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五筒子楼日常[九零](93)
许建国迟疑着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去王利明的工地。
王利明说道:“我翻过年去就不干工地了。”
自从那天跟简锋喝酒喝吐了之后,王利明回家看看老婆女儿,心里想了很多。
给人干工地是挣钱,但是出事的也多,王利明想了又想,觉得为了家庭和自己,他是宁愿退一步的。
他想着过了年之后再去就给包工头送送礼,这几年挣的钱,他打算自己开一家门窗地板店。
对比起工地的大头,这自然是挣钱少了,但是王利明想着自己还是早早的安稳下来,然后尽快把老婆孩子接过去。
一家人隔着天南海北的,实在叫他放心不下。
不过王利明也没坑许建国,给许建国介绍的也是他知根知底的人,许建国这个性格过去,应该不会被欺负。
于是许建国在元宵节前就已经坐上了去南方的火车。
只是……
简梨偷偷看了一眼前面的许亚男。
许亚男抿着嘴唇,她那一贯坚定的眼神里,现在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
第44章
新学期照旧要换座位,简梨还是跟夏柳坐同桌,许亚男考了第三名,选座位时候她自己选了个第一排。
第一排的正中间,这个位置一般不算是好位置,毕竟是最靠近黑板的,视线不好。
但许亚男像是自我惩罚一般,坚定的坐在了中心。方老师皱了皱眉,到最后什么也没说。
这次开学班干部也做了调整,许亚男本来是学习委员,但她下了课就找班主任说自己不干了,要专心学习。
“小组长我也不干了。”
许亚男把身上担任的班级职务全都推掉,方老师只能另找旁人。
首当其冲就问了简梨,简梨赶紧摆手。
“老师,我干不来的。”
她还有自己的正事要干呢。
班级第一和班级第三都不愿意干,学习委员的差事就落在了班级第二的身上。
简梨则是去学校门口等着信来。
一个寒假过去,《魅画》也登了两期的连载,简梨心里跟猫抓过一样,就等着看自己的成果。
收发室的大爷早认识简梨了,乐呵呵的说道:“我就猜着你会来,给。”
简梨接过来那封薄薄的信件,心里扑通扑通的跳。
拆开之后一目十行,姜柔这封信写的简单,就只有两个信息。
一个是催她赶紧交稿,这都过去一个寒假了,都不说画出来一百页,至少也得有个五十页吧,开学之后连着两期的内容至关重要,希望简梨可以尽快把画好的内容交过去。
姜柔甚至在下面加了一行字,告诉她务必挂个特快。
第二就是售卖情况,姜柔用了四个字“出乎意料”。
明明是寒假的淡季,但是今年过年这两期反而比往常高出了两万的销售量。
姜柔在信里写【今年的一月刊,目前还在加印。】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很多人在看了第二期,会主动去购买第一期。
《魅画》的很多内容都是短篇,长篇只有那么三篇,十二月刊新开的是那位大咖老师的作品,一月刊开的是简梨的作品。
老编辑秦震本来还想抢功,把销量的上涨归结到自己谈下来的大咖身上,但是等到三个月的数据摆在一起,他也没话说了。
销量明显是在一月暴涨,本来月销量只能达到十万册出头的《魅画》杂志,现在突然之间变成了十二万,而且这个数据还不是最终数据。
不少人打来电话,还有收不完的粉丝来信,一个个都是在催他们赶紧加印。
有的人买了第一期没买到第二期,有的人买了第二期没买到第一期。
还有的小姑娘更离谱,打电话说自己要多买两本,她准备把里面的人物剪出来。
主编听了都麻了:“剪出来?那是漫画,剪出来还能看吗?”
还是姜柔更懂小姑娘的心:“咱们那个长篇封皮不是彩色的吗?我觉得她可能是想剪那个。”
姜柔心想,谁上学时候没抄过歌词本啊,她还有同学特别喜欢剪报纸呢。剪杂志的人也多,《电影故事》的封皮上经常会找一些港台女演员,王祖贤的封面,要不了三天就得被借书的同学们剪走。
主编不能理解,他悠悠叹息:“我真是老了。”
只梨的这部《星竹传之相思篇》,他看的时候虽然觉得质量中上,但是故事内核他并没有多喜欢。
如果说有什么新意,那不过是其中涉及到的仙侠概念和修仙概念。但是旧酒装新壶,还是少女漫画的核心。
可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样的故事,竟然能够获得这么多人的喜欢。
主编手里拿到的数据不光是有各个地区的销量,还有统计过的卖的最好的区域类别。
卖的最好的地方,无疑是学校周围。
校园周围的报刊亭和书店最近订货量大增,有相熟的书店老板跟主编反馈:“就没见过那么多的小姑娘来指定买,我说卖完了,人家还要从我这里订。”
书店老板不理解小姑娘们叽叽喳喳讨论的剧情,于是趁着新一批的货到了,自己拆了一本看。
看完他倒是没当回事,随便丢一旁了,这本杂志后来落在了他看店的老婆手里。
老板娘倒是不像小姑娘们那样撑不住,但是也是看的一脸姨母笑,后来就催着老公赶紧进货。
老板严重怀疑自己老婆就是想最先看到新一期的剧情!
主编和一众老编辑都翻来覆去的看,看到最后也不能理解到底为什么小姑娘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