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系列(828)
裴德音当然能想到,她在现代的公司也是要和政府打交道的,往往被卡住不是因为上面,反而是下面的最后一层,她太有感触了。看出那两位的钦佩,她也没有得意,平静地转了话题,“也不知俞翕到了哪里。她在外面行事危险,我能做的也只是在这里小打小闹,好让她无后顾之忧。”
“太太您这何止是小打小闹。”曹嬷嬷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之色,“老奴听着都觉得虽好似天方夜谭,却定能行之有效。”
“我不过是幼时读书喜欢胡思乱想,总觉得书本里要么写得不详尽,要么写得有些错漏。有时想不通,又无人解答时便会自问自答,乱想答案。为数不多的几次出门也会细细观察一番。久而久之便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算。只是也不知对错,徒惹你们笑话了。”裴德音必须要解释一下,否则面对眼前的两位人精,她都过不去。
“原来如此,太太这奇思妙想着实令人吃惊。”曹嬷嬷是相信的,原因很简单,裴德音的身份没有问题,而且打死她,她也不可能想到“穿越”这件事。只是她有点微微惋惜,“太太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这样老爷也不必出门冒险了。”
裴德音一声长叹,“我这想法说出去图惹笑柄,也就嬷嬷愿意抬举我。再者,就算整个宝丰城的人来酒楼吃喝,那能得多少利润。自古大宗的货物贸易才是最赚钱的。将来若是能建立个贸易帝国,南下出海北上塞外,我大晟朝的商队遍布全天下,世界的财富尽汇于我朝,万国来拜,那是何等的气派和壮哉!”
曹嬷嬷听闻脸色剧变,猛然站起深深给裴德音施了一礼,“老奴竟没想到太太心中竟有这等万世雄心。公主得您这人才,大幸!”
“嬷嬷你可千万别捧杀于我。”裴德音平常一般笑道:“这算不得什么,不过闺中女儿无聊时的胡思乱想而已。读了那么多书,我只是心中有一点不明,也不甘,凭什么女儿家就只能困于后宅?幸亏我得遇公主,否则此生也会寂寥无奈啊。”
这顿饭吃的主仆尽欢。曹嬷嬷和锦儿觉得自己跟对人了。而裴德音则知道曹嬷嬷肯定会把她这番话禀告公主,她要的就是这效果。其后的几日,她一边等着俞翕的来信,一边着手安排酒楼的事宜,公主的回话来了,让她放手去做。
等又过了几日,对于霍澄的调查也传来了消息,确有其事。好在野外荒庙里出了人命,没有任何人证物证。那名歹徒和他那师弟都无亲属,也就没有苦主,官府既然无从下手,这事便不了了之。故而没有任何通缉公文。这消息告之霍澄后,这汉子难得抱着女儿嚎哭起来。
裴德音便和曹嬷嬷商量,借着她义母的名义买下个药堂,就叫“回春堂”,明面上由霍澄当家,尽快打响他的名声。
这对于曹嬷嬷来说太容易了。找几个自己人,做几场神医妙手回春的戏码,再找人传扬出去即可。这事对他们来说驾轻就熟。古代人也知道如何引导舆论风向。霍澄被塑造成因家中突变而带着女儿离开伤心地的人设,杀人的事自然会被抹去,再加上“回春堂”开业三日内的免费看病赠药,早就激起了全城的议论。
裴德音反而担心有点过犹不及,会引来同行的嫉妒和暗算。她找来曹嬷嬷询问,便放了心。城中颇有规模的药堂本就不多,寥寥几家,还是分散在各处。而小的散药铺子和赤脚大夫面向的群体和药堂不同。总之,形不成竞争关系,各有各的“客源”。这样自然不会引起纠纷。不过曹嬷嬷一向精明,还是早就派人留意着。
很快,霍澄便在宝丰城打响了名号。当然这都是后话,目前裴德音心中焦急地还是俞翕的情况,从收到第一份来信后已经过了十来日。按照道理,信件应该来了,却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这让她感到不安,就连郑氏和铁家两口子也跟着焦虑起来。
派了人去打听,直到十来天后才有了消息,果然不妙。裴德音的心紧了起来,没敢告诉郑氏和铁家两口子。只能找来曹嬷嬷商量。
曹嬷嬷虽然也担心,可并不像裴德音那么害怕,说道:“倪宏、古大他们皆是好手,保老爷平安回归,老奴还是能肯定的。太太您可千万别慌了心神,此时更需要您当家主事。”她知道裴德音有能力,可对外还是要个“男人”出面才更方便行事。若是俞翕有什么差错,光靠裴德音一人在这里支撑,肯定艰难,但这时她也只能这么安慰。
裴德音又如何能不担心,古代的环境未知,设施落后,俞翕真要有什么事,后果不堪设想。她人生头一次有种强烈的心虚感,这种心虚不是做错事后的感觉,而是一种无力的无处安放和倾述的恐惧感。她是想如曹嬷嬷所说那般镇定下来,可说得容易,却无法做到,只能命令曹嬷嬷加多人手出去找寻。
直到腊月十二三才陆续有商队的人回来。一番打听之下才得知,商队出关没两天就遇到了马匪,按照以往的经验,商队的人都会先四散逃开,这是为了避免拥在一处被一网打尽。等镖师击退了马匪,发了烟火信号,他们再回转。可到了晚上仍然不见烟火升空。到了次日晌午,还没有任何动静,有胆大的伙计奉命悄悄回去查看,发现货物和镖师皆没了人影。他们搜寻了一日,又累又饿一无所获,只能掉头回来。更古怪的事情在后面,众人回到金沙关外的小镇一碰头,这才放发现,除了俞翕一行人外,商队的主事——那名叫李缘的商人和他的伙计也没了踪影。众人不死心,又在关外搜寻了三日,还是毫无头绪,只能放弃回来。