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316)

皇帝点头:“憬途也不错。”

但皇帝最后嘴里念叨的是:“跻云啊……”

皇帝看着地上铺着的金砖出神。

金砖是一种特殊烧制的地砖,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只有皇宫才允许用。

向北也不说话,知道皇帝在烦恼什么。

就在刚刚,侧妃娘娘还谴人来称病,希望皇帝去看望她。

皇帝没有去。

信王府女眷抵达京城快一个月了,大家一直期盼的立后大典毫无动静。

新朝事太多,人事调动频繁,官员们都在忙着跑动自己的事,一时还没有大规模地谏立后之事的。零零星星几个折子,都暂时压下来了。

理论上,王爷升级当了皇帝,自然该是王妃当皇后。

但那只是理论上。实际上没有没有任何硬性规定一定要立原配为后。

且王妃的出身不高。

王爷们分封就藩,并没有实权,对地方上的军政都不得干涉。

身为皇子也没有婚姻自主权,王妃们是发的,统一发的。

凡隔几年,有几个适龄的皇子凑一堆,便选秀,选出来的秀女分配给皇子为妻。

王妃们都是良家女子,都没背景,顶多是小官之家,不会更高了。

以防皇子们与朝臣勾结。

皇帝做信王的时候,与信王妃也算是相敬如宾。

毕竟是上了玉牒,先帝钦赐玉册金宝的正妃。

但信王在地方上娶了一位侧妃,如胶似漆,十分宠爱。

只是正妃有嫡长子,虽无宠爱又无背景,但行端坐正,谨言慎行,于礼法道德上都无可指摘之处。

皇帝十分犹豫。

又一日,沈缇在宫中当值。

皇帝批阅了一堆奏章,抬起头来。

殿中一侧有几案,沈缇也正执笔。宫殿高大,殿柱、门窗尺寸都大。阳光透进来,明暗切割强烈。

年轻的学士英挺俊美,眉眼专注。

皇帝看了片刻,忽然道:“跻云。”

沈缇抬头:“陛下?”

皇帝道:“其实,抬了憬途的妹妹,也不是大事吧。”

皇帝说的哪里是臣子的私事呢。皇帝究竟在说什么,沈缇心里雪亮。

“家之小,一国之基。国之大,千家万户。”沈缇道,“臣不身正,何以谏君王?”

“臣若在野,或可肆意。臣既在朝,岂能妄为。”

话不明说,点到即止。

皇帝叹气。

许久,却点了点头。

年前,昭告天下,立信王正妃为皇后,信王嫡长子为太子。

年后大典。

又为新太子选老师,侍讲学士沈缇之名在列。

小年到了,放假了。沈家侄女殷莳正经准备了节礼,往沈家走动起来。

她如今上门,都可以见得到沈大人。

沈大人告诉了她一个消息:“冯二郎要娶妻了。”

殷莳道:“那好。不知是哪家闺秀?”

沈大人道:“是端宁大长公的曾孙女,振威侯寡居归宁的长姐。”

这里说的振威侯是新的振威侯,便是那个诸王夺嫡时,于阵前披麻戴孝,助新帝攻克京城的少年。

他如今袭了爵位。

皇帝把他放在了五军都督府。他还年轻,如今也太平,没有靠军功崛起的机会,离掌实权大概还有很多年。但皇帝的态度摆出来,位子占住,慢慢培养。

冯翊求娶振威侯的寡姐,端宁大长公主欣然应允。

恪靖侯府和振威侯府,一个缺能立得起来的男人,一个缺军中背景和关系,正正好。

“是门好亲事。”殷莳拊掌,“对恪靖侯也好。”

沈大人点头:“正是。”

京军中许多振威侯旧人,当时也是因为这些人响应了振威侯,阵前哗变,信王才打了个翻身仗。

冯翊娶了振威侯寡姐,安抚了京军,皇帝也乐见。

殷莳换了话题:“姑姑,我初二过来拜年。”

沈缇抬起眼,沉默不语。

沈夫人欲言又止。

沈大人含笑,觉得有趣。

初二回门。

殷氏莳娘,一个转身,把夫家变成了娘家。

第171章

这是殷莳在京城过的第二个年了。

比起卖身为奴的仆人,雇佣的麻烦就是,雇佣的人年节里是要回家过年的。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何米堆四个人还是安排了一下,将整个年节分成四段,每段留一个人,其余三个人回家过年。

这算额外的加班,殷莳在过年红包和米面肉油的年货之外,另给了丰厚的加班费。他们也愿意。

关伯就简单很多,李校尉想来接他去家里过年,他拒绝了。

“都卖给娘子了,自然跟娘子过年。”他说。

李校尉便扛了些年货过来给殷莳。殷莳叫王保贵给他回了年礼。

沈家当然送了许多年货过来。

其实殷莳如今的身家颇丰,是个地主了,在这个古代已经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沈家依旧常送东西来,多是节令之物,比如冬日的炭。

这是姑姑姑父的心意,也可能是前夫的心意,不管是谁的,反正殷莳都笑纳。

她如今不方便频繁出入沈家,更不能断了这种往来。

在这个古代,不管什么时候,她都需要一个保护人。

现在是沈大人,未来如果活得够久,迟早有一天是沈缇。

这没办法,在这个社会,光有钱没用。单身女人钱多了,还招祸。

如今她的事朋友们都知道了。

到了过年,有七个朋友派人送来了年礼,还有两个悄无声息了。

这是个看身份的时代,跟你谈得来的前提是,你得有可以和对方坐在一张桌子上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