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干嘛?疯了?
所以,殷莳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也只是让身边的人不养出那种尖酸刻薄或者掐尖要强的性格,尽力给自己的小院打造出温馨平和的氛围。
让这个小院里的人都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
所以包括葵儿在内的婢女们的素质,也就是那样的水平,殷莳也没法对她们有太高的期望。
这次运气好,没犯错,及时沟通,让她们明白道理就行了。
殷莳把身边三个丫头都唤进来,好好地给她们讲道理。
“总之,我要的是大家都不生事,不要节外生枝,让我平平安安的嫁到京城去。”
殷家其实挺好的,如果可以殷莳真的愿意在殷家待一辈子。
然而那是不可能的。殷家掌握着她的婚嫁权,借由婚姻脱离殷家这个原生家庭,是殷莳迟早也必须做的事。
下一步,是跳槽到沈家。
人生目标:健健康康地活着,做一个私房钱丰厚的老封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眼前这个过渡阶段,希望谁也不要给她搞事情。
殷莳就希望安静如鸡地等到明年过完新年就发嫁。
但殷家,很快就因为她又发生了矛盾。
第31章
绝大多数家庭的内部矛盾都是钱闹的。而且“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老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并不是说富裕之家就不会再为钱闹了,要真那样,如何富户之家妯娌们之间也常常暗流涌动。
这一次,老太太因为殷莳的嫁妆跟老太爷闹起来了。
其实,这不是老太太第一回跟老太爷闹了,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闹过一回。
当年老太太亲生的三娘和庶出的四娘也就是如今的沈夫人,分头出嫁,老太爷给二人准备的嫁妆便是不一样的。
沈夫人的嫁妆比嫡姐的丰厚了不少。
光是压箱银子就多出来一千两。
当时老太太就闹了。
但是老太爷打了老太太一顿,告诉她:“这钱你当是给四娘的?这是给沈家的。”
老太太嚎啕哭了一通,只心疼三娘命苦。
当年殷家还只是个小小行商而已,如今二十年过去,背靠姻亲沈家,殷家的家底早不是当年能比的。
如今女孩子们出阁,个个的压箱银子都统一有两千两,这还是单指公中给的。至于她们爹娘自己贴补多少就看他们爹娘的大方程度了。
但这次轮到殷莳,老太爷大手一挥,除了两千两的压箱银子之外,额外给了一万两。
老太太就炸了。
只是现在殷家也已经是怀溪大户人家了,不像当年那样能关上门摔盘子打老婆揍孩子了,何况老太太年纪也这么大了,曾孙都抱上了,老太爷也不能再揍她一顿,只能指挥丫鬟婆子们:“把她给我架起来!”
如今家大业大了,老太婆还在玩坐地拍大腿嚎哭这一套。
丢人!
大夫人、二夫人、五夫人三个亲媳妇都上去了。
三夫人四夫人两个庶子媳妇凑在后头装模作样。尤其是三夫人,咋咋呼呼地做个样子,人却躲在五夫人身后,以防老太太趁乱拧她蹬她下阴手。
总之七手八脚,乱成一团。
老太爷大怒,一拍桌子,吼道:“大郎!”
殷大老爷赶紧上前:“爹!”
老太爷怒目:“你舅舅账上还欠着咱们五百两,你去,立时给我收回来!”
老太太嗷一声就爬起来了,梗着脖子道:“你提这个做什么!那是孩子亲舅舅!”
老太爷冷笑:“亲兄弟还明算账,何况郎舅。”
老太太被捏住了七寸,立刻气短,嗓门都没那么大了:“你好好说话。”
“嘿,我不好好说话?”老太爷气笑。
老太太掩面哭:“我就是心疼三娘。三娘那时候才多少嫁妆,四娘比她多一千两,还有那么多东西。如今可好,一个小丫头,你要给她一万两,这还只是银子,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我家又不是只有她一个孩子,如何能这般不公!”
这话说出了几个嫡亲儿媳的心声,尤其是二夫人和五夫人。
尤其是,大家都知道,沈夫人回程的时候,那箱笼可比来的时候多了许多,船吃水都变深了。
不知道老太爷私底下又给了沈夫人多少呢。
老太爷冷笑。
他一这样,老太太就开始害怕,不敢再呛声,只嘤嘤哭泣。
老太爷不怒自威:“闭上嘴,让谁看笑话呢!”
老太太哭也不敢了,抽抽搭搭地,歪靠在大夫人身上。
老太爷扫了一眼这一大屋子乱糟糟的人,道:“都坐下,正好趁这个机会与你们说一说。”
大家乱糟糟穿行,落座。
大夫人把老太太扶到上首坐好了,自己才就坐。
打发了婢女们,老太爷才缓缓道:“当年四娘出阁,我多给了她一千两,并一些生丝货物,一并带去了沈家。那时候我便与你们母亲说过,这不是给四娘的,这是给沈家的。奈何老婆子听不进去,听不懂。她可以不懂,你们不可以。”
殷大老爷点头:“是。”
他是长子,以后要继承大半家业,最是清楚这里面的事。是以刚才他亲娘胡闹,他半点不支持,还给妻子使眼色。
只有老二家的和老五家的蠢蠢地在那火上添油,乱上加乱。
“大郎从小就跟着我走四方,他见的多,心里明白。”老太爷对另几个儿子道,“你们几个就不行。”
“当年,与沈家结亲之前,咱家可有桑园?又有多少田?”
“不过几十亩薄田,还是我辛辛苦苦攒出来的。那时候家里全靠我带着大郎跑商路,挣血汗钱。一出门,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出门前你们娘才大了肚子,回来你们已经出生。若太久不回来,那就是死在了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