变化都能引来不同的连锁反应。
但生产力下降几乎是末日的主旋律。
在寒冷的冬季不光食物能够成为生存物资,包括各种保暖装备也同样。
就像梓夜手里用了一半的打火机,在末世也会成为非常难得的奢侈品。
梓夜并没有在城市待太久的时间,她只是稍作休整然后没有惊动任何人,继续赶路。
末世第一百五十六天,梓夜到达了原身的家。
此时冰雪已经覆盖到了城市二楼,二楼之下的世界被风雪覆盖,汽车已经无法运行,大部分的设施也已经被冻坏,甚至于人类连维修都做不到。
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人类以城市为标准,舍弃了大部分的城市设施,将人不断集中,试图用这种方法节省能源,度过严冬。
但梓夜没有选择集中度过,她回到了宿主原本的家,虽然一二楼已经淹没,但最下方其实已经结冰,而且雪的密度足够结实,只要不是特别重的物品,是不会轻易陷进雪里的。
将近半年没有使用过的大门早已被冰雪冻上,梓夜掏出骨刀将门边四周划开,好让门能够顺利打开。
原身的城市虽然不临海,但夏季几乎覆盖整个四季,所以末世初期来临时,缺少防寒物资的城市死了不少人,若不是后来从相对寒冷的城市运来了防寒物资以及生产物资的机械,只怕等梓夜回来时这个城市早已成为无人空城。
但即便如此,没有防寒设备的城市便是楼板的建筑也相对单薄许多,此时外面的寒风几乎透着墙面穿过来,整个屋子都透露出一股阴冷的气息。
梓夜将大门关上之后,先是将大门彻底封闭起来,再用最厚的棉被盖住大门,屋内的气温稍显回温。
之后梓夜又封住窗户的缝隙,尽量遮挡外面寒冷的风霜。
关闭不必要的房间,舍弃它们留出必要的生存空间后梓夜才取出取暖设备温暖房间。
在外面取暖时梓夜通常都会尽量使用无法在密闭空间使用的炭火,此时设备全开,将房间烘烤得暖烘烘的。
又取出帐篷和睡袋,用保温毯来隔冷。
之后梓夜才拿出男孩的课本,“来吧,学习。”
小男孩瞪大了双眼,看着梓夜得我目光活像看个魔鬼,他简直无法相信,在末世还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