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殷莳从一大早就等着身体和冯洛仪,沈夫人也是从一大早就盼着殷莳呢。
待见到殷莳笑吟吟地进来,沈夫人的心才放下来,叫她上榻上坐,问她:“冯氏可敬完茶了?”
“敬了。很顺利。“殷莳道,”姑姑,冯氏和我想的样子差不多。”
沈夫人笑了:“你想着她是什么样?”
殷莳道:“我想着,进士的女儿,又是读过许多书的有才名的,应该纤秀窈窕,眉间有书卷气,说话是轻声慢语的。果然一看,和我想的真一样。她看着显小,一想到她家里那样了,真是可怜。”
她说话,沈夫人一直观察她。见她完全没有任何不虞,沈夫人大感欣慰。
“是,想想都可怜。”她道,“我给她插钗那年,她腮边还有肉,看着可喜可爱。她母亲……唉,她母亲,不提也罢。”
也是曾经要做亲家的人。四时年节精心地准备互赠的节礼,也曾相约着一起城外的佛寺烧香,旁人家的宴席上相遇都要比和别人亲热几分。
一个活生生的人,音容笑貌都还在记忆中,就这么在牢里没了。
沈夫人忍不住落了泪。
殷莳探身,覆住沈夫人的手:“以后就好啦。以后冯氏就在咱们家里,您眼皮子底下,再不会吃苦了。”
“也全了沈家和冯家这一段缘分。”
“您和跻云,都把心放下来,以后咱们家的日子必定红红火火。”
院子里,葵儿跟着殷莳进房里去了,蒲儿坐在廊凳上晒太阳。
秦妈妈从厢房里出来,隔着院子看见蒲儿一脸不高兴。
昨日里还是她去给冯洛仪启蒙的,她当然知道今早上冯洛仪会给殷莳敬茶,完礼。瞧见蒲儿老大不痛快的神情,秦妈妈没着急去正房,反而招手:“蒲儿,蒲儿,过来。”
第53章
蒲儿赶忙跳下来,快步走过去:“妈妈!”
秦妈妈笑眯眯地问她:“这几日吃的可合胃口?有没有水土不服?”
蒲儿答道:“都合胃口的。厨房会做怀溪菜呢。一点没有水土不服。”
“那怎地看着不高兴?对了……”秦妈妈道,“今天冯氏该过去给少夫人敬茶。可是不顺利?”
不待蒲儿回答,她便低声用怀溪话说:“那冯氏,以前京城官员家千金小姐,莫不是……”
她这乡音、语气,蒲儿心里一下子便当她是自己人,可殷莳说了不许提了,她只能噘着嘴说:“没,没有,都挺好的。”
秦妈妈气笑:“看你那嘴能挂油瓶了。还瞒着我?”
蒲儿咬唇:“少夫人不让跟别人说……”
秦妈妈嗔道:“自己院子里的事跟别人当然不该说,那我是别人吗?”
可不是!秦妈妈怎么是别人呢!是自己人!
蒲儿左右看看,小声告诉秦妈妈:“……她管少夫人喊姐姐。”
秦妈妈一下子就明白了。
“那是冯氏不对。”她先定性。
蒲儿到:“可不是。她是官奴身,怎么能喊姐姐。”
秦妈妈问:“少夫人怎说?”
蒲儿道:“别提了,我们姑娘直接就应了,还叫我们别为这个事生气,说冯氏可怜。气死了。”
她道:“我们姑娘就是这样,从来不生气不着急。姐姐们说,她打小就这样。”
这与她们在怀溪观察到的殷莳的性情相符,说明是真性情,并不是作伪的。
秦妈妈心中暗暗点头。
她道:“你还小,大人的事你不懂。少夫人既发话了,便听着,照着做就是。好好看,好好学,以后能独挡一面,才能真正帮到少夫人。现如今干生气,没用。”
安抚了蒲儿,秦妈妈进到正房里去。
殷莳和沈夫人在东次间里正有说有笑。
“昨天趁着他不在,我不忙,让丫头们把小库房盘了。”
“跻云的东西可真多。都是好东西。”
“丫头们归置得很好,册簿也登录得清楚明白,没有错漏的。连字都写得很好。”
“我的丫头比不上她们。”
见秦妈妈进来,她眼睛一弯,欢快招呼:“妈妈。”
真是个好性儿的孩子,一天天地乐呵呵的。当时在怀溪,三夫人还抱怨说四娘有点傻气,成天傻乐。
秦妈妈觉得这是有福的孩子。
你瞧她,大和尚给批的命要晚嫁三年。都当她会耽误了姻缘,结果她就嫁来了京城沈家,嫁给了新科探花郎。
秦妈妈在沈夫人跟前体面大,可以坐。
婢女搬了锦凳放在榻前,秦妈妈坐了,与殷莳说:“都这样。当年我们初来乍到的时候,还不如少夫人。那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夫人还读过书,识过字,我连大字都不认识。”
沈夫人接着道:“我那时候也就认识仨瓜俩枣,只读过三字经和几本上不得台面的闲书。在沈家说‘读过书’真是个笑话。”
“呀。”殷莳倾身,“那您那时候挺难的吧?”
这个话题许久没谈起过了。
因为京城身边的人并没有适合谈这个话题的人,因为这些人就是当初让沈夫人“难”的那些人。
“怎么说呢……”沈夫人回忆起来,“说难也难,因毕竟咱们差得确实太远。可只要夫妻一心、一家人团结,有劲往外使,就也不是那么难。”
“你太婆母回京城的时候身子已经坏了。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以后这个家要交给我,生怕我立不起来,拖着一口气,手把手地教我。”
“你姑父,不是,你公爹那时候跟我说别怕,我是跟他过日子,不是跟那些人。旁人说什么,不要往心里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