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295)

报酬里还包含了四季衣裳。

在几个人看来,待遇很好了。

他们本来是职业士兵,都是在这次夺嫡之乱中负伤残疾的,乍然失去了饭碗,一个个正愁呢。

忽然李校尉给他们寻了新的饭碗,待遇还颇不错,大家都十分上心。

这四个人里年纪最大的才三十多岁。最年轻的就是陈六娘,才十八,比殷莳还小。断了条手臂,真是可惜。

李校尉的师父是个老头子,姓关。看着挺老的,可走路腰板正板正的。瞧着下盘就稳。

老关是签了身契的,他工钱比另几个人都低,但他在这里有房住,有饭吃,主家管衣裳。他的工作就是看门,也很轻省。

他年纪这么大了,完全是看在李校尉的面子上才签的他。

关系户。

只这样的大宅子殷莳自称“小门小户”,令几个人都额上生汗。

可又一想,她是从大官家里出来的。可能在人家眼里就是小门小户吧。

也都进过城,京城里经常一整条街都是长长的墙,只有一个大门的。真正的深宅大院。

殷莳又问:“都会骑马、赶车?”

几个人点头:“都会,都会。”

只有一条手臂的陈六娘更道:“我单手也能控马。”

殷莳问:“咱们这里,女子骑马方便不方便?”

众人:“?”

殷莳一笑:“其实我会骑马。只在城里的时候,碍于长辈管教,不大方便。如今我出来单过了,这里人烟比比城里稀少得多,景色也好。如今家里只有一架车和两匹拉车的驽马。我想着要是女子骑马不是大事的话,买几匹骑乘的马回来,闷的时候一起出去骑骑马,那多痛快。”

穿越十来年了,一直在深宅大院里过日子。

如今终于从重重围墙里走出来了,殷莳怀念起前世的日子来了。

可以开车独自旅行,也可以在俱乐部里骑马驰骋。

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几个汉子眼睛都亮了,包括一只眼的。

因为驽马是用来拉车的,虽然也不是不能骑,但那不一样。

真正用来骑的马是不一样的。

他们齐声道:“不妨事!不妨事的!想骑就骑!”

只有陈六娘年纪小,人老实,道:“不知道啊,妇人们都不骑马。”

殷莳微微一顿。

陈六娘道:“她们出门都是骑驴、骑骡子的。”

气得独眼人赶紧踩住他的脚。

殷莳莞尔。

作者有话说:

注:陈六娘,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古代士兵的名字。此处借用。

第160章

只是如今已经九月底,马上十月,天已经冷起来。殷莳便在考虑是现在就买,还是等开春了再买。

跛脚那个建议道:“买马驹子,便宜,养到明年正好能骑,还能养得熟。”

大家都道:“米堆最懂马。”

跛脚的这个叫作何米堆,他道:“马驹子便宜,虽要多养些时日,但吃的也少,其实是划算的。”

殷莳便问他养一匹马大约所需的饲料量,也都答的上来。

“何米堆。”殷莳开始派工作了,“你把马驹和成年马的饲养成本给我算出来,算一年的花销。还有其他需要的配套。家里是有马厩的,其他诸如马鞍、马蹄养护这些,养一匹马一年下来到底需要花多少钱,你给我捋出来。我看看,再决定买什么,买几匹。”

何米堆傻眼了。

原想着来了之后第一个活计可能是劈柴可能是担水,只万没想到是要他算账。在军里这也是文书才干的工作。

“我、我不识字啊。”何米堆急得直挠头,“我就只认识我自己的名儿。何米堆三个字拆开了,我也认不出来了。”

大家都笑了。

其实都是这样,不识字才是老百姓的常态。

“没关系。葵儿。”

葵儿应了一声,上前一步。

殷莳道:“这是我的丫头葵儿,她识字。你只管口述,把数目都告诉她,她来录。录下来我们算一下哪个划算。”

一个大姑娘居然识字还能写会算,几个糙汉子都肃然起敬:“葵儿姑娘。”

葵儿笑着摆手:“叫我葵儿就行。”

葵儿在沈家待了这么久,做璟荣院的大丫头,不光手底下十来个婢女听她指派,大丫头们还要协助殷莳理家,常跟管事娘子们打交道。葵儿如今说话做事都大气起来了。

看她说话气度,汉子们心想,无怪乎都说宁娶大家婢。

这个活儿便派给了何米堆和葵儿。

余下人暂没有被派什么具体的活计,但大家都是勤快人。

先是把车马院打扫干净了,车子擦洗过,各处卯榫都检查,该敲打的地方用裹了厚布的锤子敲打,车厢动起来的吱呀声就小了。

又轮着劈柴,打水。

葵儿汇报说:“灶下的刘娘子直呼够用了。他们几个说,不如趁现在暖和,把一冬天的柴都劈出来,胜过冬日里冻着手再劈。咱反正房子多,我叫他们专门收拾出一间院来放柴火,吓,堆得可整齐呢。”

“又挪了个水缸过去,放在柴房外头灌满水,说防火。”

“很能干呢。”

“就是干活干累了,脱了衣服光膀子干,有点吓人。我赶紧回来了。”

宅子小,不像沈家那样内院外院各有厨房。这里就一处厨房在外院。

“六娘就剩一条胳膊了,别人都光膀子,他不光,说怕吓着我们。唉,真惨,就他还没娶呢,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娶得上。”

葵儿叹道:“那时候虽然知道外头打仗,可咱们在宅子里粮食也不缺,真没什么感觉。见到他们,才好像知道,哦,真的打过仗了。那身上刀伤痕迹吓死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